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外入路治疗下颌角及升支骨折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8
/ 2

口外入路治疗下颌角及升支骨折的效果研究

于洁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061001

【摘要】目的:探讨口外入路治疗下颌角及升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颌角及升支骨折患者40例,采用口外入路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对患者的骨折愈合的情况以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I期愈合率、II愈合率以及延迟愈合率分别有52.50%、27.50%和20.00%,愈合率80%(32/40),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暂时性面瘫、面部神经损伤、咬合干扰、腮腺涎漏的例数分别有3、2、2、4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50(11/40),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外入路治疗下颌角及升支骨折的效果较好,该种治疗方式切口置管、简单,但是容易留下疤痕。

【关键词】口外入路治疗;下颌角及升支骨折;治疗效果

下颌骨位于面部最突出的位置,是颌面骨中体积最大、面积最大的,同时也是颌面骨中唯一能活动的骨骼[1]。下颌骨处于面部下边的位置,能够接受多个方向的暴力,群殴骨折的发生率较高。据数据统计显示:下颌骨骨折的发生率占面部骨折的55%-70%,位居颌面部骨折的首位。传统的治疗方法采用口外下颌角后下方入路内固定术,该种治疗方式能够充分暴露,视野较好,容易操作,治疗后后的效果也较为理想[2]。但是,口外入路治疗下颌角及升支骨折的效果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下颌角及升支骨折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探讨口外入路治疗下颌角及升支骨折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颌角及升支骨折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19-71)岁,平均(43.21±8.59)岁,体重(50-70)kg,平均(55.54±3.59)kg,骨折类型:单纯下颌骨骨折有18例,单纯下颌升支骨折有13例,下颌骨合并升支骨折有9例。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经影像学检查且符合下颌角或升支部闭合性骨折的诊断标准[3];(2)无严重错位或粉碎性骨折者,能够配合完成治疗并完成随访;(3)具有正常的理解能力且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粉碎性骨折或严重错位者;(2)合并面部皮肤严重创伤者;(3)资料不完整或不能配合完成随访者。

1.3 方法

采用口外入路的方式进行治疗。术前做好准备,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随后顺沿下颌角下缘的位置,或者下颌升支后缘的位置做一个切口,长度为2.0cm,随后将皮肤和皮下组织一次切开,使用钝性分离的方式麻将颈阔肌分开并充分显露出骨折线,采用手法复位后将微型钛板放置于其中,然后进行清理,止血后,按照顺序缝合伤口,常规留置引流管。术后给予全身性抗生素,根据患者的情况,约为3-7d。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出院后并定期进行随访,以便能够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

1.4 观察指标

(1)骨折愈合的情况。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包括I期愈合率、II愈合率以及延迟愈合率,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判断。骨折对位整齐,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和张口度为I期愈合率,骨折对位整齐且咬合关系、张口度基本恢复为II愈合率,骨折对位不整齐出现其他症状等为延迟愈合率;(2)并发症的情况。记录患者出现暂时性面瘫、面部神经损伤、咬合干扰、腮腺涎漏的发生率。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5f2e03d728068_html_715b2abb80bfa779.gif )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显示:I期愈合率、II愈合率以及延迟愈合率分别有52.50%、27.50%和20.00%,愈合率80%(32/40),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骨折愈合情况

I期愈合率

II愈合率

延迟愈合率

例数(n)

21

11

8

百分比(%)

52.50

27.50

20.00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暂时性面瘫、面部神经损伤、咬合干扰、腮腺涎漏的例数分别有3、2、2、4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50(11/40),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情况

暂时性面瘫

面部神经损伤

咬合干扰

腮腺涎漏

例数(n)

3

2

2

4

百分比(%)

7.50

5.00

5.00

10.00

3 讨论

下颌角和髁颈部的结果较为薄弱,此机器容易发生骨折,其表现为骨折段移位、咬合错乱等。口外入路治疗在下颌角及升支骨折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I期愈合率、II愈合率以及延迟愈合率分别有52.50%、27.50%和20.00%,愈合率80%(32/40);暂时性面瘫、面部神经损伤、咬合干扰、腮腺涎漏的例数分别有3、2、2、4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50(11/40),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口外入路治疗下颌角及升支骨折的效果较好。口外入路治疗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治疗方式,沿颌下后皮肤做切口,该种方式简单已操作,复位较准确,但是,手术过程中,需要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等,术源性损伤较大,进而容易留下疤痕,同时,也增加了面部神经损伤的风险。该种手术治疗会在皮肤留下明显的伤痕,对于美学要求较高的患者颌面部的疤痕常难以接受[4]。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口内切口入路的治疗方式逐渐在临床上关注,该种治疗防止能够促进术后的恢复速度,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较低,且能够兼顾美观,但是,仍旧存在缺点,手术的事业受限、操作首先及固定不良等缺点,仍在不断的改进、完善。

综上所述,口外入路治疗下颌角及升支骨折的效果较好,该种治疗方式切口置管、简单,但是容易留下疤痕。

【参考文献】

  1. 明华伟, 何芸, 张兴安,等. 改良带针负压引流管联合口内入路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 2018, 29(14):2052-2055.

  2. 范博凯, 白珊珊, 徐梁,等. 计算机导航在下颌角截骨成形术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8, 24(3):178-181.

  3. 郑赵杨, 张苗苗, 刘志杰.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上气道与下颌骨形态结构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 2018, 034(004):405-410.

  4. Joachim M , Tabib R , Laviv A , et al. Trigeminal Neuropathy After Mandibular Fractures: Epidemiology and Neurophysiologic Diagnosis[J]. 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 2019, 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