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5
/ 2

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陈奕帆 白婧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9

摘要: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定符合条件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经皮电刺激组。对照组中的患者用中风和偏瘫常规康复方法进行处理。经皮电刺激组在常规的康复方法的基础上,加入经皮电刺激治疗。通过对照组和经皮电刺激组的各功能量表比较发现,经皮电刺激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对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手功能的康复效果良好。

关键词:经皮电刺激疗法;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

直接连接符 2

随着对其康复方法研究的多样化,不仅仅是常规的康复方法,物理因子疗法如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疗法也逐步在临床中大量应用。通过探究经皮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康复的作用,分析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各个功能评估表的变化,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情况,增加了除常规以外的康复治疗方法。提高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利于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及其生活质量,也有利于缓解社会负担。有必要对经皮电刺激疗法进一步研究,以便于治疗师完善脑卒中偏瘫康复的相关内容,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发挥更好的作用[1]

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019年10月起至2020年1月,在北京市某医院采用简单取样法,100例患者被选为研究对象。经医院查核通过后,对患者发放评估量表。此次研究承诺对所采集患者的资料进行保密,绝不对外公开。研究发放105个考核评分表,其中回收105个,回收率100%,有效考核评分表100%,有效率95.2%。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在35至65岁之间,单侧肢体偏瘫;(2)首次诊断为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死),经CT或MRI证实。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神经病学学会和中国神经外科学会1995年在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上制定的脑卒中诊断分类标准;(3)无严重认知障碍;(4)无免疫系统等重症疾病;(5)经患者同意。

排除标准:(1)患者年龄<35岁或>65岁;(2)合并严重心肝肾及感染等疾患;(3)认知功能障碍、意识不清者;(4)带有心脏起搏器者。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经皮电刺激组和对照组的病情平稳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1)康复宣教(2)良肢位摆放(3)转移训练。(4) Bobath握手上举。(5)ADL训练。(6)平衡训练(7)协调训练。(8)双桥运动。(9)对手精细与粗大功能的训练。(10)肌力练习。(11)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经皮电刺激组除了通常的康复治疗之外,重点是经皮电刺激疗法的加入。实施经皮电刺激,要以“电流强度可耐受并使肌肉产生收缩”为原则。治疗前使患者充分放松,并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麻颤感。在治疗期间,引导患者配合治疗并采取舒适的姿势。在偏瘫侧的肱三头肌上放置电极板。可以观察到肘关节伸展。在前臂伸肌群处同样放置电极板,可以观察到该侧上肢腕部有背伸活动。治疗过程中患者有任何不适或病人有严重的痉挛,立即停止治疗。每次20min。对照组只进行偏瘫的一般常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实施6周的治疗后, 采用FMA量表,BI量表和偏瘫手综合能力评价表对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手功能进行评估记录,并探究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在上肢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效果。

2.2 评估方法

采用Barthel指数评级表(BI),作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量表。该表满分100分,提示得分越高,日常活动能力越好。采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测评表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用偏瘫手综合能力评价表,来作为对病人上肢手功能的测评。该表将手功能分为6级,评级越高,手功能越好。

2.3 疗效评价标准

(1)基本治愈:患者上肢运动时无不适感,日常生活评估为完全自理,手功能为Ⅵ级。(2)进步:上肢运动时症状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提高5-10分,手功能评级提高1级。(3)无进步: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评级和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无提高。

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测量数据(均数±标准差)表明,经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性差异。可用作本次研究的参照和对比。

3.2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MA)评估比较

两组治疗前F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平均分值都在增加,在6周的康复训练后两组的的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皮电刺激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实施经皮电刺激有较好的疗效。

3.3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比较

不同时间下BI评估得分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BI得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皮电刺激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经皮电刺激治疗,日常生活活动康复效果良好。

3.4 两组患者康复前后手综合能力评价比较

经Ridit检验,u=2.076,p<0.05,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治疗后效果良好。经皮电刺激组的手功能分级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所以电刺激疗法对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效果较好。

3.5 两组患者康复前后总疗效比较

经Ridit检验,u=2.608,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意义,明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对中风偏瘫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具有较好效果。

表1 两组患者康复前后总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基本治愈

进步

无进步

总有效率(%)

对照组

50

0

34

16

68

经皮电刺激组

50

0

46

4

9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脑出血的患者占研究总人数的53%,脑梗死为47%,其中偏瘫侧为左侧的占49%,右侧占51%。对此,可清楚了解患者的基本患病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计划。应用电刺激,所引起肌肉的被动收缩与舒张,相较于常规方法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肌肉力量,改善神经受损导致肌肉纤维化和硬化的情况,可以进一步提高病人上肢的运动能力。脑卒中后除去会有给病人带来并发症的危险,其次便是会使他们的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对此,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提高也是脑卒中偏瘫康复的重要目标之一。采用该疗法,可直接对患者受影响侧的神经、肌肉进行生理性刺激,修复受损伤的神经,使肌肉发生有节律地收缩,继而可以加强患侧肢体的主动活动能力与协调性,使患者的正常功能运动逐步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逐步提高[2]。通过对手部的刺激可抑制痉挛,提高其灵活性,为恢复精细动作创造条件,加快了手部功能的恢复。

综上,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燕铁斌,主编.《物理治疗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85-387.

[2]税丽娟.康复运动联合低频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下肢肌力及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年8月第28卷第4期:389-393.

作者简介:陈奕帆(1998一),女,黑龙江安达人,山东协和学院本科生,专业:康复治疗学,研究方向:脑卒中康复。

白婧(通讯作者)(1985一),女,硕士研究生,山东协和学院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康复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