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患者在 ICU应用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呼吸衰竭患者在 ICU应用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效果观察

王丹婷 王志芬 王晓旭 * 通讯作者

新疆军区总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ICU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分析护理的临床效用。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科室检查进入ICU病房,且确认为呼吸衰竭。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60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俯卧位通气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在呼吸指标、心理指标以及气血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67%(29/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0%(27/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ICU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护理,有助于改善临床治疗指标,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呼吸衰竭患者;ICU;俯卧位通气;护理效果

俯卧位通气能够促使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得到改善,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提出和应用。通过相关研究,将患者的腹腔内压力梯度降低能够提升肺部液体移动速度,提升分泌物的引流,从而促使病情的改善。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科室检查进入ICU病房,且确认为呼吸衰竭。通过分析俯卧位通气的应用成果,得出以下结论。

1.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科室检查进入ICU病房,且确认为呼吸衰竭。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60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在51-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6±3.5)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统计了基础资料,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均无低血压症状、无休克、恶心心律失常,且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即为仰卧位体位,为了防止碰伤则固定好四肢;

观察组则为俯卧位通气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俯卧位的姿势讲解,提升护理配合度。此外,评估患者状态,针对关键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与此同时,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调整软件位置,垫高头部20°。为了防止气管插管受压,以及注意操作前后皮肤的变化,防止压疮等。而心电监护电极放置在后背,观测生命体征。在气道护理上,则注意痰液的颜色,防止异常情况的发生。最后,则是护理后的生理指标的监测,并调整好患者的体位舒适性,确保管道稳定。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针对患者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气指标进行记录,其动脉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此外,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得到调查,了解护理有效性。

1.4统计方法

对ICU病房呼吸衰竭治疗结果进行讨论,以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在本次实验中,针对呼吸指标、气血指标采用计量统计,在满意率上则为计数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在呼吸指标、心率指标以及气血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1 两组患者呼吸指标、心率指标以及气血指标对比分析(x±s

组别

例数

呼吸频率(次/min)

心率(次/min)

动脉血氧分压(mmHg)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mmHg)

氧合指数

对照组

30

11.23±2.21

71.61±1.64

69.34±5.14

46.31±3.69

305.64±8.46

观察组

30

16.91±3.35

82.63±2.91

80.64±6.49

41.11±3.12

336.28±10.19

t

-

6.854

10.635

7.615

6.151

12.164

p

-

<0.05

<0.05

<0.05

<0.05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67%(29/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0%(27/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呼吸衰竭属于属于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并导致患者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而呼吸缓解包括外呼吸、内呼吸和气体运输,外呼吸的实现则是通过肺通气、肺换气,如果当中的某个缓解出现问题,发生病变,则会引起呼吸衰竭1】

呼吸衰竭作为严重疾病,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障碍,而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时首要手段。在通气过程的体位选择上则包括了仰卧位和侧卧位,但是在撤除呼吸机后择优并发症问题2】。俯卧位的提出则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其主要特点在于:调整血流分布,增加残气量,调整通气分布。除此之外,可以改善胸腔负压,有利于减少腹侧压力,增加背侧负压,从而减少对肺部的压力,改善血氧饱和度3】。实施俯卧位护理支持有助于通气改善,在本次实验的各项结果中,以观察组指标更加令人满意。值得一提的是,要针对俯卧位通气的禁忌症进行了解,防止出现意外。

综上所述,针对ICU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护理,有助于改善临床治疗指标,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婉婷,丛树楠. 呼吸衰竭患者在ICU应用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9):233+236.

[2]颜春燕. 关于俯卧位通气技术在ICU的应用研究及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5):294.

[3]马琴. 分析舒适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7):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