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联合作业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0
/ 2

音乐疗法联合作业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研究

崔梦杰 郭开元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目的:通过音乐疗法联合作业疗法对儿童孤独症进行治疗,探究两者结合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50例3-6岁确诊的孤独症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医疗机构的作业疗法,实验组接受医疗机构的作业疗法联合音乐疗法。结果:实验组治疗后ATEC总评分为(47.84±13.90),ABC总评分为(74.80±8.24),对照组治疗后ATEC总评分为(54.64±16.90),ABC总评分为(85.04±8.33)。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不仅在作业疗法中起到了抚慰患儿情绪的作用,而且在音乐的趣味性下,更好地开展了作业疗法的训练,缓解了孤独症患儿的社会交往、交流障碍、兴趣狭窄的症状。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音乐疗法;作业疗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50例孤独症患儿全部来自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期间在河南省某儿童医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经过相关临床检查均确诊并符合“美国精神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孤独症诊断标准)”。选取的50例孤独症患儿都已经排除伴有严重抑郁和焦虑状况、排除智力低下、言语发育迟缓、多动症、聋哑、儿童精神病,排除伴有重要脏器疾病等。排除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估总分小于等于20分和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评估总分小于等于67分。随机将50例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1.2 方法

对照组25例孤独症患儿接受了医疗机构的作业疗法。作业疗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增加感官刺激以利于感知觉发展:视觉训练、听觉训练、触觉训练(袋中寻宝)、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训练、空间知觉训练(大小、颜色、方位等)。

(2)感觉统合训练:包括前庭觉、本体觉、触觉等统合训练。

(3)精细运动训练:放置各种形状的带孔模块,穿珠子,剪纸,填图,画线,补线,粘贴,画图,手指操等;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饮食训练、更衣训练、洗漱入厕、环境-家庭半结构式安排训练。

实验组25例孤独症患儿接受了医疗机构的作业疗法联合音乐疗法。在对照组作业疗法的实施基础上加入音乐疗法的联合治疗,作业疗法联合音乐疗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治疗前:音乐疗法的带入可以缓解患儿焦虑不安的情绪。治疗师和患儿做演唱小游戏,同时可以提高患儿参与治疗的兴趣,比如:在《你好歌》演唱中,可以拉拉患儿的双手,进行节律性的摆动摇晃,也可以将患儿名字加入到歌词里唱出来,以此来减轻患儿其紧张感,稳定不安的情绪。唱歌的过程中治疗师主动与患儿眼神对视,提高交流互动的频率[7]

(2)治疗中:可以进行以下治疗方案:①奥尔夫音乐疗法结合作业疗法的训练。利用有规律性的、让患儿有可控感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的音乐(AB-ABAB),在选择治疗歌曲时,要注意选用节奏简单的旋律,最好是重复性的节奏[8]。比如:在《手指歌》中,治疗师带动患儿唱歌和做动作,来增强患儿的社交能力。②节奏性音乐治疗结合作业疗法的训练,根据患儿的喜好,挑选适合的敲打乐器,在音乐节奏下让患儿即兴表演,促进患儿社交能力的建立。③集体性的音乐表演唱结合作业疗法的训练。④创造性集体音乐治疗结合作业疗法的训练。⑤在音乐治疗室进行体感振动音乐疗法治疗,使患儿坐在音乐放松椅上,听30分钟音乐。⑥结束治疗:跟随音乐,患儿与治疗师一起整理治疗工具,演唱《再见歌》。治疗师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治疗的方案。

(3)治疗后:治疗师及时与患儿家长有效的沟通,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家庭式音乐疗法联合作业疗法的康复计划,例如:家长播放或演唱《找朋友》的儿歌,并和患儿做躲猫猫的游戏,诱导孩子与父母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患儿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巩固治疗,提高能力。

1.3 观察评定标准

(1)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

在治疗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儿均进行一次ATEC的评估,共4方面,包括:语言评分、社交评分、感知评分、行为评分。如果评分越低,就说明疾病症状越轻。

(2)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

在治疗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儿均进行一次ABC评估,共5方面,包括:感觉评分、交往评分、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如果评分越低,就说明疾病症状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运用一般统计学描述,计量资料以(`x±s)表示,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男19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53.88±10.26)月。对照组中男20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4.56±10.65)月。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对比

两组孤独症患儿在语言,社会交往,感知觉,行为的四个方面都比治疗前的评分有所下降,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后,两组评分都明显降低,且实验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对比

两组孤独症患儿在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的四个方面都比治疗前的评分有所下降,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后,两组评分都明显降低,且实验组ABC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ATEC总评分与ABC总评分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ATEC总评分和ABC总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ATEC总评分与ABC总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实验组治疗后ATEC总评分为(47.84±13.90),ABC总评分为(74.80±8.24),对照组治疗后ATEC总评分为(54.64±16.90),ABC总评分为(85.04±8.33)。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音乐疗法可以干预人们的思维记忆、认知与情绪等,人们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内啡肽”这种化学物质会从脑垂体分泌出来,它在血液中的含量增高,会让人感受到喜悦和振奋。音乐可以促进语言表达,是一种特别的治疗方式,能够使孤独症患儿在语言、社交、感知及行为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家庭训练成为对孤独症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模式,因此,根据中国国情对孤独症儿童家长进行培训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措施。同时音乐疗法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有积极变化潜力的养育环境。而这种养育环境正是每一个有孤独症儿童的家庭需要的。

据本次研究,音乐疗法联合作业疗法对缓解儿童孤独症患者社会交往障碍、社会交流障碍、兴趣狭窄等症状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尤其是在患儿社会交往方面效果最为突出。但是由于孤独症儿童的个体差异巨大,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因人而异的灵活运用各种康复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方慧,任艳玲,李春燕,柯晓燕.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J].四川精神卫生,2019,32(06):518-522.

[2]何盛璐. 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8.

[3]聂曼蒂,李霞.音乐疗法对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9):192-193.

指导老师(通讯作者):郭开元 山东协和学院 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