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疾病态度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疾病态度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徐晓娟

淮安市第四人民 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实施协同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120例慢性乙肝患者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予以对症治疗及协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在MCMQ评分上,两组在面对分值上明显提高,回避、放弃分值上明显降低,但实验组评分变化幅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在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但实验组评分提高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对慢性乙肝实施协同护理,可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态度;自我效能

慢性乙肝是一种具有很高传染性的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四肢乏力、腹胀等,该疾病若持续进展还可能出现蜘蛛痔、肝掌情况,这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中需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在疾病治疗期间还需做好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1]。协同护理模式指的是用有限人类激发患者及家属潜能,护理中将护士、患者及家属联合成一个整体,这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本次研究中,探讨了对慢性乙肝患者实施协同护理对患者的干预效果,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观察及血清学检查确诊,患者的认知均良好并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以下两组:实验组60例,该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60.2±1.2)岁。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40~75岁,平均(59.9±1.2)岁。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方法

两组均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主要对乙肝病毒复制明显者使用抗病毒药物;免疫功能紊乱者用调节免疫的药物;肝细胞损伤者用保护肝细胞的药物。在对症治疗期间予以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平常中多注意休息、戒烟戒酒,饮食上注意以高维生素及低脂饮食为主,促进机体功能的改善。

实验组在对症治疗期间予以患者实施协同护理,具体如下:(1)组织协同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传染科医师、专职护士、心理医生、患者家属,组员之间加强交流沟通以保证护理效果。(2)在患者入院后传染科医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评估结束后加强同患者及家护士的交流沟通,掌握疾病不确定因素及家庭关系,介绍护理干预策略,在此基础上由医师、护士、家属、患者系统制定共同的护理干预目标。(3)受疾病病程长且对生活影响大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常常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及紧张等负性情绪,这样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要求护士及家属加强同患者的交流沟通,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此外还可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关于慢性乙肝发病、治疗及并发症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度,为疾病的康复提供有利帮助。

    1. 观察指标

两组均干预2个月,干预前后两组均用中文版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价患者对疾病的态度,问卷包括面对、回避、放弃三种态度,分值越高表明相应态度倾向性越大;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患者自我效能,分值越高表明自我效能越好。

    1.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各项评分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MCMQ、GSES评分变化比较(5f17e36632c89_html_cc77fcb5fda7d58.gif ,分)

组别

时间

MCMQ

GSES

面对

回避

放弃

实验组

(n=60)

干预前

18.56±2.56

16.02±1.71

9.45±1.66

15.02±2.13

干预后

26.62±3.41

9.02±1.33

6.02±0.86

31.10±4.03

t

14.642

25.029

14.211

27.325

P

0.000

0.000

0.000

0.000

对照组

(n=60)

干预前

18.41±2.51

16.05±1.65

9.51±1.67

15.06±2.14

干预后

22.01±3.12

12.21±1.48

7.86±1.02

25.01±3.44

t

6.964

13.420

6.531

19.024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协同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连同护士—患者—家属三方力量,通过多方协作有效提高护理质量[3]。对慢性乙肝这一疾病,对疾病的护理中当前也推广应用协同护理的干预模式,采取该护理干预模式通过三方联动机制的共同作用,能够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能动性,使患者感到并非一人作战,而是可以得到护士及家庭的关怀,这能帮助患者有信心获得正确的疾病态度,提高疾病治愈信心及患者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次研究中,探讨了对慢性乙肝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协同护理对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显示在干预前后患者面对疾病的态度及自我效能感均发生了变化,表现为积极面对态度上均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提升,自我效能感也明显提高,这也提示协同护理干预慢性乙肝具有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乙肝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可以取得满意的干预效果,有助于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并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泺璠. 协同护理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心理状况的影响[J]. 当代护士, 2018,31(6):114.

[2]杨慧. 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疾病态度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4(35):160-161.

[3]闫秀梅.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疾病态度及r 自我效能的影响[J]. 中医临床研究, 2018, 010(00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