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3
/ 2

网络环境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黄红梅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竹友中心小学校 四川省 成都市 6105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逐渐推广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逐渐的走进校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的形成,因此关注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的德育问题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用网络开展小学德育工作具有不可否认优势,能够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但是网络也越来越多的为学生道德的形成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网络为小学德育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行论述,试图探索化弊为利的方法,力求找到保证小学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德育;对策;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进入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它将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这些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充分利用,正确引导,科学管理,提高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分析

1.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介,正悄然改变着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小学及以下网民群体增长超过整体网民增速,目前占到网民整体的8.8‰年增幅3.4%。我国首部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也显示,约8成小学生9岁前开始接触互联网,更有部分小学生在学龄前甚至1岁就已经接触网络。网络现已逐渐伸向小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对其影响日益突显。

2.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促进小学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反之,则效果适得其反。在这样的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者应当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适应网络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兴其利,去其弊,创造德育工作的崭新空间。

二、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影响

1.网络对于德育工作开展的积极影响

(1)网络为小学德育的创新提供契机

由于网络具有高技术含量、信息的海量性、覆盖范围的全球性等特点,网络为学校德育的创新提供了难得机会。首先,德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德育内容,整合网络中丰富的资源信息,为学生提供不同以往的道德教育课程。其次,网络拥有海量的信息,信息种类涵盖面广,并且具有信息传播的及时性的特点,能够使教育者时刻掌握学生的专注热点。有人把网络形象的比喻成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各种各样的信息在这条“高速公路”上进行传播和转换吸收。教育者利用这条“高速公路”时刻革新传统教育观念,第一时间掌握德育热点话题,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再次,在网络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德育工作者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时,会自主的转变教育方式,改变以往的说服教育,以谈话引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由于网络还具有隐秘性,小学生在遇到道德方面的问题和困扰时,可以改变以往不敢与教师面对面谈话的尴尬局面,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提高了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也把学生以往被动接受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的参与。

(2)网络为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提供平台

开放的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信息和不同维度的文化,为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根据网络具有信息即时更新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实时革新自己的观念,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其次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任何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接受不同人对不同事物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世界观。再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道德教育端正自己的态度和认识,传统的灌输式德育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但不能够让学生及时认识到错误,反而让学生偏离道德教育的主题,排斥与教师进行沟通。

2.网络对于德育工作开展的消极影响

(1)网络文化给小学德育课程内容带来了冲击

诚实守信、实事求是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始终是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然而,网络的虚拟性冲淡了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中华美德,在网上发布谣言、传播虚假信息、人肉搜索等网络软暴力现象屡见不鲜。网络非主流语言广泛流传,如“不是吧、真香”、“一百块都不给我”等等,被许多中小学生津津乐道。这些远离现实的虚假内容,使人善恶难定、真假难辨、是非难分,无形地腐蚀着小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它携带着自己特有的价值和意义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每一个场合、角落,并以非常的力量支配着人类的行为和观念。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往,万象纷呈,构成人间光怪陆离的迷人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催生了中小学生思维的模糊和价值的紊乱,这对未成年人道德发展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2)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的形成带来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不良文化会扭曲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青少年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的选择信息,虽然内容丰富,但却庞杂,质量不容乐观,有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等西方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奢侈等腐朽的生活方式,以及许多庸俗情趣,其中色情、暴力的宣传影响大,危害重。青少年正处在认知能力尚未定型期间,对接受的信息的辨识能力弱,抵御外部不良刺激的能力不强,在使用网络时,很易受到这些信息的不良侵染。其次,网络让一些青少年沉溺于虚拟世界,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脱离现实生活。青少年正处在身心的发展时期,开始形成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叛逆倾向,他们开始抵触大人,不愿意向别人倾诉。因此,逐渐养成了叛逆父母,反抗教师,不信任同学的坏习惯,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但却把内心投向了网络,增加了他们出现双重人格的机率,甚至使他们分不清现实中的自己和网络中的自己。

三、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1.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由学校组织计算机和德育骨干教师相互合作,建设高质量的校园网。发挥德育与校园网整合的优势,在校园网上建立德育专栏,通过设置不同的栏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德育小故事视频、德育漫画、德育歌曲、德育新闻和德育课本剧等资料,消除传统德育内容较为空泛抽象、工作形式陈旧、材料来源落后的弊端,打造校园德育的崭新空间。

2.发挥网络互动交往的优势,促进学生人际交往面对小学生交往行为上的困难,通过QQMSN聊天或收发电子邮件等方式与教师交谈,以网络为媒介开展德育,让小学生既可直抒胸臆,又可避免面对面的尴尬,有利于克服他们的交往心理障碍,使他们产生更多的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而打开心门,畅所欲言。不论师生或生生都可以通过网络互动窗口,如QQ、校友网、学习论坛、教育博客等,互相学习交流,还可以就德育问题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会合作,体验乐趣,促进人际交往。这样的网络人际交往沟通尊重学生,促进面对面德育和网上德育的衔接、沟通,推进了小学德育工作的深入实施。

3.发挥网络链接亲情的优势,促进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孩子迈向人生最关键的一步,但这个阶段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也容易脱节,难以形成教育的合力。家长的言行、综合素质,教育方式以及对孩子的期望、态度等,无一不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道德品质的形成。现代家长必须了解网络文化,学习和掌握网络知识,赢得家庭教育的主动权。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在网络上开展德育讲座,更好地帮助家长了解德育所应具备的知识、方法和手段。

结束语

网络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上网是青少年的必然选择,我们不能把网络看作洪水猛兽加以禁止,而应以积极的态度引导青少年提高信息素养,同时要大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网络,成为网络世界的主人。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要切实担负起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做到正确应用网络知识、自觉抵制网络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杜晓利,代树兴.网络时代大学教育的变革与认识误区[J].高等教育研究报告,2001(3):83—85.

[2]单婵.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知行不一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