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用于心内科护理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0
/ 3

协同护理用于心内科护理效果分析

张欣 葛凤霞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探究在心内科护理应用协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86例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研究组(43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经协同护理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35%)相较于对照组(74.42%)也有明显提高,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中,合理实施协同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护理能力,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协同护理;心内科;护理效果;分析

Collaborative nursing is used to analyze the nursing effect of cardiology department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nurs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Methods: 86 cases of cardiology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9 to April 2020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43 cases) and study group (43 cases).The former adopts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latter implements collaborative nursing on this basis.The self-care abilit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Results: After the collabo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self-care ability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95.35%) was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74.42%).0.05).Conclusion: In the nursing of cardiology department, the r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collaborative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ursing ability of patients, and enhance the satisfaction with the care of patients, it is worth promoting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 Key words 】 Collaborative nursing;Heart medicine;Nursing effect;Analysis of the

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多患有高血压、心律失常以及心绞痛等疾病[1]。有相关研究表明,针对心内科患者的预后情况,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与生活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此,本研究主要就协同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86例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研究组(43例);对照组,男/女=20/23;年龄:33-74岁,平均:(55.7±4.1);疾病类型: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冠心病各9例、11例、15例、8例。对照组,男/女=25/18;年龄:37-76岁,平均:(56.7±4.2);疾病类型: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冠心病各13例、8例、14例、8例。以上患者一般资料无可比性(P>0.05)。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核;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基础护理服务:①饮食指导;②陪同检查;③用药指导;④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⑤适当提供心理指导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下,实施协同护理。方法如下:

①患者入院后,相关护理人员要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及相关资料,进而制定以患者为中心,协同护理人员、治疗医师、患者家属全体参与的护理方案。其中,需要护理人员做为纽带,负责调动医师、患者及家属的护理协同性以及积极性。②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内心想法,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从而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③因为患者一般会对医师有更高的信任度,对此就需要展开医护协同教育,即通过护理人员协同医师共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疾病知识讲解给患者,以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④作为家属在医院最为亲密的人,护理人员要积极教会患者家属一些简单有效的护理技巧,并向其宣教相关注意事项,进而鼓励其多理解、关心患者,以协同医护人员护理患者,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能力。⑤护理人员还需要及时将良好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对机构并恢复咋重要性告知患者及家属,从而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及饮食规划;同时还要叮嘱患者适当锻炼,并采取相应的指导,鼓励家属陪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集的数据均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x±s)代表,t检验;计数资料:%代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对比

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评分为(45.25±5.23),对照组为(40.87±3.57)t=4.536,研究组评分显著高与对照组;研究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43.14±5.06);对照组为(32.68±3.24),t=11.416,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对比组间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下表1:

表 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3

22(51.16)

10(23.26)

11(25.58)

32(74.42)

研究组

43

31(72.09)

10(23.26)

2(4.65)

41(95.35)

X2

-

-

-

7.340

P

-

-

-

0.007

3.讨论

伴随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现代医学技术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出新的标准。而护理工作的开展优势直接与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慎重对待每一个护理细节,以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健康与安全[2]。针对心内科护理来说,由于来本科室就诊的多是高血压、心律不齐等病患,患者就诊时还多伴有其他心功能障碍,这一类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折磨,就导致其在治疗中普遍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与身心疲惫感,不利于临床治疗的高效开展[3]。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充分重视心内科的护理工作,要发挥加强医师、护理人员及患者、患者家属间的协同作用,尽可能规避加重患者病情的危险因素,提升预后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经过协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以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相较于对照组都有显著提升(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35%)相较于对照组(74.42%)也有明显提升(P<0.05)。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来看,通过积极协同医护、医患、护患、患者与家属间的协同护理,充分调动了医师、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并促进了医师与患者家属的护理参与性,显著提升了护理质量。此外,在护理人员的鼓励下,家属也增进了对患者的;理解与关心,加强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患者治疗信心的提升,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综上,在心内科患者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并提升其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也能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护理价值。

参考文献:

[1]曾叶纯.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011):P.2-2.

[2]刘海舟, 刘鸿雁. 协同护理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和应用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 16(02):99-100.

[3]丁雪玲. 探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12):1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