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研究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比较研究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

胡颖萃

苏州市吴江区精神康复医院 江苏 苏州 215200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分析临床应用的疗效,以及安全性保障结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2月-2019年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归属为手首发精神分裂症,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对38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氨磺必利,观察组则为利培酮治疗,分析成果。结果:从改善结局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2%,对照组为78.9%,组间对比差异并不大,无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在SEPS锥体外系副反应评定量表中,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浆泌乳素测定和心电图检查上均以观察组的情况更佳。结论:采用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效果与氨磺必利的差异不大,两种药物均有利于改善阴性症状,提升治疗有效性,并具有安全性上的保护,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安全性

精神分裂症属于慢性疾病,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压力,从发病机制上看上不明确。而多数学者的研究认为这与社会心理、遗传以及神经递质有关系,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药物加强控制,并关注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1】。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2月-2019年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归属为手首发精神分裂症,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对38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

1.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2月-2019年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归属为手首发精神分裂症,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对38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在24-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3.7)岁。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采用氨磺必利,初始剂量为100mg每天一次,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以增加,其范围在300-800mg之间;观察组则为利培酮治疗,其初始剂量为1mg,可以随着患者病情发展增加到3-6mg。在质量过程中可以结合抗胆碱能药物进行辅助。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进行治疗效果的分析,可以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方面。其主要是对患者进行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对比,并采用PANSS量表减分率进行评定。其中,痊愈为PANSS量表减分率超过了75%,而显效指评分超过了50%,有效为超过25%,不足则为无效。以痊愈和显效人数为有效率统计。在安全性评价上则采用SEPS评定锥体外系副反应,会涉及到空腹血糖、血浆泌乳素测定和心电图检查。

1.4统计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在统计的过程中,以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在临床数据的对比中,首先要对两种方案的实际情况做好记录,在本次实验中,针对有效率和安全分析上则为计数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就改善结局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2%,对照组为78.9%,组间对比差异并不大,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例,%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19

5

10

3

1

78.9%

观察组

19

7

9

3

0

84.2%

X2

-

3.410

p

-

<0.05

与此同时,在SEPS锥体外系副反应评定量表中,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浆泌乳素测定和心电图检查上均以观察组的情况更佳。即在治疗2个月后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脉率异常率低于对照组,但整体差异性不大,即观察组出现了1例心电图QT延长,以及1例低血压和泌乳素上升患者,对照则有2例锥体外系反应患者,以及1例嗜睡和2例心电图QT延长。但是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对治疗结果的影响不大。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上其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抑郁状况以及阴性症状【2】,这也与本次实验的研究成果具有一致性。而利培酮对于患者的情感症状的治疗也有不错的效果,对于首次发病的患者可以进行症状缓解,其作为新一代的抗精神药物可以减少锥体外系副作用的发生。其次,抗精神病药物可以通过阻断K+而延长心脏复极化,继而表现为心电图QT延长,这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3】。故而,我们要针对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加强关注。

通过以往的调查,我们得知患者在思维、情感以及认知上存在障碍,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更为严重。按照社会观察,我们必须结合药物治疗和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给予患者帮助,而利培酮和氨磺必利都可以作为精神类疾病的改善药物,提升临床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采用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效果与氨磺必利的差异不大,两种药物均有利于改善阴性症状,提升治疗有效性,并具有安全性上的保护,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仲,张恩,宋传福,张军.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2013,26(06):442-443.

[2]路广义,徐伟,李红. 国产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09):82-84.

[3]吴徳武,陈晓兰,蒋新伟.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 中外医疗,2019,38(06):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