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手法联合腰部脉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3
/ 2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腰部脉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析

周立军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德仁医院 河北保定 074000

摘要:目的:中医骨伤手法联合腰部脉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腰部脉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腰腿痛评分为(1.85±0.59)分,低于对照组的(3.14±0.67)分,腰椎功能评分为(25.02±1.96)分,高于对照组的(19.84±1.80)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联合腰部脉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腰部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降低患者机体炎症水平。

关键词:中医骨伤手法;腰部脉冲;腰椎间盘突

引言

腰间盘突出症是我国中老年人群常见病,本病的发生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腰部外力损伤、腰姿不正确具有密切的联系,中医将其归属于中医“痹症”、“腰痛”范畴,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腰痛、疼痛可放射至下肢,甚至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本次研究对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接受的9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中医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从而论证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中医护理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4~68岁,平均(48.35±8.36)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26±0.75)年。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2~65岁,平均(49.13±8.42)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2.35±0.72)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1)导致腰间盘突出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神经根受损或刺激,患者椎间隙存在压痛症状并有组织硬结形成。因此中医治疗重点在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护理:1)嘱患者睡硬板床,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嘱患者可适当在床上活动,预防发生压疮,并用护腰保护腰部。2)采用针灸辅助治疗:选择阳陵泉、阿是穴、悬钟、承山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3)采用腰椎推拿法,以达到局部瘀血、水肿减轻的目的。4)给予热敷,热敷可选用热毛巾、热水袋或红外线,以达到通筋活络加快瘀血吸收的目的,但是要注意温度适当,避免产生烫伤。5)实施牵引治疗。让患者上牵引床对患者实施正确的牵引治疗。牵引重量要适当,以患者的耐受力、体质量、主观感受等为准调节,每天治疗1次,每次治疗半小时。6)给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饮食应荤素搭配,多吃利于消化的食物,预防便秘。(2)有些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腰腿无力、酸软,久行久立均感疼痛。这类患者脉弦舌质淡且苔薄白,因此治疗原则为补肾、养肝,让患者服用活血、不慎类中药汤剂。护理:1)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果患者疼痛症状突显可以应用药物干预。2)给患者提供补肝益肾的食疗方法,例如枸杞银耳汤等。3)实施情志护理,护士要主动与患者取得沟通,关心患者、鼓励患者,通过交谈了解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不断提高治疗效果。(3)部分患者在受凉后疾病易发作,对这种患者采取除湿驱风与对症治疗护理嘱患者平时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天气寒冷的时候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4)辅助康复治疗及护理,嘱患者情况允许的话患者要参加康复功能锻炼,护士教给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锻炼患者的腰背肌和腹肌功能,注意在锻炼中保护腰部,注意锻炼安全,预防意外损伤。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针对性的运动计划,从在床上做抬腿锻炼、仰卧起坐开始,慢慢增加运动量,嘱患者要随时注意保护腰部。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两周后腰间盘突出症恢复情况,优秀: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患者可日常活动正常,良好: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患者可日常活动明显改善,需他人协助。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患者日常活动完全依赖他人。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

2结果

两组腰腿痛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腰腿痛VAS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腰腿痛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腰椎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腰椎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致神经根、马尾神经受到压迫,或炎症细胞因子刺激神经,引起腰腿痛、肢体麻木及无力等症状。该病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产生疼痛分为三种学说:机械压迫涉神经根、化学性神经根炎性学说及自身免疫学说。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是肾经气亏虚、腰府失养,不荣则痛;或外伤、劳损及风寒湿热诸邪入侵,壅阻经络,气血不通则痛。因此临床治疗时宜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中医骨伤疗法是中医特色物理疗法,是基于脊柱“筋出槽骨错缝”核心病机理论提出的正骨手法及理筋手法。正骨运用旋扳法、拔伸手法等进行整复;理筋利用推法、按法、拿法等松解手法松解腰椎周围软组织,具有散瘀止痛、活血通络的作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通过对腰椎部进行推、拿、按等松解周围软组织及肌肉痉挛,能缓解腰椎疼痛程度。同时中医正骨手法可将机械能转为热能,促进机体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局部炎症的充分吸收,减轻肌肉痉挛症状,加快组织修复过程,达到治疗目的。另外利用旋转扳法,根据体型调整旋提手法,能改善小关节错位、缓解关节肌肉组织粘连及滑膜嵌顿。中医拔伸手法利用瞬间拔伸手法调整紊乱关节结构,消除椎间盘内压力,缓解椎间盘突出及膨出,调整腰椎关节力线,重建椎体及椎管内容物关系,调整腰椎静力与动力的平衡,并能松解交感神经根处粘连,促使腰椎功能恢复。腰部脉冲是利用脉冲电流持续刺激,改变肌肉组织内离子分布,能改善神经肌肉的痉挛及紧张感,促使血液循环恢复,调整机体兴奋性,达到镇痛止痉、消肿消炎的目的,并能促进组织再生。同时脉冲刺激肾俞、八髎穴等,有补肾强腰、疏经通络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骨伤手法联合腰部脉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可改善腰椎功能,缓解机体炎症反应,减轻腰椎疼痛。

参考文献

[1]戚艳,崔荣荣.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1):84-87

[2]胡殿磊,胡元春,胡弼尧.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治法新论[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6):871-874

[3]罗莎,李军文.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17,49(8):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