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2
/ 2

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刘滨艳

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 检验科 150000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的实践效果。方法:于我院选取98例近一年患有自身免疫类疾病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对照组患者临床检验应用放射免疫分析仪;针对观察组患者临床检验应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从临床检验准确度、临床检验血红蛋白与免疫球蛋白含量指标对2组患者临床检验结果予以分析。结果:对照组复检人数9例(18.36%),准确度40例(81.64%);血红蛋白含量(130±3.29)g/L,免疫球蛋白含量(36±1.75)g/L;观察组复检人数3例(6.12%),准确度46例(93.88%);血红蛋白含量(142±3.86)g/L,免疫球蛋白含量(52±1.12)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并且能为患者疾病的治愈起到促进作用,故而值得在临床检验中予以积极推广。

关键词: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放射免疫分析仪;临床检验

前言:随着我国医疗领域的不断壮大,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的效用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尤其针对免疫疾病的诊断效果,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为我国免疫研究工作提供重要保障。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自问世以来,不但提高了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而且还打造了集科技、医疗于一体的新型临床检验控制模式,尤其针对免疫系统疾病指标检验更为有效[1]。对此,本文于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98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49例,性别:男/女=27/22,平均年龄(38±3.27)岁,平均病程(16±2.93)月。观察组49例,性别:男/女=24/25,平均年龄(41±3.95)岁,平均病程(18±2.66)月。两组患者皆患有自身免疫类疾病溶血性贫血。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存在明显眩晕、脾大、贫血、肢体远端等病症;(2)患者及其亲属同意参加此次研究活动。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明显的器官病变特征;(2)患者缺少完整的诊疗档案;(3)患有怀有身孕或处在哺乳期。

1.3 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需在其保持至少12小时空腹状态下予以采血,并将采血量控制在3ml,之后将血液进行静置处理,再添加一定量的抗凝剂,保证血液在应用免疫分析仪之前实现静态流淌。同时,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是否出现严重的头晕、贫血症状等,若患者较为虚弱,可通过注射葡萄糖,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使其有精力配合研究人员完成此项研究项目。医护人员也应做好安全保障工作,避免患者在等待处理结果阶段出现危险。在饮食上应尽量多食用新鲜瓜果蔬菜,防止摄入过多辛辣成分,并且可适量食用鸭血等补血类食物,增强患者自身体质[2]。之后选择某一企业研发的放射免疫分析仪作为临床检验设备对患者血液予以检测,便于医护人员准确知晓患者免疫功能的完善性。具体方法如下:先行放置鲁米诺试剂,然后对患者血液进行检测,之后读取设备光子数,在建模中实现定量分析,最终可出具血液检验报告。

针对观察组患者,也应在其空腹下进行采血,保证两组患者的采血量相同。医护人员可在免疫分析中注重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必要时可对其采用脉搏、血压的常规监测,以免在患者等待诊断结果期间发生危险。饮食上同样以低脂、不辣的食物为主,选择新鲜的果蔬作为营养物质。同时,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应借助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对其进行诊断,从而获得可靠的诊断结果。具体方法如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流动式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或者分立式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医护人员需将血液样本置于样品系统运行装置中,并配备相应的检测试剂,在该仪器参与下将利用条形码读取的方式,逐一按照样本反应、系统清洁、比色控制等流程对患者身体中的血液指标加以检测。此时应保证在分析仪启动前实现预热处理,防止受温度影响造成诊断结果出现偏差。

1.4 观察指标

(1)观察免疫分析检验准确度;(2)临床检验指标血红蛋白与免疫球蛋白含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5f3394cbe9404_html_27e449979675b6d4.gif ),使用5f3394cbe9404_html_226914e388b4c6bf.gif 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免疫分析临床检验准确度

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临床检验准确度略低,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1 免疫分析临床检验准确度对比

组别

复检人数(n/%)

准确度(n/%)

对照组(n=49)

9(18.36)

40(81.64)

观察组(n=49)

3(6.12)

46(93.88)

5f3394cbe9404_html_226914e388b4c6bf.gif

P

<0.05

<0.05

2.2 对比临床检验指标血红蛋白与免疫球蛋白含量

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血红蛋白含量与免疫球蛋白含量指标偏低,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 临床检验血红蛋白与免疫球蛋白含量对比

组别

血红蛋白含量(g/L)

免疫球蛋白含量(g/L)

对照组(n=49)

130±3.29

36±1.75

观察组(n=49)

142±3.86

52±1.12

t

5.927

7.356

P

<0.05

<0.05

3 讨论

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对于自身免疫功能类疾病可起到良好的辅助诊断作用,且能够帮助患者清楚的知晓病情,从而为医护人员后期制定科学的诊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3]。它除了能在甲状腺检查、孕期筛查、贫血检测中借助荧光物质加以标记,由此给出准确度较高的诊断结果外,还能实现自动识别标志物、定量检测目标,进而节省人力投入,降低错误率。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相比其它类型的免疫分析仪具有以下显著的优势:(1)易于操作,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可对患者血液、身体免疫功能进行自动化检测,无需人力过多干预,且在最短时间内快速获取诊断结果,只需提供血液样品即可;(2)准确性高,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提供的免疫检测结果更加可靠。由于在实际检测中可在系统协助下自动化筛选关键信息,故而在摆脱以往人力束缚基础上增加了免疫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经过观察组相关数据:复检人数3例(6.12%),准确度46例(93.88%);血红蛋白含量(142±3.86)g/L,免疫球蛋白含量(52±1.12)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证实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的诊断结果更可靠,准确度更高,它在临床检验中有着更显著的实用价值[4-5]。它可帮助患者在后期治疗中随时根据免疫分析数据调整治疗方案,最终促使患者重回健康体魄。

综上所述,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并且能为患者疾病的治愈起到促进作用,故而值得在临床检验中予以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肖立娇.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09):148-149.

[2]蒋翔,唐芳,李蓓.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17-OHP性能验证及筛查切值的建立[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8,26(12):32-34.

[3]郭萌,张琦,文伟.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用于深圳新生儿筛查苯丙氨酸检测的性能验证[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8,26(12):73-75+94.

[4]黄睿,贾海英,王昌敏.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EASYCUTA分析方法性能验证[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25(11):1740-1746.

[5]周楠. 全自动荧光定量免疫层析分析仪的研制和实验验证[D].华南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