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综合护理在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宋明丽 樊民荔 姚超

黔西南州安龙县人民医院 贵州 黔西南州 552400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7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根据数字表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研究组36例,对照组采用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将两组进行对比,比较患者的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结果: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生活能力比对照组患者更强,心理状态更佳,两组数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综合护理的使用,能够帮助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让患者具备更强的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脑梗塞;后遗症;应用分析

脑梗塞发病主要源于脑部血管缺氧缺血导致血流动异常,严重时会让患者脑组织坏死,而且该病的致残率极高。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能有效会降低脑梗塞患者后遗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本文探究了综合护理方式在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应用,对7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如下文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7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根据数字表完成随机分组后,在34例对照组中,有18例男患者、16例女患者,年龄在48岁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41±4.71)岁。在36例研究组中有19例男患者、17例女患者,年龄在50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68±5.16)岁。所有患者都经过CT检测,确定为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将两组研究对象的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对比研究成立。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接待工作,并向患者和患者家属介绍脑梗塞后遗症的基本知识、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还有治疗方法以及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同时要按照医生的计划进行治疗护理。

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方式如下:(1)生活护理。由于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平均年龄偏大,血压偏高,患者的肠胃功能比正常人的肠胃功能更弱,另外缺乏运动,长期卧床更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这一情况,按照高维生素、高蛋白、低盐的饮食原则安排饮食[2]。同时需要尽量避免患者用力排便的情况,应该吃一些容易消化,较清淡的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便秘,医护人员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让病人服用开塞露,避免用力排便造成脑溢血的情况。(2)康复训练。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按摩,通过搓、按、拿、摇的手法刺激患者的关节,同时还应该指导患者进行屈伸训练,防止患者出现关节弯曲、扭转以及挛缩的情况,每天训练三到五分钟,每天四到五次。(3)心理护理。大部分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都有失语、记忆功能障碍、偏瘫以及肢体活动减少的现象,这些问题会让患者更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情况,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患者交流沟通,告知他们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理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生活能力的评判标准参考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BREF),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强。心理状态的评价标准是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数越高就意味着患者心理状态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来分析研究数据,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评分用(`x±s)表示,以t检验,P<0.05象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护理过程结束后,对比数据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评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心理状态评分

对照组

34

11.34±2.16

7.71±2.38

研究组

36

17.42±2.41

4.23±1.41

t值

11.092

7.492

P值

0.000

0.000

  1. 讨论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并且多发的脑血管疾病,这种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体,并且发病快、恢复速度慢。由于社会文化的不断改变,人们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都发生巨大改变,以致于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脑梗塞的发病对象也逐渐年轻化,并且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在脑梗塞患者治疗后,往往会留下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口齿不清、饮食困难、情绪失控等问题,严重时会出现半身不遂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3]。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干预时应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便帮助患者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病情,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让患者更加配合治疗护理工作,才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日后的生活能力,建立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的7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了34例对照组和36例研究组,护理后发现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心理状态评分都有所提升,而且研究组效果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优势更为突出,能够缓解不良情绪及改善生活质量。具体体现在:在生活护理上,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做好营养供给,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饮食习惯,控制患者的病情。在康复训练上,通过医护人员的指导,患者开展床上或床下运动、按摩等各种锻炼方式,逐渐改善身体状况,恢复自理能力。在心理护理上,能有效排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依从性。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模式在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这种护理方式能有效地帮助脑梗塞后遗症患者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量,对他们的心理也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 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10(12):102-103.

  2. 熊灿珍. 综合护理在40例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19):102-103.

[3].何秋蕾. 浅析老年脑梗塞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有效性[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24):26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