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医药对国民健康的贡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5
/ 3

浅议中医药对国民健康的贡献

钟瑛琼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药房 广东省广州市 510060

摘要: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发出“全民健康”的号召,给我国传统中医药拓展出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笔者从多年来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相关经验出发,分析中医药对我国广大民众基础健康发展,对疫情防控、对基础疾病治疗的重要作用等方面。论述中医药对国民健康的贡献。

关键词:中医药 基础健康 疫情 新冠肺炎 基础疾病

一、中医药成为我国疫情防控一大亮点

中医药对疫情的防治作用大家都有所了解,2003年非典时期,中医药就发挥了极其独特的作用。

同样的,中医药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具有积极的贡献。

2020年初,从全国各地抽调4900余名中医药人员奔赴湖北,大家齐心合力,经过实践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对新冠肺炎具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这是我国中医药对疫情防控、防治做出的又一大贡献。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3月23日下午在湖北武汉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药物。中央指导组成员、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中医药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介绍说:“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校长张伯礼介绍说:“集中隔离,普遍服中药,是阻止疫情蔓延的基础。”数据显示,2月初“四类人员”当中诊断确诊比例是超过80%,中旬就降到了30%,到2月底下降到了百分之十以内。

大家普遍知道,中医药可以强身健体,可以属于保健类药品,对病患者而言,中医药疗效非常慢。但笔者认为,这是人们对中医药的误解。大家想一想,千百年来,中国人不就是依靠中医和中药看病吃药、恢复健康的吗?

其实,这次大胆快速的反应,对我国中医药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也再一次证明中医药能快速改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教授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他在这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医药治疗轻症方面表现在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在病人退烧、减少咳嗽,咽喉痛、极度食欲不振、乏力改善比较明显。

另外,中医药改善重症病人剧烈咳嗽、胸闷、气粗、发烧,减少了重症向危重病转化,而且向普通病人的转变几率比较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重点要预防新冠肺炎的发生。如果在新冠肺炎初期,就开始服用中药,可以防止它由轻转为重症。到重症时服药,中西医结合救治病患,可以减少患者的死亡率。而到了恢复期,中医药最大的特色就是通过益气健脾、益气养阴、化痰通络一些方法,包括非药物疗法,比如火罐、针灸、刮痧、食疗、心理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

仝小林教授还说:“现在很多民众对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还不了解,我们应该大力宣传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知道怎么防、怎么治,大家心理也不慌张了。一旦得新冠肺炎的时候,应该第一时间吃上中药。”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作为广州市重点收治病患的医院,率先将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应用到临床病患的救治上。我们研发的“透解祛瘟”颗粒,具有疏风去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等作用,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这对我们一辈子从事中医药工作者而言,看到患者一天天好起来,看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看到中医药的作用被人们广泛了解,这是一种莫大的鼓舞。我们长期与中医药打交道,深知中医药的好处,尤其是中医药对我国广大民众的基础疾病防治,同样是贡献颇大。

二、中医药对高血压的有效防治

应该说,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疾病,属身心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的常见疾病。在我国,高血压患者高达2.7亿人,每四个成年人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可以说,高血压极大地影响人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

中医药对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各个阶段,都发挥着其独特的优势,贡献很大。特别是目前中医药工作者积极推进将中医药理论、技术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运用中医药理论和相关技术参与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有效排除高危因素的干扰,可以极大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少中医药工作者通过实践,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1. 社区医院发挥积极作用。

城市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重点对35岁以上就诊者测量血压,建立档案。对于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与中医药保健预防指导;对于初步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1. 发挥中医药的积极作用。

针对高血压病人,食疗、导引及养生功法等,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经过临床实践,配合中药内服,能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对顽固性高血压及合并有较多症状的患者,中医药方法同样可以可起到减轻缓解症状,协助降压,减少减缓靶器官损伤等作用。实际上,中医药可以起到未病先防、轻病防变、重病防重等作用。

当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和环境因素相差非常大,再加上每个人的体质、生活习惯、家族遗传、饮食结构等情况的不同,中医将高血压病的辨证类型分为肝阳亢盛型、肝肾阴虚型(含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型(含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含痰湿壅阻)等类型,这在西医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在临床上,我们针对不同类型进行中医、中药、药茶、食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和干预。

对于肝阳亢盛证的高血压患者,主要是麻钩藤饮、龙胆泄肝汤,中成药包括脑立清胶囊,重镇潜阳,平肝熄风。主治患者的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夜眠不宁、面红口渴、舌红苔黄、脉弦等症状。

还可以配合茶饮,这是便捷有效的方法。用夏枯草、玉米须、罗布麻、桑叶、菊花、石决明、山楂、枸杞子、桑寄生、五味子等与绿茶一起泡服。

另外我们给肝阳亢盛证的高血压患者推荐的食物有马蹄、梨、藕、芹菜、禽蛋、猪肉、鱼类(有鳞)、黄豆、豆腐、龟肉、燕窝、鲍鱼等。

对于阴虚阳亢证的高血压患者,主要是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汤、脑立清胶囊等,主治患者眩晕,头痛,头重脚轻,耳鸣健忘,五心燥热,心悸失眠等症。

