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0
/ 2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张小娟

甘肃省甘谷县大像山镇白云小学 741200

要:统编版语文教材是对传统的语文教材的有效改变,其中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出了极为明确的规定,由此可见,教师需要正确对待阅读教学,充分展现出学生的本位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巧妙地运用统编版教材,提升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将会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未来成长。下面,本文将会从新课程改革背景着手,分析教师应该如何巧妙应用统编教材,提升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统编教材;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关于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可谓是层出不穷,学界有关研究也从未停止,但不管是哪种教学方法都需要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放置于首要考量位置,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作为核心,以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宗旨,选取最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呢?

  1. 把握文章题目,解读作者意图

文章的题目就宛如文章的眼睛般,可以说任何体裁的文章的题目都是有迹可循的,充分抓住文章的题目就等同于寻找到文章的灵魂,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需要全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章的题目。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相应的文章题目,学生群体观察题目,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题目中感悟到哪些内容,这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在学习记叙文的时候,记叙文可以是描写事情、人物或者景色等,从题目着手,通常很容易地便能够知晓文章的中心思想,此后对文章的系统化学习就会更加简单。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的时候,可以先行从文章的题目着手,开国大典发生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所举办的隆重且盛大的典礼,进而作出深入分析,得出作者书写此篇文章的目的,即表达出人民在新中国成立时的热情以及自豪感。当然,古诗词也能够从文章的题目着手分析作者的情感,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时候,题目中直接呈现出了古诗书写的时间以及其地点,如果学生能够行之有效地理解题目,那么学生往往还没深入学习便已经了解大概,因而可以明确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掌握好文章题目,这将会使教学流程更为高效率。[1]

  1. 理解重点词句,强化情感认识

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语言中的词汇的理解要胜过一切,如果没有词汇的有效支撑,那么语言自然也就无法有效形成。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此举的理解能力,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着手,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遣词造句。[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年级阅读需要实现对上下文的同步观察,推算课文中的词汇的作用,由此可以明确语境掌握的重要意义。在课文中的部分词语仅仅是难以通过字面意思形成深刻理解的,如果能够深度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统编版六年级上册《丁香结》的文章的过程中,其中的核心“丁香结”是学生难以形成有效理解的,单独的解读只能知晓“丁香”的意味,而“丁香结”自然是难以理解,但是如果学生能够衔接上下文,那么便能够知晓“丁香结”所表达的含义,学生此后将会更为有效地理解所学习的文章的思想情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实现阅读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有效衔接,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来讲,由于其已经拥有相对充实丰富的生活体验,因而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的理解已经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理解,教师如果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加深知识内容和生活的联系,相信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理解自己所学习的知识。

  1. 推进课外阅读,循序渐进发展

对高年级学生来讲,其所需要的知识储备与低中段相比要显著提升。面对此种情况,有必要全方位地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推进课外阅读活动的进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此外,教师需要将课外阅读囊括到自己的教学计划中,制定符合学生群体认知需要的课外阅读教学计划,有意识地推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的行进路线,诸如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分阶段交流学生群体的学习成果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应用统编教材,实现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的合理衔接。[3]

例如,在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中有关于《三国演义》的片段,在平常,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途径普遍是动画片,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相应的课程时间,用于为学生推广《三国演义》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讨论自己所知道的三国故事,激励学生畅所欲言,在此前提下,教师还可以进行再次激发学生兴趣:你们所知道的有关三国的故事真多,但是同学们,我想问下,你们知道原著中是怎样描绘的吗?小说和你们熟悉的动画片、电视剧到底有哪些差异呢?教师顺势而为,激发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将会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相关书籍的阅读中,这样便能够行之有效地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满足学生的未来成长需求。

结束语:

阅读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从属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的双重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来讲,具有重大影响力。新课改理念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相互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对学生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力,为其今后学习成长奠定下坚实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文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6):94-96.

[2]毛俊明.小学语文统编版阅读写作一体化培养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0(02):125.

[3]吴悦飞.中段阅读教学教什么?——以统编版三(下)《火烧云》为例[J].教育视界,2019(2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