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一体化电力监控业务管理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6
/ 1

调控一体化电力监控业务管理模式研究

肖军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吕梁供电公司,山西 吕梁 033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电力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得到了足够的保障。在新形势下,传统的集控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电力发展的需求,调控一体化应运而生,满足了集约化管理的需求。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调控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并探索该运行模式下的电力监控业务管理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电力监控;业务管理;模式研究         前言:         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是重要的电网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有力地提高电网的运输能力,还能够使电网运行模式更加优化,有效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在本文中,我们从实践中入手,对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并探索电力业务监控业务的科学、高效开展模式。         1 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概念         所谓调控一体化,是将原有的变电监控及变电运行管理进行分离,并且将相应的监控任务和调度任务进行结合,从而实现电网调度和监控的一体化管理。从当前的形势来看,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是当前非常先进的管理模式,能够更快地对电网故障进行查找和处理,提高日常电网工作效率。当前,我国主要存在着四种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分别是传统模式、集控站模式、普通监控中心与运维操作站以及调控一体化模式。传统模式下,变电站需要有人进行全天候的轮换值班,所有的管理命令都直接传递到变电站之中,管理人员负责对电力设备进行巡视和监视,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管理,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这种传统的运行模式在当前变电站中占有比例较多[1]。集控站模式能够同时对几个集控站进行设置和管理,并且进行二十四小时的监控,能够实现无人值班或少人值班。普通监控中心与运维操作站模式是在城市中建立出一个监控中心,能够根据各个作业的范围对操作站进行管理,实现变电站中无人值班,监控中心对各个变电站进行二十四小时的监督和管理。通过监控中心,能够实现对较多数量变电站的控制和管理。而调控一体化模式,能够将调度与监控进行科学结合,根据作业半径对几个操作站进行控制,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监控中心二十四小时值班的情况。         2 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2.1使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创新的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能够实现电网调度与电力设备的融合与优化,从而推动电网调度运行管理质量的提升[2]。通过高效管理,能够使电网调度的流程得到优化,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找到电网运行的基本状态和存在问题,及时对其中存在的故障进行维修,使电网能够在最快时间内恢复到最佳运行状态,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从而推动我国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2.2推动创新技术的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创新技术和电力设备,有效提高了电网运行的效率。在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下,更多的创新技术和电力设备得到了引进和应用,使传统电网运行情况得到了改善,促使电网运行不断向着智能化、现代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2.3促进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下,管理人员不仅能够对一个电力设备和变电站电网进行管理,还应熟练掌握电网调度管理方法,对智能化电网设备的操作方法进行熟悉,并能够及时处理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实现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业务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而使管理人员的素质更加符合新时代电网运行管理人员的要求。         3调控一体化电力监控业务管理模式研究         3.1 注重调度监控双重监护         充分利用“调控一体化”模式下调度员与监控员同台值班的优势,将监控业务融入调度倒闸操作,即在调度操作流程中增加监控值长监护环节,由调度值长与监控值长共同对调度员操作进行监护,调度值长负责监护操作的正确性,监控值长负责查看监控后台信息是否允许操作。同样在监控操作中增加调度值长监护操作环节,即在监控操作过程中,由监控值长监护监控倒闸操作和转令操作的正确性,由调度值长根据电网潮流状态、负荷信息等判断是否允许监控操作,并做好预案。         3.2 调度监控相互交接班         监控值长在交班前 20 min 向调度值长汇报当值发生的主要异常信息,包括各受控站运行方式变动情况(一次方式,调度下令的接地刀闸、接地线组数与布置位置,停用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各受控站异常及事故处理情况、受控设备的重载、重大缺陷情况等,由调度值长将监控重要事件记入交接班事项中。交接班过程由调度员与监控员一起进行,先由调度值长对调度业务和重要的监控业务进行交接,然后由监控值长对监控具体业务进行交接,最后由调度值长确认交接完毕。通过调度和监控相互交班,一方面使交班调控人员对值班期间的生产过程和故障处理总结梳理;另一方面使接班的调控人员对值班期间的电网变化和监控重点明确清晰,整个调控人员的业务相互融合,使电网运行可靠稳定。         3.3 合理安排培训,确保岗位技能匹配         新招聘监控人员主要来源为变电站值班员、调度值班员、新到岗应届毕业生等。变电站值班员熟悉变电站现场设备,缺乏电网结构知识;调度值班员熟悉电网结构,缺乏对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结构、原理的认识;新到岗应届毕业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针对人员的结构,通过分阶段、分类别、分层次开展了调度业务和监控业务的专项培训,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创新培训形式,定期培训考核,确保监控人员在短期内实现岗位与技能匹配。         3.4加强对电压的调整和控制         在对电压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运行中投切电容器组的间隔时间应大于 3分钟,运行中的电容器三相不平衡电流值超过 5% 以上,应停用该电容器组,运行中的电容器电压超过额定电压的 1.1 倍,电流超过额定电流的1.3倍时,应停用该电容器组。其次,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每次调压一档后应间隔 1m in 以上,才能进行下一档调节;两台有载调压变压器并联运行时,其调压操作应轮流逐级或同步进行。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运行中每天分接变换次数一般应控制在下列范围内:220kV 电压等级为10 次每日,110kV 电压等级为 20 次每日,35kV 电压等级为 30 次每日,当 220kV 系统电压低于 200kV 时,调整主变分接头应经省调值班调度员许可。分列运行的主变压器过载 1.2 倍以上时,两台并列运行的主变压器在负载超过 85% 时,禁止操作有载开关;最后,在各变电站的主变压器未安装有载调压滑档保护或具备紧急停止功能前,尽量不要进行有载调压的远方操作[3]。         3.5加强对异常信号和事故的处理         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监控后台会发出各种信号,监控人员应对不同内容的信号进行识别,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一般来说,信号分为提示性信号、告警信号、事故信号几种类型,监控运行人员应对这三种信号进行辨别,判断事故的大小,从而采取适当的行动。当出现提示性信号时,作为监控人员的行动参考,不需要向其他人员进行汇报,但是如果提示性信号短时间内频繁出现,就需要召集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当出现告警信号的时候,应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观察,对信号发出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及时汇报给值班人员,从而对可能存在的事故进行排查。当出现事故信号时,应对产生的事故进行初步判断,并马上汇报和处理,将事故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处理。         总结:         本文对比透析了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对有效解决监控业务开展初期遇到的各类难题以及推进“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监控业务管理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威洪.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地区电网风险管控策略[J].应用科技,(2017-04-28).         [2]黄继军,吕浩,李萌.调控一体化电力监控业务管理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2014,(02):88.         [3]焦军军,周自强.“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监控业务管理探析[J].山西电力,2015,(0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