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范艾

梓潼县人民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研究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综合干预效果。方法:我院ICU病房执行综合感染控制干预多年,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随机抽取12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感染管理;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随机抽取120例为观察组,给予综合感染干预,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经本文研究,对照组CRAB 32株(88.9%),其他菌株4株(11.1%),合计36株。观察组CRAB 11株(84.6%),其他菌株2株(15.4%),合计13株。对照组病房卫生评分(71.46±2.19)分,手部卫生评分(68.27±1.36)分,住院时间(21.45±5.17)d。观察组病房卫生评分(92.07±3.64)分,手部卫生评分(87.26±2.53)分,住院时间(13.54±3.73)d。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采取综合干预,可有效减少新发耐药菌数量,提高感染控制效果,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病房卫生环境,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ICU管理;感染控制;多重耐药菌;综合干预

前言:多重耐药菌是指患者使用超过3种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出现的耐药菌,是医院病房感染的常见诱因[1]。尤其是ICU患者,发生感染后,增加治疗护理难度,延误患者康复,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ICU患者多为重症患者,病情紧急,自身免疫力低,当患者出现多发感染,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ICU管理要严格控制感染,加强感染控制干预,提高控制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为研究综合控制干预的效果,本文于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40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40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120例,性别:男/女=64/56,年龄(45.73±8.14)岁。观察组120例,性别:男/女=67/53,年龄(46.12±8.35)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医护人员每天清洁病房,执行无菌化护理。

观察组给予综合感染干预,方法如下:

(1)在ICU病房内设置专门感染管理护士,感染控制护士具有丰富工作经验,接受2周感染护理培训,具备基础知识和专业护理技能,着重学习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2)每天采集痰液检查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一旦发现患者感染,需要立即在患者床头和腕带标记,隔离在病房末端或者隔离病房,对地面进行消毒。护理人员需要穿戴防护服进行护理,完成护理后脱下防护服,对手部清洁后,才能护理其他患者。

(3)增加病房消毒频率,制作设备和患者消毒记录表,护理人员每天清洁3次医疗设备,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尤其是有血液或者体液污染区域,使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在消毒区域停留30min后才能清理干净。感染控制护士负责检查消毒效果,未达标准需重复消毒。

(4)ICU病房内安排固定人员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探视人员包含查房医生,不允许超过3人。若患者要转移至普通病房,需要做好隔离措施,安排固定人员运送患者。

1.3 观察指标

(1)每天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CRAB(耐碳氢霉稀类鲍曼不动杆菌)、其他菌株数量,统计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2]。(2)由感染控制护士负责对ICU病房、患者手部卫生进行评分,统计患者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和5f17e37d2919a_html_226914e388b4c6bf.gif 检验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发多重耐药菌菌株对比

对照组CRAB 32株(88.9%),其他菌株4株(11.1%),合计36株。观察组CRAB 11株(84.6%),其他菌株2株(15.4%),合计13株。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卫生指标和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病房卫生评分(92.07±3.64)分,手部卫生评分(87.26±2.53)分,住院时间(13.54±3.73)d。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1两组患者卫生指标和住院时间对比

组别

病房卫生(分)

手部卫生(分)

住院时间(d)

对照组(n=120)

71.46±2.19

68.27±1.36

21.45±5.17

观察组(n=120)

92.07±3.64

87.26±2.53

13.54±3.73

t

12.457

11.172

16.240

P

<0.05

<0.05

<0.05

3 讨论

多重耐药菌是ICU患者常见感染源,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为改善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效果,采取综合干预方法,切断传播途径,提高ICU护理人员对感染控制的重视程度,预防感染的传播,有助于降低整体感染率。多重耐药菌对于消毒液敏感,通过增加病房消毒、手部消毒的频率,可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传播[4]。经本文研究,观察组CRAB 11株(84.6%),其他菌株2株(15.4%),合计13株。观察组病房卫生评分(92.07±3.64)分,手部卫生评分(87.26±2.53)分,住院时间(13.54±3.73)d。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在ICU病房中应用综合感染控制,可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对ICU病房严格管理,增加消毒频率,同时安排专门的感染控制护士,负责检查消毒效果,一旦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立即隔离,安排固定人员进行护理,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感染率,保护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在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采取综合干预,可有效减少新发耐药菌数量,提高感染控制效果,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病房卫生环境,有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欢,黄云丹.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01):178-181.

[2]周洁.规范化护理干预对预防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A2):118-119.

[3]黄丽.感控干预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名医,2019(10):41.

[4]徐小华,万宇频,罗秀云,等.感控干预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9,25(29):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