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方联合太极六合针法对顽固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 SAS评分、 SDS评分影响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6
/ 3

自拟方联合太极六合针法对顽固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 SAS评分、 SDS评分影响的临床研究

龚致平1 杨俊荣 唐念珍

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 重庆 401220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方联合太极六合针法对顽固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SAS评分、SDS评分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到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1组(n=30)、对照2组(n=30)、对照3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1组患者采用口服自拟汤剂+局部取穴电针治疗,对照2组患者采用太极六合针法+局部取穴电针治疗,对照3组患者采用局部取穴电针治疗,观察组施以口服自拟汤剂+太极六合针法+局部取穴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面神经功能指数(FNFI)的变化情况及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的FNFI、SAS评分、SD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FNFI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并且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并且对照1组、对照2组的FNFI明显高于对照3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3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拟方联合太极六合针法对于顽固性面瘫患者具有积极影响,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同时能够降低其SAS评分、SDS评分。

【关键词】自拟方;太极六合针;顽固性面瘫;面神经功能;SAS评分;SDS评分

面瘫又被称之为“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科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歪嘴巴”、“吊线风”等,将会对患者的面部神经健康造成较为压群众的不良影响,若未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将发展成为顽固性面瘫[1],不仅使治疗增加较大困难,同时也将产生更大的不良影响[2],为患者的生理、心理增加负担。随着临床不断实践总结,发现采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3]。故本文将探讨自拟方联合太极六合针法对顽固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SAS评分、SDS评分影响,以便能够将其更加广泛地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到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3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依据入院顺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为52-64岁,平均年龄为(58.1±4.9)岁,病程为4-25个月,平均病程为(14.5±0.1)个月;观察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为53-64岁,平均年龄为(58.5±5.1)岁,病程为5-25个月,平均病程为(14.9±0.1)个月。

1.2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医内科疾病诊疗规范》[4]中关于顽固性面瘫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未患有其他面部疾病;③获得家属的完全同意。

1.3排除标准:①未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②患有严重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③周围性面瘫继发于其他疾病者。

家属了解相应的治疗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实验进行监督;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之间的线性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4方法

对照1组予以口服自拟汤剂+局部取穴电针治疗:(1)自拟汤剂包括黄芪30g、人参24g、当归30g、赤芍30g、红花12g、丹参30g、川芎15g、路路通30g、地龙15g、甘草12g,如患者伴有虚寒症状,则添加肉桂、炮姜;若存在肾阳虚症状,则添加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若存在络脉瘀阻症状,则添加炒山甲、炒白芥子、秦艽、丹参等;若患者伴有湿热症状,则添加龙胆草、黄芩、银花藤等,用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2个月。(2)局部取穴电针治疗。选取患侧攒竹、阳白、太阳、承泣、迎香、地仓、水沟、承浆、下关、颊车、双侧合谷等穴位,并选用0.25*25mm的一次性针灸针,对上述穴位进行针灸针进行消毒,采用快速进针捻转得气后留针,在治疗期间,连接华佗牌SDZ-Ⅱ型电针仪,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30min,每日1次,1个疗程为7天,疗程期间间隔3d,连续进行2个月的治疗。

对照2组予以太极六合针法+局部取穴电针治疗:(1)局部取穴电针治疗同对照1组。(2)太极六合针法。选取巽位位于第二指掌侧近端指横纹;坤位位于掌侧第四、五指之间指蹼缘;震位位于第一指掌侧近端指横纹;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选取0.30*25mm毫针,进针深度为0.2寸,斜刺,留针30min。每日1次,1个疗程为7天,疗程期间间隔3d,连续进行2个月的治疗。

对照3组予以局部取穴电针治疗,方式同对照1组。

观察组予以口服自拟汤剂+太极六合针法+局部取穴电针治疗,方式同上。

1.5观察指标

四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面神经功能指数(FNFI)的变化情况及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的变化情况。FNFI测定方法:使患者采取正中咬合关系位,唇部保持静止状态,对两侧目外眦至同侧口角距离进行测量, D1表示非受累侧,d1表示受累侧,之后使患者大笑,测出D2与d2值,利用(d1-d2)/(D1-D2)的公式计算出FNFI,若FNFI超过0.9,则说明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运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SAS评分,50至59分表示轻度焦虑,60至69分表示中度焦虑,69分以上表示重度焦虑;运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SDS评分,53-62分表示轻度抑郁,63-72分表示中度抑郁,73分以上表示重度抑郁。

1.6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FNFI、SAS评分、SDS评分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四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FNFI、SAS评分、SD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四组患者的FNFI、SAS评分、SD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FNFI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并且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并且对照1组、对照2组的FNFI明显高于对照3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3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1 四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FNFISAS评分、SD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

