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疗法在儿童早期矫治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心理干预疗法在儿童早期矫治中的临床应用

钟巧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 广东 广州 511495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在儿童早期矫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抽选我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需要口腔正畸的小儿(80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不采用心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心理干预,细致分析两种治疗方式对于患儿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口腔正畸的儿童采用心理干预疗法,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缓解患儿不适,增强生活质量,在临床显示卓越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心理干预疗法;儿童早期矫治;口腔正畸;依从率

口腔正畸的治疗有着周期长的典型特点,即使在患儿乳牙期或者替牙期进行治疗,也需要治疗半年期间,现阶段实施治疗的主要方案为佩戴活动矫治器,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此种治疗方式会给患儿带来疼痛、影响进食以及异物感等,再加上小儿心理素质较差,患儿会出现不愿意配合治疗的现象,导致治疗效果无法到达预期[1-2]。有研究结果得出对需要早期矫治的患儿实施心理干预,能够增强其治疗依从性[3]。鉴于此,本文将心理干预疗法运用于早期矫治儿童,分析其应用价值,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需要口腔正畸的小儿(80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范畴6~14岁,年龄均值(9.37±1.12)岁,观察组中男21岁,女19例,年龄范畴5~13岁,年龄均值(8.12±1.24)岁,按照统计学概念分析,两组数据呈正态分布,可行比对,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疗法,主要内容为:(1)疾病知识介绍:医务人员向患儿详细介绍疾病知识,如疾病症状、发病原因等,并耐心解答提出的问题。(2)家庭支持:医务人员应该主动和患儿家庭成员建立沟通,并要求其家庭成员对安慰、鼓励患儿。(3)疼痛干预:若患儿出现疼痛,应立即给予处理,可利用转移法,如播放轻音乐、给予玩具或播放动画片等。(4)心理护理:医务人员应该主动和患儿建立沟通,根据其面目神态、说话语气,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1)详细统计患儿治疗依从人数,治疗依从泛指患儿愿意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主动矫治器,计算其治疗依从率,公式为(治疗依从/总例数)。(2)由临床医师评估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显效:患儿口腔矫正成功;有效:患儿相较治疗前,病情逐渐有所好转;无效:患儿经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计算治疗总有效率,公式为(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统计软件分析研究所得数据,χ2(检验计数资料),5f16ad0a463d3_html_c91a64ff6fb5b209.gif ±s(计量资料),P值得大小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率相较

对照组中治疗依从人数为32例,不依从人数为8例,治疗依从率为80.00(32/40),观察组的治疗依从人数为39例,不依从人数为1例,治疗依从率为97.50%(39/40),χ2=15.336;P=0.000。观察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相较

对照组显效人数为15例,有效人数为16例,无效人数为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31/40),观察组的显效人数为28例,有效人数为10例,无效的人数为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χ2=12.911,P=0.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具不完全统计,大多数小儿普遍治疗依从性较差,而错颌畸形是儿科常见疾病,主要由口腔不良反应、替牙障碍等原因造成,患儿可表现为牙齿错位、上下牙弓间的合关系异常、牙列不齐以及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等,唯有实施早期治疗,才可有效避免不良情况的出现[4]。有学者指出儿童早期矫治中融入心理干预疗法,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依从率[5]

本文结果得出: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增强患儿治疗依从性,医生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根据患儿情况提升接诊技巧,而心理干预疗法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案,错颌畸形由于治疗周期过长,在加上患儿治疗过程比较痛苦,因此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心理,导致患儿治疗依从性下降。对患儿进行疾病知识介绍,能够帮助患儿正确认识疾病,可有效提升其治疗依从性。而实施疼痛干预,可有效缓解患儿不适,减轻患儿疼痛,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消除患儿心中焦虑、恐惧的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在儿童早期矫治过程中融入心理干预疗法,可有效增强患儿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在临床显示出卓越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颖萍,梁惠惠.心理干预疗法在儿童早期矫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9):1372-1373.

[2]徐晓卉,王锦,安晶涛, 等.自闭症儿童口腔正畸治疗中系统性心理预防与干预的作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6):5132-5134,5067.

[3]夏慧玲,廖锐.Tell-Show-Do模式对乳牙正畸患儿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9):93-96,100.

[4]彭素萍.正畸治疗对错颌畸形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5):39-40.

[5]袁强,陶禹宏,于庆斌, 等.固定正畸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心理医生,2015,21(17):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