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业背景下的林业工程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生态林业背景下的林业工程建设

叶文斌

鹤北林业局有限公司森防站 154212

摘要:近些年,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认识程度的加深,生态林业工程的数量逐渐增加,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发展、兼顾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原则。近些年来,我国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的工程实施难度大、难以发挥出实际功能等。

关键词:生态林业;林业工程;建设

引言

在我国社会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科学合建设此工程,不仅有助于促进林业良好发展,而且与我国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相符的。因此,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探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意义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农业工业发展进程日益加快,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在此情况下,进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其一,开展科学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有助于推动林业健康发展,提高森林覆盖面积,有助于达到自动循环过滤空气的目的,降低污染指数,实现保护环境,为人们打造舒适且安全系数高的空间,进而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其二,良好的林业生态工程,符合新时期人们绿色环保的需求,同时还有助于美化环境,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愉悦身心,使其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可见,进行生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二、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生态林业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林业生态系统整体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而社会民众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自觉意识不强,尤其是林业周边的基层民众,其文化水平整体不高,对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滥砍乱伐现象,因此完全依靠人们的自觉自愿来实现生态林业的发展与保护是不现实的,必须建立起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保障。目前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生态林业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比较缺乏,不利于生态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近些年政府非常重视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了资金投入,但是相应的监管机制不完善,无法对资金的流转方面进行有效的监管,加上工程监理的缺乏,导致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质量无法保证,一方面不利于发挥出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发挥,另一方面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二)林业资源相对不足,资金投入力度欠缺

我国林业资源的总量很大,但是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量相对较低,而且存在资源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因此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任务还很重,需要政府给予长期的政策及资金方面的支持。资金的充足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进度及效果,与一些商业性的建筑工程不同,林业生态工程属于公益性,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资金链跟不上直接造成工程无法继续进行。目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实际是资金投入有限,特别是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建设的资金更加缺乏,影响了生态林业建设整体工作的进展。此外,林业工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植物保护、水土保持、防沙等,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合作,对资金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因此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需要政府给予关注,督促各个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并在资金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确保林业生态工程进展顺利、及时发挥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态林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需要对其加以重视。

三、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有效对策与途径

(一)加大生态林投入,打造优秀建设团队

第一,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提起重视,强化对资金的投入力度,促使此工程高效开展,确保工程质量达标相关标准。

第二,在科技时代背景下,还需要注重技术方面的投入,这就需要大力推进有关建设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并在实践中进行完善,不断提高技术含量。与此同时,需要结合当前的生态林工程实际状况,进行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优化,以便能够确保在进行生态林工程建设过程中,有章可依,拥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提高工程建设的有效性。

第三,人是生态林工程建设的主体,其综合素质与建设能力对最终建设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以便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一方面,需要提高人才招聘门槛,积极引入高质量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拥有先进的建设理念,进一步优化生态林工程建设队伍结构,为工程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做好人才培训工作。面对当前建设队伍综合素质偏低的现状,应该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丰富相关人员专业知识,进而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促使生态林业工程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加深对现代林业建设的理解,对传统林业、现代林业进行认真的区分,加强认识。在当前林区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木材的利用率,一个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充分理清林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传统林业经营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最重要的是研究树木的种类以及种间的关系,对林间其他植被与树木之间形成的关系不够关注。此外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够,对林区一些生态建设项目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生态林业建设项目实施时要对其建设的意义进行大力的宣传,营造出民众积极参与、共同保护的氛围。

(三)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健全相关的机制

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基本的保证即为有相应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可结合各地区域内的林业具体模式针对性地制定出一些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法规条例;且为了确保法规条例的落实到位,要将其落实情况纳入到相关责任人的年度考核中。以政府为主导,在森林生态效益方面建立起完善的补偿机制;重视生态林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安排专业的监督人员对工程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

结束语

简之言而,健全生态林体系也是有效建设生态林工程的重要举措。不仅要建设生态林业配套工程,还需要建立健全生态林工程的维护制度,为后期的养护工作提供依据,减少不必要的问题,促使生态林工程健康发展,实现预期建设效果。另外,在树木生长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生物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够实现对树木的有效保护。二是,可以提高地区生物的合理性,稳定林业生态环境,对生态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璟.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其发展的有效策略研究[J].农家参谋,2020(08):105.

[2]于洋.生态文明视角下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探讨[J].现代园艺,2020,43(07):67-69.

[3]尹艳飞.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J].现代园艺,2020,43(07):96-97.

[4]李松桦.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08):77-78.

[5]张巧芬.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天然林保护策略[J].乡村科技,2020(08):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