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临床研究

姜运昌

大庆市第二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61

  【摘要】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月-2019年 6月诊疗的慢性丙肝患者55例,依据随机分配的原理,将其中27例患者作为A组,实施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治疗;28例患者作为B组,实施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0.37%,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43%,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低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为55.55%,B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为32.14%,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虽高于B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肝临床治疗中,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段的运用,既可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又可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 派罗欣; 利巴韦林; 慢性丙肝 

  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C,HC)即为丙型肝炎,因组织细胞遭受丙型肝炎病毒(HCV)侵蚀而诱发的疾病,主要以血源性传播为主[1]。丙型肝炎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疾病慢性化发展趋势尤为严重,极易引起爆发性肝衰竭[2-3]。鉴于此,本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诊疗的慢性丙肝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研究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注射液(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月-2019年 6月诊疗的慢性丙肝患者55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丙肝,即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超过标准值1.5倍,总胆红素低于17.0 mmol/L[4]。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短期内给予抗病毒和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存在精神病史、自身免疫病史、失代偿期肝硬化史患者。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依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中27例患者作为A组,28例患者作为B组。A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20~51岁,平均(35.5±15.5)岁;病程0.7~5.9年,平均(3.3±2.6)年。B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21~50岁,平均(35.5±14.5)岁;病程0.8~6.0年,平均(3.4±2.6)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干扰素α-1b 500万U皮下注射(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70070,生产厂家: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3次/周;同时,口服利巴韦林900~1200 mg/d(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1318,生产厂家: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组:派罗欣180 μg皮下注射(名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20075,生产厂家:F.Hoffmann-La Roche Ltd.),每周1次,辅助利巴韦林口服治疗,用法同A组。此外,医护人员还应对55例慢性丙肝患者实施血清HCV-RNA检测(以统一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酶免疫检测试剂盒为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0.37%,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43%,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对比 

  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为55.55%,B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为32.14%,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虽高于B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丙型肝炎全称为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肝炎,经输血、针刺和吸毒等传播。据统计显示,全球丙肝发病率占据3%,即1.8亿人次存在HCV感染,年均新增病例在3.5万。同时,丙型肝炎属于全球性、流行性病症,可诱发患者肝脏纤维化、慢性坏死等症状,甚至还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病,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同时,丙型肝炎依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将其分为3类,即急性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首先,急性丙型肝炎发病较轻,多见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同时还易存在恶心和黄尿、黄眼、食欲下降与全身无力等症;其次,慢性丙型肝炎以肝炎常见症为主,如腹胀、食欲欠佳和易疲劳等,而在30%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肝功能仍处于正常状态;最后,丙肝肝硬化,HCV感染患者中若感染时间在20~30年,则可存在10%~20%概率进展为肝硬化,而1%~5%患者将会诱发肝癌致死,常见症状以黄疸和肝性脑病、腹水与静脉曲张出血等为主。 

  派罗欣作为聚乙二醇(PEG)蛋白、干扰素α-2b混合产物,以透明无色和淡黄色液体为主,可在强化干扰素α-2b分子量的前提下,预防蛋白酶水解。同时于肌注后,可有效延长血清半衰期,削弱机体新陈代谢速率,即各项作用效果均在普通干扰素10倍以上。其中,派罗欣不良反应为:内分泌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神经异常(情感障碍和情绪失控)和心脏异常(心动过速)、血管异常(面部潮红)及全身异常(嗜睡、寒战、胸痛与口渴等)。利巴韦林(Ribavirin)为鸟苷类抗病毒类制剂,常见注射剂和片剂、口服液与气雾剂等类别,主要在病毒性感冒、出血热、肺炎与肝炎等治疗中较为适用。即通过RNA病毒与DNA病毒活性抑制的层面,改善ALT指标。但该类药物于血清HCV-RNA指标抑制中,效果相对较低且稳定性差,易复发。而其不良反应则为贫血和白细胞减少、胃肠出血、腹泻和皮疹、血清胆红素指标上升。 

  据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临床治疗中,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0.37%;B组患者临床治疗中,显效2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3%,即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低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药物不良反应对比分析中,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为55.55%,包含发热3例、乏力2例、寒戰1例、头痛5例、肌肉疼痛2例、血小板减少1例、白细胞减少1例;B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为32.14%,包括发热2例、乏力3例、寒战1例、头痛3例、肌肉疼痛0例、血小板减少0例、白细胞减少0例。即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虽高于B组患者,但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慢性丙肝临床治疗中,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段的运用,既可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又可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玉秀,于国英,辛晓恩.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疗效[J].中国医药科学,2013,3(8):97-98. 

  [2]陈民,徐小国,胡鹏.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1):4859-4860. 

  [3]胡彩春.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6):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