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8)F-脱氧葡萄糖 (~(18)FDG)PET-CT对食管癌治疗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9
/ 3

分析 ~(18)F-脱氧葡萄糖 (~(18)FDG)PET-CT对食管癌治疗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金玲

黑龙江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分析 18F-FDG PET/CT诊断复发性食管癌的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行18F-FDG PET/CT 的食管癌治疗后可疑复发或转移的169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及 PET/CT 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 18F-FDG PET/CT 对复发性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69 例食管癌治疗后患者中,18F-FDG PET/CT 显像诊断 137 例发生复发或转移,32 例未出现复发或转移。18F-FDG PET/CT 显像在总体病例中诊断的准确率为 93.5%(158/169),灵敏度为 99.2%(127/128),特异度为 75.6%(31/41),阳性预测值为 92.7%(127/137),阴性预测值为 96.9%(31/32)。169 例食管癌治疗后患者中,发生远处转移者 52 例。结论:18F-FDG PET/CT 在诊断食管癌治疗后复发及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判断食管癌患者是否发生复发或转移提供依据。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食管癌;复发;转移

在全球范围内,食管癌占癌症相关病死率的第6位,并且食管癌患者的人数逐年增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及生活环境发生较大改观,食管癌患者人数不断上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其它各国,新发病的患者每年可高达30万,约为全球新发病例的一半以上。国内外学者对食管癌的临床症状研究,发现食管癌作为一种具有较强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初期的临床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时已有转移, 导致手术时已为中期或晚期,治疗后复发率较高, 5年的生存率小于25%[1-2]。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案, 一般会选择手术治疗。处于早期的食管癌,肿瘤病灶仅发生在食道壁的黏膜层,处于此期的食管癌患者最直接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切除,但此时患者通常仅仅有消化不良、胸骨后不适、吞咽不畅等症状,早期发现较困难, 错失最佳的手术治疗时间。待发展到中晚期,其治疗方案要采取手术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在术前进行化疗能够限制微笑转移灶的生长,控制肿瘤的远处转移,有效减少术后复发转移率。手术前对食管癌患者进行的全身化疗不仅对癌细胞能起到杀伤的作用,还能降低肿瘤分期,进而提高手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但总体来看,手术切除对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并不佳,其根本原因是术后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及局部复发。所以,我们必须掌握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行18F-FDG PET/CT 的食管癌治疗后可疑复发或转移的的病例共 169 例。其中男性患者155例,女性患14例,男女比例为 11.1:1。年龄46~77,中位年龄60岁。所有病理均得到手术或内镜病理证实,其中鳞癌患者157例,腺癌患者 12例。治疗方式单纯行手术治疗18例,手术+化疗76例,手术+放疗16例,手术+放疗+化疗24例,放疗+化疗35 例。169例食管癌治疗后患者中,其中经病理或者临床随访证实复发转移的有128 例,经组织病理学或者临床随访证实未出现复发或转移有41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筛选的病例行 18F-FDGPET/CT 检查距离治疗后的时间均大于 2 个月;②治疗前均经病理确诊为食管癌;③初治临床资料完整,随访良好的病例;

1.2.2排除标准:①既往无其它恶性肿瘤病史的病例;②因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如吞咽困难或颈部肿物)、某些影像学检查( 包括上消化道钡餐、B 超、CT、MRI 等)怀疑复发或转移而行 18F-FDG PET/CT检查,且检查时无合并感染的病例;

1.3方法

禁食6h以上,空腹血糖浓度<6.8mmol/L,若血糖浓度过高,则通过皮下注射适量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显像前1.5-2h口服阳性对比剂碘普罗胺1000ml以扩充胃肠道。安静休息15min后,再进行18F-FDG静脉注射,剂量为3.70~5.55MBq。注射后静卧40-60min,再次口服阳性对比剂碘普罗胺500ml,小便排空后立即行PET/CT显像。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抱头,平静呼吸。扫描范围从头顶至股骨上端,如有必要可进行膝盖及脚踝扫描。先行螺旋CT扫描:电压120kV,电流100mA,螺距0.75:1,层厚5mm。PET行3D采集,每床位采集时间2min,共6-8个床位。采用迭代法重建,采集结束后数据传至Xeleris工作站,行PET-CT图像融合及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处理。对于病灶显示欠佳的部位,可行延迟扫描。

1.4观察指标

阳性诊断标准(1)再次手术或内镜取活检病理证实为复发或转移;(2)随访 6 个月内临床或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进展;(3)临床上抗肿瘤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和(或)经复查病灶减小或消失;(4)给予或未给予抗肿瘤治疗者病情进展,甚至死亡。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和Excel工作表数据处理系统,所有统计项目中, 均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69例食管癌治疗后患者中,60例确诊为局部复发,109例未出现复发。18F-FDG PET/CT 诊断局部复发者 66 例,真阳性 60 例,真阴性 103 例,假阳性6 例。PET 诊断局部复发者66例,真阳性60例,真阴性103例,假阳67例。CT 诊断局部复发者 65 例,真阳性 58 例,真阴性 102例,假阳性7例,假阴性2例。经统计学分析,PET/CT 与 PET 诊断局部复发的灵敏度优于 CT(P=0.017), 其余诊断效能指标三者无统计学差异(表 1)。

表 1 PET/CT、PET、CT 在食管癌治疗后局部复发中的诊断效能

组合 2

诊断标准 准确率 灵敏度 特异度

+ -

  1. 6

PET/CT

-

0

103

96.4%

100%

94.5%

90.9%

100%

PET

+

60

6

96.4%

100%

94.5%

90.9%

100%

-

0

103

+

58

7

CT

94.7%

96.7%

93.6%

89.2%

98.1%

-

2

102

阳性预测值

阴性

3讨论

18F-FDG PET/CT 在诊断食管癌治疗后复发及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判断食管癌治疗后患者是否发生复发或转移提供依据。18F-FDG PET/CT 诊断食管癌治疗后复发转移的结果与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进行 Kappa 检验,一致性良好,说明 18F-FDG PET/CT 的诊断结果准确性较高。在诊断食管癌治疗后局部复发和肺转移方面,18F-FDG PET/CT 各项诊断效能均较高,经统计学分析其灵敏度优于 PET 和 CT,说明相较于传统的影像学诊断方式,PET/CT 在诊断食管癌治疗后局部复发和肺转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尽管如此,18F-FDG PET/CT 应用也受到大多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关注和重视,尤其在肿瘤诊断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影像诊断方法,其应用也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各种影像检查方式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结果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准确性比较发现,PET/CT 的诊断结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并且 PET/CT 是从分子水平对病灶进行鉴别和诊断,是一种全身性、无创性检查,这尤其给一些无法进行有创检查的患者带来了希望。现今阶段,PET/CT 仍主要以肿瘤为主,为多种肿瘤的临床分期、诊断、治疗后再分期、疗效评价、预后评估等多方面提供帮助。随着各种新型特意显像剂的不断出现和 PET/CT 技术的不断更新,PET/CT 的应用价值也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其作用也会越来越重大[3]

参考文献

[1]王春芳.~(18)F-FDG PET/CT在食管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0):99-101.

[2]朱夏夏,李飞.~(18)F-FDG PET/CT显像在食管癌患者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8):198-200.

[3]倪雷春,林小敏,唐明灯,潘雪艳.食管癌~(18)F-FDG PET/CT显像SUVmax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10):2244-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