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的应用价值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5
/ 2

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的应用价值体会

王孟琳

武警后勤学院 天津市 300309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学检验、全面生化反应在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检验相关价值。方法:肠热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总例数一共具有2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8年度-2019年度,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实施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检验),将两组的检验有效率、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检验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出率90.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误诊率5.00%、漏诊率5.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沙门菌检验过程中采取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方式,能将检出率显著提高,降低误诊和漏诊情况。

【关键词】:沙门菌;血清学检验;应用价值;全面生化反应

沙门菌也可以称作为沙门氏杆菌,一般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多数沙门菌感染患者易发生呕吐、恶心以及发热等症状,严重情况下还容易导致脱水情况,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而早期实施一项有效的检验方式十分重要[1-2]。通过采取联合诊断方式,与临床单一诊断方式相比,在多个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本次研究选取肠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对象为医院收治的200例肠热症患者,患者收取时间在2018年度-2019年度。

纳入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由于个人原因中断研究者。

观察组(100例):组内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21岁-50岁内,平均为(35.21±1.01)岁。

对照组(100例):组内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22岁-50岁内,平均为(35.17±1.25)岁。

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表示。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检验方式。

观察组应用联合检验方式。

在患者入院7天后取患者静脉血,入院后3周再收集患者骨髓液,尿液需要进行离心沉淀处理。

血清学检验方式:选择浓度在95%以上的沙门菌属A-F群,对其实施血清凝聚,将凝聚结果作为依据对血清实施分型。

全面生化反应:将TSI琼脂以及可疑病菌体均实施接种,若具有斜面产酸情况,可将H2S阴性菌株排除后,将其和病菌进行接种,然后再与尿素琼脂接种[3]

1.3 观察指标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主要指标包括检验有效率、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等。

1.4 统计学处理

实施SPSS26.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其中采用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T值检验;患者 用计数资料检验,用卡方值检验,若2组间差异存在意义,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1. 结果

2.1对比检验有效率

观察组检验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所示。

表1:两组检验有效率指标的比较

组别

例数(n)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n;%)

观察组

100

95

3

2

98.00

对照组

100

60

10

30

70.00

卡方值

-

7.2514

P值

-

0.02

2.2对比检出率

观察组检出率90.00%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所示。

表2:两组检出率指标的比较

组别

例数(n)

阴性(n)

阳性(n)

检出率(n;%)

观察组

100

10

90

90.00

对照组

100

29

71

71.00

卡方值

-

7.2718

7.2718

7.2717

P值

-

0.02

0.02

0.02

2.3对比误诊率、漏诊率

观察组误诊率5.00%、漏诊率5.00%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所示。

表3:两组误诊率、漏诊率指标的比较

组别

例数(n)

误诊率(n;%)

漏诊率(n;%)

观察组

100

5(5.00)

5(5.00)

对照组

100

14(14.00)

15(15.00)

卡方值

-

5.2314

5.2716

P值

-

0.04

0.04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沙门菌感染在临床十分常见,易导致人体引起胃肠道疾病,其中以肠热症较为常见,为副伤寒病、伤寒病的总称[4]。而对于该疾病实施一项有效的检验方式十分重要,能早期明确患者疾病,利于患者后期治疗。

多数患者均实施常规检验方式,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容易受到温度、检测方式设备不足等,从而导致检出率不高[5]。通过采取联合检验方式,在多个方面取得优势,其与单一检验方式相比,能显著提高患者检出率,其主要包括全面生化反应、血清学检验两种方式,其中生化反应主要是将尿素琼脂、氨基酸脱羟酶实施培养,然后再根据培养结果,判定是为阳性还是阴性,若结果是阳性、其可以判断为沙门菌,然后再对检测结果使用血清学进行检验,凝聚菌落,和生理盐水混合进行,能对试验过程中有无颗粒沉淀情况进行检查,从而判断其是否为沙门菌,能早期明确疾病[6]。同时在检验过程中,为了保障检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检验过程中应避免阳性对照菌破坏检测结果,预防细菌感染情况发生,并对仪器消毒灭菌工作加强。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检验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出率90.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误诊率5.00%、漏诊率5.00%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通过在沙门菌检验过程中采取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方式,能将检出率显著提高,降低误诊和漏诊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柳清梅.沙门菌临床检验中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3):68-70.

[2]杨娅,杨正禄.全面生化反应与血清学检验在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103.

[3]姜志涛.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在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8):213.

[4]万广.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研究[J].中外医疗,2016,35(17):28-29.

[5]刘晓东.全面生化反应与血清学检验在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4):102-104.

[6]姜少霞.全面生化反应与血清学检验在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 作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1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