组别

FNFI

SAS评分

SDS评分

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

对照1组(n=30)

0.45±0.11

0.77±0.14

63.58±3.52

42.69±2.07

65.97±4.51

41.28±2.09

对照2组(n=30)

0.43±0.12

0.79±0.16

63.69±3.51

40.16±1.02

65.92±5.06

41.48±1.63

对照3组(n=30)

0.45±0.16

0.58±0.12

64.03±3.47

51.36±2.16

65.85±5.13

50.26±3.06

观察组(n=30)

0.44±0.19

0.87±0.15

63.96±3.16

32.69±1.07

65.79±5.26

30.26±0.79

F

0.364

9.674

0.387

11.036

0.539

13.527

P

0.684

0.000

0.621

0.000

0.629

0.000

3.讨论

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科疾病,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健康,若未采取及时的措施进行治疗,则将发展成为顽固性面瘫,使得治疗产生更大的困难[5]。以往所使用的常规治疗方式将无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6]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临床中多采用自拟方联合太极六合针法进行治疗。在中医学中,面瘫属于“中风”范畴,主要是由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其主要的激发因素与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等有关,从而导致患者产生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7]。该疾病具有较大的自限性,部分患者经过针灸或药物治疗后能够痊愈,但部分患者将产生迁延不愈现象,最终发展至顽固性面瘫。就中医的传统观念而言,面瘫缠身的主要病机为风痰阻络、气血痹阻,因此以往临床医生多采取祛风化痰的治疗原则;而随着病程的延长,临床医生认为顽固性面瘫则由因气血虚弱、风寒痰湿之邪侵袭所致,因此采取的主要治疗原则为调气活血、温阳通络与祛痰散结等

[8]。在本项研究中,采用自拟方进行治疗,主要成分包括黄芪、人参、当归、赤芍、红花、丹参、川芎、路路通、地龙、甘草等。黄芪具有较大的补气、脾肾同治、温阳散寒、扶正祛邪、疏理气机、通痹除湿等功效;川芎、当归能够起到良好的补血活血与化痰通络的作用;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的功效;赤芍具有清热凉血与散瘀止痛的作用;红花能够起到良好的活血通经与去瘀止痛的作用;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路路通具有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的作用;地龙能够起到清热息风、通经活络的功效;甘草在加入能够对上述药效进行调和,从而降低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将其与上述药物进行联用,则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使药效进行病灶,从而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将上述药物成分进行联合使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起到调畅气机、活血通络的作用[9]。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我们使用太极六合针法进行治疗。太极六合针以传统的针灸理论与易经太极八卦理论作为基础,治疗布针主要以神阙为中心,以一定范围的穴位称为“内八卦”,同时选择性配合中八卦、外八卦与病灶区域进行施针,从而起到良好的调节气血的功效,以便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恢复其正常的面神经功能[10]。太极六合针所采用的为人体网络全息效应原理,即依据人体的经络分布与调节作用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从而能够骐达良好的缓解病痛的作用。依据本项实验结果可知,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指数获得显著提升,并且SAS评分与SDS评分显著降低,原因在于将自拟方与太极六合针法进行共同使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起到良好的调节气血、疏理气机的功效,并且能够使药物快速的到达病灶,从而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使其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同时因采用中药口服联合针刺治疗的方式,因而将不会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对患者具有较大的保护性;除此之外,随着疾病的不断好转,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也将得到有效的缓解,因而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SDS评分与SAS评分,同时也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了间接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自拟方联合太极六合针法对于顽固性面瘫患者具有积极影响,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同时能够降低其SAS评分、SDS评分,可作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首选联合治疗方式。但临床医生仍然需要加强对疾病与治疗方式的研究,以便能够为患者提供效果更佳的治疗方式,从而能够更进一步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恢复健康的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1]李虹.益气健脾法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44例[J].中医研究,2014,27(08):57-58.

[2]王小容.传统针灸加水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6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0):62-63.

[3]郭湘丽.太极六合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9):1425-1427.

[4]Zu-hongWang,Chun-yanGuo,LiLi,等.运动针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J].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2015,13(6):349-352.

[5]杨冲.温通针法配合透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287-288.

[6]陈荣钟,陈耀龙,陈淑慧.“网络透穴”针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07):967-969.

[7]王芬,邱连利,师宁宁.温通针法配合微调手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8):805-806.

[8]许亚涵,于本性,王颖.从络病辨治扽针治疗顽固性面瘫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09):18-20.

[9]谭保华,王苏娜.蜂针蜇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36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1):50-51.

[10]郭小川,凌宇,符文彬.符文彬整合思维“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1):4956-4959.

1 第一作者:龚致平,男,1965,06,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