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数字化 X射线摄影系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2

直接数字化 X射线摄影系统(DR)在肋骨骨折中的临床诊断效果评价

王同波

蓬莱市北沟卫生院 265601

【摘要】目的:探讨传统X线和DR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选取我院接受诊疗的肋骨骨折患者80例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DR与传统X线检查。总结两组患者的诊断、确诊情况。结果:DR检查准确度相对于传统X线具备明显数据优势,病理诊断、DR检查结果与传统X线检查结果相比数据差异较大,统计学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DR诊断技术对于肋骨骨折具备较高的诊断效益,确诊率较高,值得普及。

【关键词】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肋骨骨折;诊断价值

肋骨骨折属于临床中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是因为高处坠落、车祸冲击等外力因素而导致的损伤,发病之后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血胸、肺不张、液气胸、疼痛等症状,临床中因为诊断的不及时,会导致患者最佳治疗时机错过,从而导致整体预后效果下降[1]-[2]。临床中为了进一步提升诊断水平,优化诊断措施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以我院部分患者为例,探讨不同的诊断方式的综合诊断水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选取我院接受诊疗的肋骨骨折患者80例为例进行研究分析。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平均(54.8±4.8)岁。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手术确诊。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对研究知情。

1.2方法

80例患者分别接受X线与DR检查技术。

传统X线方式采用普朗X线片设备进行检查,检查参数为15到20mAms、65到85kv。

DR检查技术采用中科美轮公司生产的ZK-DR行数字化X射线摄像系统,频率为60Hz、电压380V。

检查方式均让患者采取立位肋骨正位和左右双斜位。实行斜位检查时采取右前倾位与左前倾位,旋转体位5到15°,促使患者保持深呼吸并曝光,胶片的间距控制在180cm。对于疑似隔下骨折患者采取卧位,实行肋骨摄影并借助PACS对DR检查结果进行判断。X线片患者则在常规出片后进行判断。

1.3观察指标

总结两组患者的诊断、确诊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对比研究应用SPSS19.0软件完成数据的录入与统计对比。数据录入时核对,录入后根据数据的类型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于百分比数据采用X2值进行检验分析,对于均数数据采用T值方式进行检验分析,数据的处理均实行2次,结果在不一致时由2名人员进行校核。数据资料P值<0.05时代表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DR检查准确度相对于传统X线具备明显数据优势,病理诊断、DR检查结果与传统X线检查结果相比数据差异较大,统计学对比有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检查准确度对比

组别

例数

检查准确数

误诊数

准确率

病理诊断

80

80

0

100.0%

传统X线

56

24

70.00%

DR

78

2

97.50%

3.讨论

肋骨骨折属于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创伤性疾病,其主要是因为交通事故、工作事故等而导致疾病发生。近些年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持续发展,交通事故而引发的肋骨骨折患者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肋骨骨折患者的发病率在近些年呈现出了明显的增长态势[3]-[4]。患者早期的症状比较轻微,但是症状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其中症状涉及到血气胸、呼吸困难、咳血以及皮下气肿。部分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肋骨端穿刺,例如胸膜腔壁,甚至是穿刺到胸前脏器,对于患者的生命威胁严重。临床中对于肋骨骨折患者早期的高质量诊断是保障治疗方式合理性的关键,同时也是改善患者预后水平的关键[5]

在以往的临床诊治工作中,传统X线片影像学检查技术属于肋骨骨折的常规检查方式,其主要是借助摄影、水洗、干燥以及显影等方式实现对患者肋骨和胸部病灶的检查,同时借助影像学医师实现对患者检查结果的阅片,并进行诊断。但是,因为诊断技术对于临床影像学医师的专业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再加上多重成像程序的特征以及曝光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临床中成片质量可控性较差,整体图片质量较差,无法准确的判断。近些年有许多关于传统X线和DR诊断肋骨骨折方面的临床研究,许多研究都认为肋骨骨折患者更加注重早期病情的发现,这也是决定患者预后质量的关键。在作用机制方面,传统X线诊断主要是通过X线实现多角度的扫描,并通过探测器将X线的信号转变为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化成为电信号,通过电脑软件的计算转化最终呈现出数字矩阵,从而明确患者的病灶图像。DR诊断方式可以实现软组织成像并去除肋骨,可以清晰地展现出肋骨骨折的细微病变情况,规避病变被遮盖而导致的缺陷,同时患者的受照射剂量和检查费用也明显低于传统X线,特别是薄层扫描三维重建的成本较低。DR检查技术因为具备高分辨率、图像层次清晰、成像速度快以及处理功能强等特征,再加上检查方式的影像灰阶动态范围比较大,相邻部位组织的对比度相对较高,所以对于患者的骨折情况可以更加清晰的展现。

本研究结果显示,DR检查准确度相对于传统X线具备明显数据优势,病理诊断、DR检查结果与传统X线检查结果相比数据差异较大,统计学对比有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肯定了DR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对于疑似肋骨骨折的患者可以借助DR检查方式进行疾病判断,同时可以实现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分析,可以更好的实现早期疾病检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综上所述,DR诊断技术对于肋骨骨折具备较高的诊断效益,确诊率较高,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王为刚,张锋,周钢.螺旋CT及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5):14-15.

[2]刘春连,朴光国,郑烋,等.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DR平片检查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34(20):411-412.

[3]穆晓俊,王森.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与DR平片诊断肋骨骨折应用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8,46(10):1252,1254.

[4]郝懿,杨海平,韩洋,等.DR平片、肌骨超声及多层螺旋CT诊断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9(04):183-185.

[5]李红,陆晓军.两种直接数字X线摄影方法诊断肋骨骨折比较研究[J].人民军医,2018,14(23):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