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的开展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5
/ 2

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的开展价值

黎小燕 陈冬花 杨秀坤 张辉艳 劳佳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目的 探究围术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均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分为参照组25例(常规护理)与研究组25例(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拔管时间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有效缩短拔管时间,提高运动功能,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护理干预;

高血压脑出血为临床常见疾病,高发于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严重,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逐渐提高,其有效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1]。开颅血肿清除术为高血压脑出血常用治疗方式,有效清除血肿,解除血肿的威胁,治疗疾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过程中配合围术期护理干预,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本文将以5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均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分为参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参照组,男:女=12:13;年龄是49-73岁,平均是(61.35±6.34)岁。研究组,男:女=13:12;年龄是46-71岁,平均是(61.15±6.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患者体征变化,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关注并发症情况并进行预防。

研究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监测生命体症状指标,关注患者出血等症状。指导患者保持卧位体位,去枕平卧6小时,在卧床过程中,头部取软枕支撑,血压在达到平稳以后可抬高床头约30°;可进行小幅度肢体活动,不可快速翻身;在术后6小时以后,保持半卧位体位,由小幅度过度到大幅度,缓解下肢静脉压力。在术后12小时,指导患者开展膝关节的主动运动、被动运动、踝泵运动。术后在;询问患者舒适度,指导患者家属监督患者体位;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时控制血压;在排便时不可用力,若便秘严重者可实施低压灌肠;留置导尿管,观察尿液颜色、出入量。加强患者心理指导,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控制血压、稳定情绪的重要性,指导患者管理情绪,不可过悲或者过喜。做好呼吸道护理,及时将鼻腔、口腔分泌物清除。辅助患者翻身,每小时1次,操作过程清缓,加强背部的护理,辅助患者按摩腹部,每天3次,每次15min,必要时可实施通便药物治疗。持续使用弹力袜,实施压力抗栓泵直到下地活动,观察患者足背部肤色、脉搏动等,在下地活动时应当穿弹力袜,在夜间不需要使用弹力袜。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随后,使用FMA评定表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示肢体功能越好,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n/%”(X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比较:研究组拔管时间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1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对比X±S,天)

组别

n

拔管时间

研究组

25

1.75±0.89

参照组

25

3.09±0.92

T值

/

6.9832

P值

/

0.0000

2.2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比较:对于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分,研究组更高,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详情如表2。

2运动功能评分对比X±S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25

44.92±6.79

71.67±6.58

参照组

25

44.87±6.45

59.96±7.17

T值

/

0.8753

8.6532

P值

/

0.7632

0.0000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管壁张力丧失并有纤维素性坏死,产生局部动脉在血压冲击下呈纺锤体或球状凸出,即粟粒状动脉瘤,血液还可侵入管壁而形成夹层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动脉瘤破裂引起出血[2]。当前,临床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常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同时配合科学护理干预,有效促进疾病的治疗,对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围手术期,在把关前实施夹管试验,有效预防梗阻性脑积水引起脑疝,避免引起死亡。密切关注患者的术后再出血、体位关系,对患者体位进行调整,避免出现无意识活动,导致出血发生率增加;当出血量超过60ml时,表明存在腔隙,受到组织与血管牵拉,脑组织将发生再出血;另外,通过翻身、早期进食、活动、穿戴弹力袜等方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促进康复。本次研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可见,研究组拔管时间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围术期护理干预中,做好患者的出血预防、心理指导、血肿腔引流护理等,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治疗,改善预后效果[3]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有效缩短拔管时间,提高运动功能,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刘星宇,蒋丽丽,周敏.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8):89.

[2]赵艳青.高血压脑出血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5):264-265.

[3]刘兰兰.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7):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