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刘海霞,赵瑞雪,赵倩

新疆军区总医院急诊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观察急诊危重症患者采取整体性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7.11~2019.11间本科室接诊的100例急重症患者实施研究,以分别抽样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50)和观察组(n=50),常规组接受急诊常规式护理,观察组行整体性急救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较常规组明显较高,对比有差异,P<0.05;与常规组比,观察组满意度提升效果显著P<0.05。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采取整体性急救护理效果理想,值得临床运用并深入推广。

关键词:急诊危重;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急救成功率;满意度

急诊科工作较为繁重,收诊患者较多,且多以危重症居多,该类患者病情变化快,极易在救治过程中发生死亡,及时给予科学、高效救治可延缓救治时间,提升患者预后。临床上为提升急救成功率,改善预后效果,开展了一系列急救护理,且随着医学技术发展,急救护理技术逐渐趋于成熟,而整体性急救护理则是其中一种[1]。为深入研究整体性急救护理于危重症患者诊治中具体效果,本次研究对科室100例危重患者实施研究,随机分组后给予不同急救护理,并对护理效果展开分析,现作如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本科室接诊的100例急重症患者实施研究。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并同意;无传染病史。排除标准:非自愿参加研究;存有精神病史。采取分别抽样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50)和观察组(n=50),常规组男女比重为27:23;年龄临界值23岁、65岁,年龄(45.3±8.5)岁;疾病类型:脑血管18例、呼吸系统15例、心血管17例;观察组男女比重为28:22;年龄临界值21岁、60岁,年龄(40.8±10.2)岁;疾病类型:脑血管17例、呼吸系统20例、心血管13例。对常规组与观察组一般资料展开独立样本检测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急诊常规式护理,观察组行整体性急救护理:①入院前急诊干预。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院前急救护理,急救人员需与现场人员保持联系,以便提前把控现场情况;在转运途中应以电话形式掌握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情发展等,全面做好急救准备。②分诊干预。获取患者全部资料后,立即安排急救床,当患者入院后检查并判断其身体状况,查看是否有休克、出血、身体创伤及外科急腹症等,明确病因后经资深急诊护理人员按照急重症相关标准进行分诊,以分诊结果展开急救工作。③急救辅助性干预。保持持续吸氧,构建静脉通道,立即准备所有急救药物,监测生命指标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反馈,并遵照医嘱配合急救医生实施救治。所有操作均按无菌制度执行。④全程陪同干预。急诊护理人员应通过电话预先与辅助科室人员取得联系,确立辅助科室准备工作完善后陪同患者进行检查。急救成功后再将其送入专科病房等待进一步诊治。在此过程中急诊护理人员需与下一科室进行交接班,确认无误后签字[2]。⑤护理管理。要求急诊护理人员规范填写表格,确保急救能力与水平提升的同时将护理工作变得更加细节化和专业化,降低医患纠纷。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满意度。以科室自制表格对此次研究患者满意度展开调查,从急救专业技能、沟通方式、急救时间等方面进行评定,包括满意(85~100分)、较满意(70~84分)与不满意(69分以下)三个级别,总满意率=满意率+较满意率。

②比较两组急救成功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4.0软件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相关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实施检验。急救护理效果用率表示,以X²进行验证,P<0.05提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满意率比较

如下表所示,观察组总满意率相比于常规组显著较高,比较成立,具统计意义P<0.05。

表1 对两组满意率实施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常规组

50

23

19

8

84

观察组

50

27

22

1

98

X2

--

--

--

--

5.9829

P

--

--

--

--

0.0144

2.2 急救成功率

观察组急救成功率96%(48/50),常规组82%(41/50),与常规组比,观察组急救成功率提升效果更为显著X2=5.0051,P=0.0253,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

  1. 讨论

急诊科危重患者多为病情发展迅速,如若未能及时抢救或抢救不当,极易累及生命安全,可见急救护理质量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水平,因此急诊护理人员在急救时必须保持清醒、理性的大脑,做到全力以赴,力争为患者获得更多的救治时间,从而提升急救质量。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满意率及护理后急救成功率相对于常规组显著较优P<0.05,提示整体性急救护理效果令人满意,这也与文献报道近似[3],其研究中整体性急救护理除缩短救治时间外,亦能提升急救成功率,与本次结果相一致,证实整体性急诊急救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该护理模式在具体落实中坚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急救原则,护理人员与医生做到完美配合,以实现急救效果;从院前急诊到分诊急诊护理再到全程陪同,有效防止盲目护理延缓救治时间,且予以患者理解与支持干预,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急诊人员的配合度,从而提高满意度,有效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急诊危重症患者采取整体性急救护理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满意度,且可行性较强,值得临床运用并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1]罗果果, 邵莉, 钱敏芬. 构建手术室急救流程对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探讨[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31(5):507-508.

[2]刘钇彤.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 24(10):126-126.

[3]严华, YANHua. 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8):49-51.

作者简介:刘海霞(1986-10-27日),民族:汉族,性别:女,籍贯:甘肃省武威市,工作单位:新疆军区总医院急诊科,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急危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