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教学”向“非线性教学”转变初探( 一)——数学前置小研究的设计与使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7
/ 2

“线性教学”向“非线性教学”转变初探( 一)——数学前置小研究的设计与使用

赖颖妍

佛山市禅城区环湖小学

摘要“线性教学”存在着“老师备课多从书本到备课本、教师垄断教学信息源、教学过程线性推进、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师生单维交流”等诸多问题。新一轮课改,教师应树立“非线性教学”观,运用“非线性教学”思维来指导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指导策略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同步变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开放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进度,允许学生适当超前学习,把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作为每节课的教学起点,围绕学生的认知难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而展开的教学。数学前置小研究是文本知识与学生学情之间的桥梁;是学生课前自主探索,课上交流学习的重要载体;是从“线性教学”向“非线性教学”转变的重要介质;是改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非线性教学、前置小研究

数学前置小研究是教学从“线性”向“非线性”的敲门砖,它给学生提供了前置先学、自主探索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把脉学情、开放课堂的依据。现就数学前置小研究的设计与使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做法。

一、数学前置小研究的定位

前置小研究不是看书预习。看书预习意在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新知内容,它的定位更多在阅读和了解,看明白是评价的标准。

前置小研究不是“导学案”。“导学案”是通过教师一步步的“导”指引学生一步步地“学”,会出现题目过多、步步牵引、答案唯一等情况,给予学生思考、讨论空间狭窄,学生没有真正进入研究状态。

前置小研究是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进行初步研究,自主构建学习支架。设计上强调“根本、简单、开放”三个原则。要抓住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的“根”,承载新知的教学、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形式要简单有趣,能满足各层次学生需要,体现开放性。课上要求最大限度地把前置小研究变成课堂资源,根据研究情况设计教学、学习路径,体现“非线性教学”的思想。

二、数学前置小研究的作用

(一)促教师备真课

教师为备好一节课,花不少功夫研读教材、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ppt。受个体思维、教学经历等因素影响,“师本”与“书本”影响了我们备课思维,最应被重视的学生、学情在备课环节已被老师不经意地忽略、边缘化。拼凑式的设计,碎步式的流程使“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变成了一句空话。

前置小研究要求教师在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把握数学知识与思维的“根”,设计简单、有趣、开放的,能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的1-2研究题。好的研究题,教师需有较强的教材解读能力、学情分析能力及教学设计能力,好的研究题是教师备“真课”的体现。

(二)助教师诊学情

学生完成小研究后,教师进行批阅分析,根据学生的现实起点,组织交流汇报的素材、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路线。因此,前置小研究是教师诊断学情的载体。

(三)帮师生架桥梁

在“线性”课堂上,学生多是通过听和模仿接受新知,虽然也就操作、讨论等环节,但学生更多的是一种假参与。一方面课堂只有40分钟,难以有足够时间给学生真思考、真讨论;另一方面学生没有带自己的课前构建、思考进入课堂,教师抛出“橄榄枝”学生接不住,很难在课堂内出真辩论、真学习。教师看到这个局面,情急之下就按照自己的设计走流程,“线性教学”随之而来。

在“非线性”课堂上,学生课前先自主先学,完成小研究。学生对新知有不同的认识与思考,也就有了各自的体验和困惑。前置小研究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前置小研究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必要时才进行调控、追问、点拨,把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达到真学习的状态。因此,前置小研究是文本知识与学生真学习之间的桥梁;是课堂上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桥梁;是师生互动,深入探究的桥梁。

三、数学前置小研究的设计

前置小研究设计总体要遵循“根本、简单、开放”三个原则。

“根本”就是要抓住数学知识的“根”和思维的“根”。设计力求做到“带根不带冠,新叶才好看”,不能面面俱到,抓住枝叶不放。怎样抓“根”?郭思乐教授指出“根”在思想发生出处、概念形成处、新旧结合处、方法产生处。

“简单”就是要容易,体现低入原则,学生不依靠父母辅导能独立进行研究。要做到形式的简单、方法的简单,不能多而繁杂,应追求大道至简。

“开放”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在设计时,教师要追问自己,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样学这个知识?我是一个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能做这份小研究吗?我是一个学霸,我有多少种研究方法?

