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茹克亚 ·吾加布拉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门诊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目的 分析在小儿门诊护理中实施护患沟通艺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患儿88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参照组,采取常规门诊护理,另一组为实验组,采取护患沟通艺术护理,每组各44例,分析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 在小儿门诊护理中实施护患沟通艺术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护患沟通;小儿门诊;护理工作

小儿由于年龄的特殊性,经常会出现哭闹的情况,加上小儿患病期间,家长存在较大的负面情绪,所以导致门诊这类患儿聚集的场所经常成为医疗界纠纷的频发之地,所以在小儿门诊当中,应该不断的提高护理的质量,以取得患儿以及家属的满意度,并且确保患儿能够得到第一时间的就诊,以保证患儿的健康水平。本文以常规护理和实施护患沟通艺术的护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临床护理差异性。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我院门诊收治的患儿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次的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参照组(n=44),给予常规门诊护理,其中男患儿24名,女患儿20名,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12岁,平均年龄为(5.76±3.53)岁;另一组为参照组(n=44),给予护患沟通艺术护理,其中男患儿25名,女患儿19名,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14岁,平均年龄为(6.89±4.36)岁。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可得出,(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参照组:遵照门诊的护理工作制度以及流程,对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药物指导、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对症辅助治疗和检查等。

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以护患沟通艺术进行护理干预:(1)当患儿与家长进入门诊后,护理人员需要面带微笑,以友好的态度进行迎接,并及时询问患儿的情况以及临床表现,如果患儿的年龄较小,可以耐心倾听家长的主诉,并且交流的过程中,耐心的劝导家长以及患儿的情绪[1],并采用开放式的交流方式引导家长以及患儿多表述一些对临床诊疗有帮助的情况(2)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选取一些书籍或者是感兴趣的话题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以缓解患儿对门诊的陌生情绪以及紧张感,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抚摸的方式来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并且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其情绪,避免家长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3)在与患儿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患儿和家长的性格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临床需求,并且提供合理、针对性的帮助,告知家长在患儿就诊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还可以使用摆放的一次性饮水机以及纸杯等为家长以及患儿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提供,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使家长以及患儿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系(4)在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多微笑[2],多使用敬语,多换位思考,保护患儿的隐私,多夸夸小朋友,使其建立信心,如果患儿的病情不是很急,可以为家长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并且引导患儿家属排队就诊,建立良好的门诊秩序。

1.3判定标准

分析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患儿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

不良反应包括:输液反应、消化道反应以及药物热。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此次的护理满意度为93.18%,参照组患儿家属对此次的护理满意度为77.27%,差异显著,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下表一。

表一 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n(%)

组别

n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44

30

11

3

41(93.18)

参照组

44

24

10

10

34(77.27)

X2

4.423

P

0.035

2.2 比较两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

实验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4.55%,参照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8.18%,差异显著,实验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见下表二。

表二 比较两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 n(%)

组别

n

发生率

实验组

44

2(4.55)

参照组

44

8(18.18)

X2

4.062

P

0.044

2.3 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参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差异显著,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见下表三。

表三 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n(%)

组别

n

消化道反应

药物热

输液反应

发生率

实验组

44

1

1

1

3(6.82)

参照组

44

3

4

4

11(25.00)

X2

5.436

P

0.020

3讨论

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在主诉病情上经常会出现偏差的情况,增加诊疗的难度,加上家长对患儿的关心程度,很容易使家长在患儿生病期间存在较大的负面情绪,所以在小儿门诊工作当中,需要以改善家长以及患儿的情绪为主,提高护理的质量,而在此过程中,良好的沟通方式是前提,护理人员掌握护患沟通艺术才是必要的护理质量保障,本文的护患沟通艺术主要从友好的态度上,沟通的方式上以及彼此拉近的距离上,改善患儿与家长的消极情绪[3],使得其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建立起良好的信任感以及依赖感,并且在有效的交流中,能够更充分的体现出患儿的病情情况,为诊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综上所述,在小儿门诊当中,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患沟通艺术可以更加提高护理的质量,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黄惠珍,何冠霏,黎燕芬,等.小儿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及其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7):168-170,224.

[2]韩永梅,王萍,邵婧.门诊小儿输液室护士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技巧[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08):158-160.

[3]王晓琴,刘宴伟,刘剑英.小儿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07):1199-1200.

作者简介:茹克亚·吾加布拉(1989-9-1日),民族:维吾尔族,性别:女,籍贯:新疆省乌鲁木齐市,工作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门诊部,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门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