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对产后缺乳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6
/ 2

中医护理干预对产后缺乳的影响分析

王丽

苏州市中医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对产后缺乳产妇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样本即为来源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入院的产后缺乳产妇124例,并分为参照组(采纳传统护理)和观察组(采纳中医护理干预)各62例,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就开孔数、乳汁清稀程度,乳房充盈度,乳汁黏稠度等评分而言,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就母乳喂养率而言,观察组为77.42%,显著高于参照组的56.4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缺乳产妇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护理干预;产后缺乳;影响

产后缺乳这种产后常见症状主要发生于分娩后的2-10h内,主要是由于乳房形态、剖宫产术、自身营养等因素导致的,导致其无法满足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基本需求,甚至影响到新生儿的健康水平[1]。本院将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入的产后缺乳产妇的护理工作中,并与传统护理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即为来源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入院的产后缺乳产妇124例,经产妇和初产妇分别为51例、73例;年龄21~45(28.96±2..63)岁;孕周37~42(38.44±1.32)周;阴道分娩者、剖宫产者分别为54例、70例。根据随机奇偶数字将上述产妇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2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做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不明显,P值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

1.2 方法 参照组产妇采纳传统护理,主要包括: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进行常规母乳喂养知识的健康宣教,强调勤吸吮的重要性,指导产妇保持精神愉悦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纳中医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乳房护理 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3-5次/d,采用温水来清洁乳头;哺乳前指导产妇采取平卧位或者坐位,然后采用热毛巾(40-50℃)来对乳房进行3-5min的热敷[2],然后按摩乳房,要注意保暖以及动作轻柔。

1.2.2 膳食疗法 产妇的饮食要遵循合理进食、少食多餐的原则,结合其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指导产妇多食用含蛋白质、钙、铁以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例如鲫鱼汤、鸡汤、猪蹄汤等;针对气血虚弱型产妇,可采用猪前蹄或活鲫鱼,加入当归、通草、白术、丝瓜络、路路通、党参、黄芪炖煨[3];针对肝郁气滞型产妇,可采用猪前蹄或活鲫鱼,加入枳壳、当归、漏芦、王不留行、穿山甲、瓜萎、柴胡、川芎、木通炖煨[4]

1.2.3 穴位按摩 为产妇采取半卧位或者仰卧位,对产妇的膻中穴、乳根穴、三阴交、足三里穴、少泽穴等进行拇指点按,每个穴位进行2min的点按;然后于胸部中线开始朝两侧利用双手拇指从上到下分推,3-5次;对乳房进行按摩,右乳按逆时针顺序按摩,左乳按顺时针顺序按摩,20-30次。此外,还应当遵医嘱取穴位:膻中、膺窗、天池、渊腋、肝俞、膈俞、肾俞等穴位进行推拿调护。

1.2.4 生活护理 对产妇的睡眠姿势进行纠正,避免对乳房进行压迫;定时排空乳房,避免出现乳汁淤积化热情况;指导并鼓励产妇保持心情愉悦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指导并督促其早期翻身、下床、行走等,通过运动训练来促进血液循环以及胃肠功能恢复;为产妇提供温馨、舒适的睡眠环境。

1.3 评价标准 采用缺乳症候评分标准[5]来对两组产妇的开孔数,乳汁清稀程度,乳房充盈度,乳汁黏稠度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比;观察两组的母婴喂养情况并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对研究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完整的收集,并统一导入版本为SPSS23.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5f0ff95b1e159_html_1c286bfb7f4fcb01.gif ±s)表示;用χ2检验来进行2组总有效率(%)的比较,用t检验来进行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比较。检测P值大小,以0.05(α值)为判断标准,如果所检测P<0.05,则表示数据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关指标评分对比 就开孔数,乳汁清稀程度,乳房充盈度,乳汁黏稠度等评分而言,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产妇的相关指标评分对比(5f0ff95b1e159_html_1c286bfb7f4fcb01.gif ±s)

组别

例数

开孔数

乳汁清稀程度

乳房充盈度

乳汁黏稠度

参照组

62

0.05±0.86

0.91±0.15

2.17±0.72

0.16±0.09

观察组

62

3.95±0.21

2.95±0.11

0.31±0.12

0.07±0.01

t

7.978

7.789

7.598

8.679

P

0.001

0.001

0.002

0.001

2.2 母婴喂养情况对比 参照组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分别为35例、17例及10例,则母乳喂养率为56.45%;观察组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分别为48例、8例及6例,则母乳喂养率为77.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妇完成分娩后雌激素以及孕激素水平会大幅度降低,垂体以及下脑丘会释放很多催乳素,从而形成乳汁。母乳喂养对于婴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能够提供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例如糖类、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等,并且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能够使婴儿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显著提高;母乳中还含有促进婴儿大脑发育的营养物质,例如优质蛋白、牛磺酸、脂肪酸等;除此之外,母乳喂养还能够使产妇患乳腺癌的几率大幅度降低。但是产妇产后在受到心理因素、作息、生理以及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产后缺乳的情况,甚至会导致产妇放弃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的健康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选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来改善产妇缺乳情况至关重要。中医认为气血亏虚、肝气郁滞是引起产后缺乳的重要因素,通过乳房护理、膳食疗法、穴位按摩、经穴推拿以及生活护理等多种中医护理干预来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并且能够疏通乳脉、充盈气血来促进泌乳,而穴位按摩具有催乳、补益脾胃、健脾补气、化生气血的效果,能够使产妇泌乳功能大大增强,有效改善缺乳症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就开孔数,乳汁清稀程度,乳房充盈度,乳汁黏稠度等评分而言,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就母乳喂养率而言,观察组为77.42%,显著高于参照组的56.4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产后缺乳产妇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满意,有利于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及提高母婴喂养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云飞,谢娴,张立力,代辉娟,陈静,郑薇,刘玉玲.养气调血护理法对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04):134-135

[2]杜探春.通乳丹加味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对气血虚弱型缺乳产妇临床症状及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03):675-676

[3]任娜,杨亚萍.穴位按摩结合IKAP护理模式对产后缺乳初产妇乳汁分泌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35):191-192

[4]徐敏.中医护理措施在减少产后缺乳发生率及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中的作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9):148-149

[5]古满虹,谭小金,廖圣榕.中医护理措施在减少产后缺乳发生率及提高喂养成功率中的作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5):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