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的效果和准确性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9
/ 2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的效果和准确性评价

雷玉兰

合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泸州市 646200

【摘要】目的:分析血脂、血糖、肝功能检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抽选2019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体检健康者各40例,设为对照组、研究组。全部给予血脂、血糖、肝功能检验并对比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血脂、血糖、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通过检验血脂、血糖、肝功能来诊断患者是否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血脂血糖肝功能检验

脂肪肝属于临床常见病,是指脂肪因脂代谢异常而大量堆积在肝脏内且重量占肝脏重量的5%以的疾病,按照病因可以将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并且后者比前者具有更高的发病率。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需要尽早进行诊断,有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减轻给患者健康带来的损害。本文抽选2019年1月~12月期间于本院医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40例患者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且无任何疾病的40例健康受检者,给予血脂、血糖、肝功能检验,试分析血脂、血糖、肝功能检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价值。

1 方法资料

1.1 患者资料

抽选2019年1月~12月期间于本院医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40例患者,抽选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且无任何疾病的40例健康受检者,分别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具体资料如下:研究组:男/女:28例/12例;年龄18岁~66岁,平均(43.76±6.88)岁。对照组:男/女:27例/13例;年龄19岁~65岁,平均(43.71±6.89)岁。比较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可采取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为两组研究对象在清晨空腹情况下采集静脉血液约5mL左右,以3000转/分钟的速度给予离心处理,随后放入全自动式生化分析仪中进行检测,检测的指标包括一项血糖指标、四项血脂指标、三项肝功能指标。检查过程中,所有操作均要符合说明书的要求。

1.3 观察指标

组间对比血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糖(空腹血糖值)、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检验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在17.0版本的SPSS统计学软件中对比临床数据,计量数据及计数资料分别以(x-±s)与n(%)形式表示,检验方式则为t和χ2值,若统计学计算结果为P<0.05,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值)、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均比对照组高,高密度脂蛋白比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1 血脂、血糖、肝功能检验结果的组间对比(x-±s

指标

研究组(n=40)

对照组(n=40)

t

P

空腹血糖值(mmol/L)

7.89±0.79

4.24±0.36

26.590

0.000

总胆固醇(mmol/L)

6.45±1.94

3.87±0.73

7.872

0.000

甘油三酯(mmol/L)

3.55±0.32

1.19±0.31

33.501

0.000

低密度脂蛋白(mmol/L)

4.23±1.26

2.09±0.74

9.262

0.000

高密度脂蛋白(mmol/L)

1.23±0.35

2.98±1.76

6.168

0.000

谷酰转肽酶(U/L)

77.97±14.45

27.64±9.93

18.155

0.000

丙氨酸转氨酶(U/L)

61.88±12.76

20.76±8.88

16.729

0.000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

57.28±18.44

16.46±10.34

12.212

0.000

3 讨论

如果说酒精性脂肪肝高发于有饮酒史、有酗酒习惯的患者,那么非酒精性脂肪肝则是发生在无饮酒史的患者,其发生主要是肝实质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脂肪大量贮存在肝脏中无法正常排出体外。相关调查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约有20%的发病率,其可以从脂肪肝发展成肝炎与肝纤维化,甚至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因此临床需要重视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筛查。本文选择血糖、血脂、肝功能三大类指标来筛查非酒精性脂肪肝,从结果可以发现,研究组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值)、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均比对照组高,高密度脂蛋白比对照组低(P<0.05),可见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健康者的血糖、血脂水平、肝功能有明显不同。其原因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导致的脂肪大量堆积会使肝细胞脂肪变性,令肝脏结构改变,导致肝功能异常,令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显著上升[1];肝脏负责人体代谢,可以将脂肪转化为脂肪酸、甘油等成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异常,脂肪大量堆积在肝脏中无法分解,属于甘油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自然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因此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因此升高[2];同时,肝脏还是糖代谢相关技术的靶器官与降解场所,非酒精性脂肪肝会使糖调节受损,令高血糖无法转变为肝糖原,故肝功能异常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其血糖水平也比较高[3]

结语:

血脂、血糖、肝功能检验可以用于鉴别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可以通过以上指标的检验结果来实现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进而为患者尽早开展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王玉莲.血脂血糖和肝功能检测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意义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1):1753-1755.

[2]罗荣华,罗一钧,杨建林,曾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的效果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31):63-65.

[3]李向红,李玉军,康璇.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11):2048-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