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药物治疗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6
/ 2

抗感染药物治疗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

潘志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急诊科 530001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抗感染药物治疗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方法]以2018年2月--2019年7月为时间段,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急诊外科创伤(Ⅱ类、Ⅲ类及严重创伤的Ⅰ类伤口)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组100例患者。对照组,常规消毒清创处理;研究组,抗感染药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且评价愈合程度,另外统计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切口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Ⅰ级愈合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且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感染药物治疗可降低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率,作用显著,建议推广。

关键词:抗感染药物;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

外科创伤,是急诊科常见疾病,多因意外伤害所致,病情凶险。对于此类病患,急诊科应尽快诊治,若是未能及时诊治,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外科创伤手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积极预防感染[2]。本文笔者为了探讨抗感染药物治疗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以2018年2月--2019年7月为时间段,选择200例患者且分成2组进行比较。现在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2月--2019年7月为时间段,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组1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年龄20-80岁,男女不限,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有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同意,排除不愿参与研究者,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排除哺乳期、妊娠期女性,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排除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失语失聪及无法正常交流者。对照组,57例男性,43例女性;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51.82±4.27)岁。研究组,55例男性,45例女性;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50.14±5.28)岁。二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对照组,常规消毒清创处理。手术操作前,创伤部分进行常规消毒清创处理,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双氧水、清创液等予以处理。(2)研究组,抗感染药物治疗。送诊后,医师及时查看,并且进行器械检查,在清创液、双氧水、0.9%氯化钠注射液等清理基础上,创伤小,污染相对较轻的,给予口服克林霉素磷酸酯分散片,1.5-3.0g/次,间隔8小时口服1次,伤口污染重的,在彻底清创的同时,静脉滴注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0.5-1.0g,每12小时一次。

切口感染处理:确诊切口感染后,根据感染程度予以对症处理。若是感染不严重,则酒精擦拭切口,或者碘酒擦拭,予以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灯照射,口服抗感染药物;中度感染患者,清理切口部分,渗液引流处理,后期予以TDP灯照射,口服抗感染药物;重度感染者,拆除包扎,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切口,随后,借助引流管予以敞开引流,口服抗感染药物,新肉芽长出后再包扎或者二期缝合处理。

1.3观察指标

  1. 记录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

第二,评估愈合程度。Ⅰ级愈合,切口愈合良好,无不良症状,未见红肿;Ⅱ级愈合,切口偶尔可见皮肤坏死、积液现象,切口愈合一般,伴有红肿,但无化脓现象;Ⅲ级愈合,切口化脓[3]

第三,统计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SPSS 20.0软件分析,t检验计量资料(5f1cde11b15ba_html_609163e8142e63e8.gif ),χ2检验计数资料[n(%)],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切口愈合时间

研究组100例患者切口愈合时间(7.91±1.24)d,对照组100例患者切口愈合时间(12.31±2.48)d。二组比较,研究组短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切口愈合程度

评估患者切口愈合程度,结果显示,研究组Ⅰ级愈合所占比例比对照组高,二组数据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观察分析患者切口愈合程度【n,%】

组别

例数

Ⅰ级

Ⅱ级

Ⅲ级

研究组

100

79(79%)

16(16%)

5(5%)

对照组

100

52(52%)

25(25%)

23(23%)

2.3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研究组100例患者中共5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5%(5/10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17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7%(17/100)。二组比较,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急诊外科创伤类型多样,如骨折脱位、外伤、颅脑损伤等,一般来说需要急诊手术,且对手术检查与清创等处理的要求较高。加上患者在送往医院过程中或者是医院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遭到细菌侵袭,引起切口感染[4]。其中,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点:(1)切口清洁度差,增加细菌感染风险,和术后切口换药、无菌操作、手术操作技巧等有关;(2)手术治疗时,受麻醉影响,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诱发切口感染;(3)手术操作中,由于牵拉受挫组织,或者是切口长时间暴露,导致切口感染;(4)急诊病人,需要尽快实施手术,术前准备工作欠缺,而病情严重,也容易引起切口感染[5]。一旦发生切口感染,加剧疼痛,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时,可造成多脏器损伤,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对于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积极预防切口感染十分重要。以往,一般手术前多进行常规消毒清创处理,有一定作用,但在预防切口感染方面的价值不高。近期,有学者提出,通过抗感染药物处理,降低切口感染发生几率。本次研究通过比较发现,研究组切口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Ⅰ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而且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配合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可促进病人切口愈合,缩短伤口愈合的时间,减少切口感染现象。对于急诊创伤病患,手术治疗后,容易发生并发症。故此,手术处理过程中,手术医师尤其注意,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精准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技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细菌感染风险。同时,手术操作中,动作轻柔,血管操作完全暴露,减少输血袋使用次数,积极预防感染。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通过抗感染药物治疗,作用显著,有助于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玉涛. 头孢唑啉与阿莫西林对急诊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比较[J]. 抗感染药学,2018,15(02):240-242.

[2]刘昌举,明祥. 抗感染治疗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6):19+28.

[3]邹道发,郑罡. 头孢唑啉对急诊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评价[J]. 抗感染药学,2016,13(04):921-922.

[4]柳建美. 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及预防措施[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06):176-177.

[5]马瑞,宋亚琪. 抗感染治疗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2015,27(04):50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