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筋预算量与钢筋翻样量的差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7
/ 2

浅析钢筋预算量与钢筋翻样量的差异

张荣延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区域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1458

摘要:针对钢筋预算量和钢筋翻样量相差悬殊的普遍现象,对钢筋工程量计算的重要性从计算依据、精度、人员素质差异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以提高计算钢筋量的精度, 从而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引言; 在工程量清单的强制性条款规定:招标单位必须对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完善性负责。 作为占建筑总造价相当比例的钢筋项目, 它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多少。 然而多年来有许多人疑惑“ 为什么钢筋实际翻样的结果与我们预算员计算出的钢筋结果相差悬殊呢” ,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筋预算工程量和钢筋翻样钢的差异进行探讨。

1 钢筋长度的计算问题

现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如下:

钢筋的设计长度是按中心线的长度计算, 还是按外皮长度或内皮长度计算, 实践中业界对此一直有两种争论:第一种意见是按中心线的长度计算;第二种意见是按外皮长度计算。 第二种意见是主流。 而现行所有相关规范、标准和规则中并无相关内容的说明, 所以两种意见均无直接的依据。坚持按中心线长度计算的理由是中心线长度更符合钢筋长度的内涵, 且中心线长度与配料长度相吻合, 更符合工程实际, 也有利于中心线长度与配料长度的转换。 但计算相对繁杂, 手工计算工作量很大。坚持按外皮长度计算的理由是基于传统的结构设计图纸的钢筋尺寸标注习惯和手工计算习惯。 传统的结构设计图纸中往往有具体的钢筋尺寸标注, 这种标注习惯上指外皮长度尺寸。 传统的手工计算中, 按外皮长度计算与按中心线的长度计算相比也无直接的钢筋尺寸标注, 只有与之相关的构件尺寸标注以及锚固长度、搭接长度、保护层厚度等有关限值要求。 因此, 基于标注习惯的理由也失去了支撑。 专业化的钢筋下料软件的出现也解决了手工计算钢筋工作量繁重、效率低、错误不易控制等的问题, 让基于手工计算简单快捷的理由失去了支撑。

2 钢筋锚固取值问题

结构规范、标准、设计图纸中对钢筋锚固值往往是给出最小限值, 没有具体数值, 又没有排布详图。 钢筋计算涉及各种规范及图集, 因而必须对规范有相当透彻的理解。 在理解规范的过程中, 要结合力学、结构、构造知识及钢筋施工过程 , 对规范上的规定反复推敲。而在实际各方核对钢筋数据的过程中, 常发生争议的现象, 这大多是因为对规范的理解不同所致。

3 计算精度问题

长期以来, 业界一直有钢筋下料长度与钢筋预算长度之说 ,对钢筋下料长度的精度要求很高, 要求要考虑钢筋施工排布且按中心线长度计算 , 否则影响施工质量;对钢筋预算长度的精度要求则一直模糊、粗糙、矛盾(一边强调准确一边又说不必要那么精确), 基本由计算的人自己把握, 计算结果脱离实际。 精度要求的不明确也是导致相关利益各方对量时争论的一个关键点。 也导致“ 会下料的不会预算 , 会预算的不会下料” , 两种结果又互换障碍, 资源浪费。

