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8
/ 2

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研究

吴超

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公路交通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对公路交通和经济适应性之间的分析,详细解读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主动性作用,寻找合适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公路交通;经济发展;适应性

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与支撑载体。公路交通在交通运输中具有广泛性、基础性,是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过程中联系的主要桥梁,是人和物实现门到门位移的必要运输方法。

一、公路交通与经济适应性的内涵

公路交通在发展的过程中想要与经济相适应,应该制定合适的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的制定要包括公路交通发展的目标和公路运输发展的意义。在一般情况下,公路运输的战略目标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滞后型战略发展,这是在经济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的时候,滞后型的发展战略使得交通运输的发展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不能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一种非常落后的公路运输发展战略。第二种是超前型公路交通发展战略,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公路运输的发展远远超过经济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有着主动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的增长。第三种是适应型发展战略,通俗来讲适应型发展战略就是说公路交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公路发展是有弹性的,能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适应。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和长远的经济发展考虑,我们应该选择适应型的发展战略。在充分了解公路运输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必须对两者适应性的影响因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型的内涵是指,公路交通发展的各个方面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二者之间要做到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公路交通在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到经济的影响因素,不能单单考虑供需要求。在发展公路交通的时候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形态,引导经济增长。

2) 我国的经济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区域公路的发展水平要与各个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区域经济公路运输网络的建设要和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相适应,符合区域内的资源分布状况和经济发展要求。

3) 在制定区域公路建设规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的规划,两者之间要做到协调统一。区域内公路路线进行规划的时候要考虑到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和经济发展的走向,围绕着这两点进行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4) 区域内公路运输的建设要和区域内其他的运输方式相协调。在一个区域内不可能只有公路运输这一种运输方式,所以公路运输网络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其他的交通运输方式,把他们有机地结合在一个整体之中,实现区域内交通运输方式的联动发展。

5) 区域公路的建设必须和城市化、现代化和持续发展相协调。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现代化建设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公路建设的发展必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大力推动区域内经济总水平的提高。

二、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从国内研究报告可以知道,其适应性是指公路交通的规模、空间布局、等级结构及其所投放的建设资金,要与经济发展所派生出来的公路交通需求相符,要确保其服务水平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规律性、阶段性和持续性三个方面。

(一)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性

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性是指两者的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会带动公路交通的改善和发展,两者发展呈正面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加大对公路交通的资金投入,改善交通运输状况,创建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能够降低运输的成本费用,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促进企业生产规模及其市场范围的扩大。第二,公路运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运行服务过程中会创造一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有利于缓解了现如今就业难的形势,增加就业率。而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会带动土建工程、钢材器件、工业等领域发展,有利于拉动社会经济增长,带动社会经济的进步。

(二)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公路交通建设和发展的进程和状况,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甚至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对公路交通的运输需求、结构质量等方面有着差异和不同,也即是说,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具有阶段性。根据相关资料可以看出,交通运输历程经历了“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铁路等五种运输方式协调运作”四个发展阶段。其中,水运为主的运输阶段为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铁路为主阶段是在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而公路、航空和管道为主的三种运输方式时期为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五种运输相协调运作是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现阶段,社会经济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其中,公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

(三)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资源的投入和使用,建立节约型公路交通系统。公路交通与资源的投入紧密联系,充足的资源投入是公路运输发展的物质基础。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指要以最低的投入产出最大的建设效益,在满足社会经济对交通运输需求的同时,实现资源投入的最小化。而资源的使用是指要尽可能的确保公路等运输设备出于运作状态,避免出现大量运输设施长期闲置的现象发生,即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第二,环境友好型公路交通的建设。公路交通作为交通运输的一种,其运输过程往往伴随着一定污染的产生,对道路通行者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公路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要减轻公路交通的污染物,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性。另外,“适应性”还包括减少公路交通的安全事故,消除其运作的风险隐患,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

三、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评价指标分析

(一)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评价指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公路交通与社会经济两者关系的认识,及其解决两者存在问题和长足发展。因此,要合理有效的选取评价指标,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评价目标一致性。所选取的指标不仅能够反映公路交通的现状,而且能够体现两者内在的互动关系。反映出两者的适应程度。第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所选择的指标除了包含能够从宏观上反映两者适应性的指标,还应当具有从微观上体现两者适应性的指标,能够将“适应性”具体化、量化,进而全面反映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现状。第三,可操作性。所选择的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让人们清晰的理解其物理和经济意义,能快速地获取数据、资料,并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公路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两者适应性的结论。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评价指标建设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就公路交通而言,其系统就存在多目标、多层次等特点。因此,在遵循评价目标一致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可操作性等评价原则之外,为了充分反映和了解两者适应的现状、程度,还应当构建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公路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笔者认为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过程中,除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总量、服务水平、管理现状之外,还应着重突出两者在环境发展、可持续和安全性等内容。考虑到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木桶理论”在公路交通和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的运营,还应当考察评价公路网建设发展与社会经济水平的适应性等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明确侧重点,合理划分为主指标和一般指标,提高主指标的评价比重,一般指标作为主指标的补充,要确保其全面性、真实行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交通运输是人们克服空间距离阻碍的重要途径,其联系与影响已经远远超出运输业自身而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生产的必然条件,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满足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需求,才能对经济增长起到直接推动作用,才能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马炳享. 公路网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2]王晶.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诊断方法——以重庆市为例[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6,18(02):18-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