综上所述,小研究设计要做到“降低起点、切中重点迎学生;深入浅出、设置情境引学生;分层开放,精心设计练学生;长期规划、发展能力送学生。”

以五年级《组合图形面积》为例,针对两份设计分析。

第一份有3道研究题,因题目多开放性不足,学生就题解题,课上因题目多导致讨论不充分,未能发挥前置小研究“缓说破、促感悟、启潜能”的作用。

第二份只有1道研究题,让学生尝试用分割、补形、平移转化、旋转转化、部分与整体等方法和思想求组合图形面积。研究题有不同的解法,满足各层次学生需要;因为研究题目不多,课上能把讨论时间、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五年级《组合图形面积》小研究(1)

5f3a1b580b5a6_html_f8c9f9be2a2323d2.png

五年级《组合图形面积》小研究(2)

5f3a1b580b5a6_html_dd8566b4c3dc7d4f.png

以二年级《认识几时几分》为例,针对两份设计分析:

第一份用填空方式让学生进行研究,研究空间不够,学生研究、交流热情不高。

第二份小研究给学生研究的空间大了,学生研究、交流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比第一份小研究的要好。

二年级《几时几分》小研究设计(1)

5f3a1b580b5a6_html_cf600acd1688e10c.png

二年级《几时几分》小研究设计(2)

5f3a1b580b5a6_html_218d1bde30428865.png

四、数学前置小研究的使用

(一)明确要求,解疑答问

布置前置小研究时,教师要说清楚完成要求。低年级学生,还要带领他们读一读题目。需要学生写“我的例子”、“我的提醒”、“解题思路”、“错例分析”等,要做好讲解、示范,要教会学生举例、画图、写分析和思路的方法。小研究不一定安排回家做,低年级学生应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在课堂最后5分钟、托管课完成。只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说说自己的研究,培养说的能力即可,这样可以避免家长在家里过分辅导,掩盖学生研究的真相。

(二)激励评价,展示样板

学生刚开始做前置小研究,会出现研究不深入、不到位的情况。教师要善用激励性语言、正面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在班上展示优秀小研究,让学生互相学习。并通过评选“五星小研究”、“创意小研究”、“进步小研究”等,让学生意识到认真研究是一种光荣和责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完成前置小研究质量会有所提高。

(三)批阅了解,确定起点

课前,教师应认真批阅学生做的小研究,进行二次备课。

批阅目的一是了解学生总体研究情况,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研究情况,了解学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做到对特殊思路和方法心中有数。二是结合学生的研究情况,思考真正的学习起点、教学起点在哪里?真正的重难点在哪里?预设课上的全班“研学”问题。

批阅方式可以是全班批阅、选择各层次学生研究批阅、重点题批阅、谈话了解、小组长归纳小研究情况等。注意前置小研究批阅不是评定学生研究对错,不能在小研究上打“×”,可以在学生研究的亮点上打“☆”写“赞”。对学生研究不到位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或评语追问。

(四)及时调整,把握生成

课上小组交流时,教师要到小组内聆听学生的想法和思路,判断是否取其研究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及时调整交流的问题和切入点,引导学生聚焦核心知识、问题的讨论,把学生的交流讨论、研究质疑引向深入,达成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前置小研究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为“非线性教学”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可见前置小研究是数学教学是从“线性教学”向“非线性教学”转变的重要介质,但教师要真正使自己的教学从“线性”走向“非线性”,教师还要不断更新理念,认真研读课标、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提升综合素养,在教学中要敢于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能”,才使自己的教学有质的变化,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钱运涛.《认识什么是线性和非线性》.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3]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4]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