4钢筋翻样

最早的钢筋翻样是由设计师完成,在图纸上直接列出钢筋翻样表,用于概算、钢筋加工和钢筋绑扎,由于设计师对自己的设计成果的理解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无需揣测设计意图,因而不会产生理解的偏差,对图纸的熟悉比一般施工技术人员要强,对规范和结构理论及受力原理、受力特点也较施工人员熟悉,所以以前的钢筋翻样是设计师担任。 但由于钢筋翻样工作的自身复杂性特点,也由于设计师对钢筋施工工艺并不熟悉,所以设计师的翻样成果也是存在不少错误,导致他不能直接用于施工,经过钢筋工长的复合 修正才能用于实际施工。 第二阶段,计划经济时代,钢筋工长兼任钢筋翻样工作,钢翻样者同时参与钢筋班组管理。 由于工程规模不大,进度要求不快,所以这种自己自足的施工经营模式能适应也仅适应当时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 第三阶段,钢筋翻样与钢筋操作班组脱离,一些大型建筑集团设立钢筋翻样工程师岗位,但没有普及文化,一些小型施工单位根本没有钢筋翻样专业人才,由钢筋承包班组自行解决。第四阶段,一些大学生进入钢筋翻样队伍中,开始钢筋翻 样电算的尝试,提升了钢筋人员的整体素质。 钢筋翻样的方法有:1、纯手工法。 这是最原始的传统方法, 也是比较可靠的方法,现在仍是人们最常用的法,任何软件的灵活都不如手工不如软件电子表格法以模拟手工的方法,在电子表格中设置一 些计算公式,让软件去汇总可以减轻一部分工作量。 3、单根法。 这是钢筋软件最基本、简单、也是万能输入的一种方法,有的软件已能让用户自定义钢筋形状,可以处理任意形状钢筋的计算这种方法很好地弥补了电子表格中钢筋形状不好处理的问题,但其效率仍然较低,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低。 4、单构件法。 这种方法比起单根法又进化一步,也是目前仍然大量使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模式简单直观,通过软件内置各种有代表性标准的典型构件库并内置相应的计算规则图形法。5.建模法。三维建模是当前翻样软件的主流。BIM翻样是未来软件的流行趋势。

钢筋翻样工程量是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国家标准图集、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各种技术规程, 结合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现场实际情况统筹考虑抽出具体钢筋的工程量。 比如在做施工预算时, 当柱内存在不同直径的钢筋时或同一层中柱的净高不同时,那么纵筋的露出长度均按各自的钢筋直径或按各自的柱净高进行计算, 预算人员计算时按标准图集对各个规格的钢筋进行计算。而钢筋翻样为了便于施工方便, 均会按净高最高的柱或直径最大的钢筋进行露出长度的计算, 因为在同一楼层中, 如果翻样单中柱的纵筋长度存在多种长度, 工人在施工时就可能会出现用错位置的情况, 而且给施工班组长的指挥也带来复杂性。 因此, 在钢筋翻样时要尽可能的减少钢筋长度的种类, 同时还要考虑尽可能的使用原材料。 比如某框架结构层高为3.6 m , 柱纵筋采用机械连接, 在做预算时, 框架柱纵筋的长度就是 3.6 m , 而施工翻样时计算的长度可能是 4 m , 因为 4 m 刚好是原材料长度为 12 m

的1/3, 这样钢材的损耗极小;如果钢筋翻样也按3.6 m 计算,那么就会出现 1.2 m 长料头, 这样会加大损耗, 与预算钢筋将相差较大。

2 算量精度不同

钢筋预算其实是一个概算, 只要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结果即可, 在合理的范围内存在误差是允许的。 而钢筋翻样量是实际用料量, 是指导钢筋下料(钢筋的断料、工艺加工)、现场绑扎等工序的重要依据, 必须准确无误。 钢筋翻样单质量直接决定了钢筋施工每道工序的操作质量和钢筋使用的经济合理性。

3 人员素质差异

预算人员和钢筋翻样人员良莠不齐, 一部分预算人员不了解钢筋工程的加工、绑扎全过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所以没有办法计算出十分准确的钢筋工程量。 比如, 基础部位的加强筋, 预算人员一般算到墙轴线, 而质检验收要求布置到基础外边缘;平板上的冷轧带肋受力钢筋, 预算人员按轴线长度计算, 质检验收要求长度到墙外皮。 有的钢筋翻样人员没有专业经验, 不会优化下料统筹考虑, 造成钢筋的大量浪费。

4 结语

钢筋预算和钢筋翻样都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在招标、施工和竣工结算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造价, 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减少钢筋预算和钢筋翻样量差异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 1] 朱小东.钢筋预算和钢筋下料的区别[ J] .广联达数字造价 ,2009(1):31 .

[ 2] 成如刚, 李兴怀.钢筋算量问题分析及解决思路[ J] .山西建筑, 2008, 34(33):

261-262 .

[3]陈达飞.钢筋翻样方法及实例[M].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10.

[4]上官子昌.平法钢筋算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5]黄梅.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