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物治疗急性肺水肿患者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临床药物治疗急性肺水肿患者的效果分析

王春英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36

摘要:目的:对临床药物治疗急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将对2015年9月~2017年9月来我院接收治疗的急性肺水肿患者40例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各组患者2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中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60.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肺水肿患者中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肺水肿;药物;无创正压通气;临床效果

急性肺水肿是一种重症疾病,患者一旦患上该疾病便会感受极大的痛苦,如若治疗不及时还会带来生命危险。在临床医学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应用广泛,可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的40例急性肺水肿患者展开研究,按随机法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20例患者中男性为12例,女性为8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采取药物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感染、纠正体内酸碱平衡。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选择大小适中的鼻面罩,并将其固定在患者面部,避免漏气现象的发生,同时对呼吸模式进行设置,确定自动定时式。在治疗前15~20min内,适当增加呼吸压力,从8~10cmH2O增加到16~20cmH2O,与此同时对氧气浓度进行调整,从60%~70%降为30%~40%。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准降低呼吸压力,待其病情好转后脱离呼吸机。

1.3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研究中所得到的数据,计数资料的表示在百分号(%),并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是(x±s),并用t检验,把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中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60.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20)

10(50.00)

5(25.00)

5(25.00)

15(95.00)

对照组(20)

7(35.00)

5(25.00)

8(40.00)

12(60.00)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使用该呼吸机时所产生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仅有2例,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15例次,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2

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组别

皮肤损伤

误吸

胃胀气

面罩漏气

观察组(20)

0

0

2

1

对照组(20)

3

5

7

8

2.3两组患者出院180天随访期间的肺功能状况对比,具体结果见表3

3两组患者肺功能状况对比(n5f179663cf64d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s

组别

呼气容积(%)

用力肺活量(%)

动脉氧分压(mmHg)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mmHg)

观察组

出院时

34.16±4.25

41.26±4.01

73.11±3.29

61.34±4.02

180天复诊

32.81±6.30

41.59±5.94

77.28±6.10

52.67±6.89

对照组

出院时

34.08±4.19

40.51±5.39

73.01±5.07

58.40±5.13

180天复诊

31.43±5.47

38.06±6.55

63.46±5.43

68.21±8.77

2.4两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血气指标均呈现出显著差异,对照组28例患者,pH为(7.47±0.04)、PaO2(mmHg)为(69.14±2.88)、PaCO2(mmHg)为(57.14±3.77);研究组28例患者,pH为(7.24±0.02)、PaO2(mmHg)为(86.14±3.41)、PaCO2(mmHg)为(43.94±2.11),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呈现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急性肺水肿治疗中,通常会采取强心、利尿、扩血管、平喘等方法,尽管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但难以达到预期要求。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法的应用可纠正患者体内的低氧血症,缓解患者胸内压力。但在具体使用中还需注意相关问题,一方面患者需保持清醒状态,此外医务人员还应对患者严格选择,心律失常、血压过低、心源性休克等患者需禁用。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中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60.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呈现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使用该呼吸机时所产生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仅有2例,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15例次,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在急性肺水肿患者中采取机械通气辅助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诸波.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临床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9):3-4+6.

[2]徐崇.高海拔地区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2):17-18.

[3]石昆.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3):10386.

[4]林良普.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09):48-52.

[5]马玉昌.对急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