我们给这一类患者推荐的食物有芹菜、绿豆、绿豆芽、莴苣、西红柿、菊花、海蛰、山楂、荠菜、西瓜、茭白、茄子、柿子、胡萝卜、香蕉、黄瓜、苦瓜、紫菜、芦笋。

对于痰瘀互结证的高血压患者主要采用涤痰汤与半夏白术天麻汤、愈风宁心片,主治患者眩晕,头重如裹,或伴头痛,胸闷、恶心,形胖,食少多寐,舌暗,苔腻,脉滑或涩等症。

我们给这一类患者推荐降脂益寿茶:荷叶、山楂、丹参、菊花、绿茶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陈山乌龙茶:陈皮、山楂、乌龙茶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

给这一类患者推荐常用的食物有白萝卜、紫菜、白薯、玉米、花生、洋葱、木耳、山楂、核桃、桃仁、杏仁、海带、海蛰、大蒜、冬瓜等具有化痰活血之功效的食品。

还有常见的绿豆海带粥和马兰头海带凉拌小菜,简单安全,味道好,是居家生活的健康好菜品。

对于阴阳两虚证的患者,推荐中成药金贵肾气丸、归脾丸等,主治患者头昏眼花,耳鸣心悸,腰酸腿软,步态不稳,口干咽燥,畏寒肢冷,失眠多梦,夜间多尿,阳痿滑精等病症。

我们推荐患者多饮用龙眼红枣茶:龙眼肉,红枣,白糖适量,开水冲泡饮服;党参红枣茶:党参,红枣,茶叶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简单便捷,效果好。

另外,推荐给患者常用的食物有银耳、枸杞子、黑枣、核桃仁、海参、淡菜、芝麻。大枣、银耳、芝麻、桑椹。

三、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有效防治

除了遗传的因素,糖尿病同样属于生活方式的疾病,应该是可防控的,但在我国,糖尿病引发的健康问题非常严峻,每年在中国因糖尿病而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83.4万,远远超出任何疫情的威胁。截止到2019年,在20岁到79岁的人群中,全世界共有约4.63亿糖尿病患者,其中中国糖尿病患者数排名第一,总人数约为1.164亿人,而且这个数字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其实,经过我国中医药工作者的长期实践证明,中医药对防治糖尿病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大家比较熟悉的几种常见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草药如人参、黄芪、生地、玄参、黄精、枸杞、地骨皮、葛根、黄连、苦瓜等,这些中草药不但安全有效,还具有便宜、购买方便等特点。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人参的治病作用。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特别容易口渴,而人参可以善患者乏力、口渴、虚弱等症状,人参还能够有效降低血糖及尿糖。人参现在杯广泛应用在治疗轻、中型糖尿病患者。这里需要提醒一下,中医辨证肾虚、气阴虚者疗效更好,阴虚燥热者不宜服用。

  其次,我们认识一下黄芪。黄芪真的非常好,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舒张冠状血管、降低血压、保护肝细胞,降低血糖作用。临床常用它配合滋阴药如生地、元参、麦冬等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

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非常熟悉的生地和熟地。生地和熟地被大量用于煲汤等方面,经过药理研究,生地熟地具有较强的降低血糖等作用,并能抑制实验性高血糖的发生。

枸杞,可谓药材中的宝贝,它具有降低血糖、降压及抗脂肪肝等作用,被广泛用于中国百姓的家庭生活中,不少人用它搭配黄芪、菊花、红枣等制作茶饮,可以养生健体。

黄连,大家可能比较排斥,因为它给人们一种苦不堪言的感觉。但据临床实验结果证明,黄连素可以治疗糖尿病,可以快速使血糖降低而且,实验表明黄连素的降糖机制并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与释放,同时不影响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黄连是通过抑制糖元异生及促进糖酵解,因而产生了降糖作用。

北京医院的中医药工作者对50种传统治疗消渴病的药物的降血糖作用研究发现,桑白皮、桑椹、天花粉、五倍子具有较强的降血糖作用,尤其是桑白皮降糖作用更为明显。这些中医药材,便宜安全,疗效显著。患者可以在中医诊疗时根据个人的具体病情,优先做出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个降血糖的大功臣,就是特别常见普通的苦瓜。苦瓜具有显著的降低血糖作用,也是普通家庭餐桌上常见的菜品,煲汤、清炒、凉拌都可以。解放军197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协作研究表明:苦瓜粗提物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他们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苦瓜提取物与胰岛素受体、胰岛素抗体均有明显的结合反应,表明苦瓜与胰岛素有共同的抗原性和生物活性。

令人鼓舞的消息层出不穷,广西医学院糖尿病科研组对番石榴叶及生果进行了动物及临床研究,表明番石榴叶有效成分为黄酮甙,有促进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专一受体的结合作用,能调整糖、脂代谢,有降糖作用,并有一定的降压、降脂作用。

除了高血压、糖尿病,中医药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痢疾、关节炎、神经痛、烧伤、脱臼、多种皮肤病等,具有显著的疗效。另外,中医药在各类癌症的防治方面同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不少癌症患者康复做出巨大贡献。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并把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不懈推动中医药与时俱进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笔者相信,随着中医药科学的发展,中医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医药在提高我国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方面,必将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