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外墙防水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2
/ 2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外墙防水措施

秦宝峰

天津鑫裕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在一般情况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建筑进行比较,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的建筑形式会更加符合当前绿色施工的基本需求。在建筑工程中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可以降低施工中所产生的噪音,减少施工材料的浪费,防止扬尘的发生,从而解决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中的问题,实现节能以及节水的建设目标,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等。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防水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也逐渐加快了起来。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也越来越高,居民对房屋建设的要求也普遍提高了,更加注重房屋的舒适度。建筑开发商为了更好的让房屋变得更加舒适,最主要的就是房屋建筑外墙的防水建设。

1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基本结构的发展情况

预制装配式结构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种结构体系:轻钢结构体系、木结构体系,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由于受到我国森林资源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局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之下,木结构体系在当前的建筑结构中应用不够广泛。在当前阶段,轻钢结构体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如果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相关的配套实施以及相关的国际规范上来说,需要不断的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是发展比较成熟的技术,并且相对应的配套设施也是比较完善的,可以根据建筑结构的不同特点分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以及装配整体式剪力墙混凝土结构,由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所采用的为模数化的设计方式,因此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当中所使用的梁板柱等一些相关的部件都是在预制构件加工厂之内预制完成的,并且在预制完成以后还需要在工厂内进行检测。如果这些预制构件在工厂内检测合格以后,需要运输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构件的组装。在传统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当中,预制构件在进行连接的过程中,大部分采用的是机械连接的方式,而如果采用机械连接的方式,构件中的钢筋是无法直接接触的,一般是以预埋件以及连接构件的螺栓将各个受力点进行连接。这种机械连接的方式往往整体性能相对较差,因而构件自身的防水以及隔音效果也并不理想。在当前阶段,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之间大都是依靠现浇节点将各个预制构件进行连接,而预制构件的钢筋则需要延伸到现浇混凝土的构件中进行钢筋的锚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如果与当前所使用的现浇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比较,我们所采取的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施工现场的材料损耗,减少建筑垃圾,并且施工中的偏差率也可以降到最低,整个建筑的施工周期也可以得到大幅度的缩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虽然已经开始应用,但是却未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面积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成本比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要高,并且装配式建筑的产业链发展与现行的装配式建筑标准严重脱节。目前,为了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需要从现行的建筑行业施工标准入手,进一步整合建筑行业资源,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预制工厂的构件制造、预制构件的运输以及预制构件的安装等方面与产业链之间进行合理的衔接,从而实现装配式住宅产业化发展。

2装配式住宅建筑防水措施

2.1设计理念

传统的混凝土建筑结构由于其整体性比较好,并且使用外加剂的混凝土的防水抗渗效果一般比较好,但是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往往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分解预制而成,分为墙板、柱、梁、楼板、楼梯构件。虽然这种分解方式提升了施工效率,但是在施工现场预留了大量的接缝。而大量的接缝对防水抗渗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之初就必须将防水抗渗措施纳入设计内容中。水为流体,由于重力的作用从地势较高处流向地势较低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流体的特性进行防水设计。一般情况下,对于防水设计,导水要优于堵水、排水要优于防水。简言之,对于建筑物防水抗渗设计,如果完全依赖于施工技术和材料通过封堵进行抗渗,会影响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因此,装配式建筑在设计时必须考虑防水抗渗设计,充分利用流体的特性,顺势对水流进行疏导,从而将流水排出室外,避免渗入室内。设计时,应将墙板接缝设计成内高外低的企口形状,结合一定的减压空腔设计防止水流通过毛细作用倒流进入室内。除了混凝土构造防水措施,还可以使用橡胶止水带和多组分耐候防水胶完善整个预制墙板的防水体系,保证建筑防水性能。

2.2常见的防渗设计方式

2.2.1内浇外挂预制外墙板(PCF板)

内浇外挂预制外墙板,是指内部受力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进行防水,而外侧使用排水空腔和打胶进行防水,这种防水形式是目前内浇外挂预制外墙板中使用最多的形式。在施工过程中,相邻2块外墙板安装就位后,需要立即用自粘防水胶带对接缝进行密封,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在后期浇筑主体结构时,水泥等杂物会进入,导致空腔不堵塞。虽然这种方式使用较多,但是防水质量非常难以把控,特别是现浇过程中接缝处的空腔很容易被阻塞,另外,一旦内侧混凝土墙体结构产生裂缝,外挂墙板的防水会失效。

2.2.2封闭式线防水形式

该防水结构主要由3部分组成:最外侧层面采用的是具有高弹力、强耐久性且防腐蚀的硅胶;中间层为物理空腔形成的减压空间;内侧层采用的是预嵌在混凝土中的防水橡胶条,通过紧密的挤压起到防水抗渗的效果。虽然这3部分结构已经可以有效起到防渗作用,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要在墙外板十字接头处采用聚氨酯增强防水效果,其目的是防止因为墙面板接头处松动而影响抗渗防水效果。尤其是对防水要求较高的房屋,通过全面涂抹聚氨酯可以使内侧的橡胶止水带表面形成一层聚氨酯防水,从而强化建筑的防水抗渗的可靠性。同时,为了保证减压空间内部畅通,在实践中通常每隔3层就会在外墙设置排水管,其目就是尽快将渗入减压空间中的水疏导排出。由于封闭式防水通过防疏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水设计,所以,其可靠性也非常高。

2.2.3施工后测试

防水测试是装配式建筑外墙施工完毕后进行的必要工序,只有经过检验才能确保是否达到了防水抗渗的效果。在检验测试过程中,要注重对拐角部位(如窗角处,面板十字接缝处、预制墙板与现浇构件连接处等)采用消防喷水进行淋水试验,淋水后,主要观察是否有局部渗漏现象,同时,还要观察排水管是否畅通,从室内观察是否有水印及水迹,如果发现有渗水现象,要及时在墙面上进行标记,并做好记录,待测试结束后,对外墙表面进行防水处理,必要时可以在墙板的内侧采用聚氨酯防水材料提升墙面的防渗效果及等级。

结语

当前阶段,住宅产业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其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注的重点为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密封防水技术。在防水处理当中,可以采取材料防水与构造防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最佳的密封防水效果,而且,密封材料是整个防水施工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因此在防水施工中需要格外的重视。除此之外,作为现场的施工技术人员而言,也需要熟练的掌握外墙的防水施工技术,依照相关的施工规范进行防水处理,切实保障防水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亚平.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外墙防水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8):172-173.

[2]李彬,李亮,郑聪明,等.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密封工艺探讨[J].混凝土世界,2019(1):34-39.

[3]李长太.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外墙接缝防水技术研究[J].中国建筑防水,2018(1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