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维班组技术培训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3
/ 2

变电运维班组技术培训研究

崔旭东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摘 要:分析了班组技术培训的重要性,介绍了现在变电运维班组技术培训的要求和常见形式,分析了班组培训在计划编制、执行过程中发现和遇到的问题和通病,提出了提高班组技术培训效率的几种想法,如师带徒、运用多种培训方法和手段、差异性制定培训计划等。

关键词:班组;技术培训;变电运维

变电运维班组作为供电企业最基层的工作组织之一,是安全生产、运行维护的最终执行机构,是供电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班组成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变电运维水平的高低,是关系到电网能否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开展技术培训是提高班组成员技术水平最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对变电运维班组技术培训进行探讨和研究.

1 变电运维班组技术培训的要求和常见形式

1.1 培训的要求

班组一般由班长或技术员(专业工程师)以“两票三制”的执行为核心内容,结合班组实际情况制定班组技术培训计划,并落实执行及做好记录.培训计划应结合工区和单位培训计划编制,采用“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班组培训重现场讲实效.

通过技术培训使员工熟练掌握和正确执行调度、运行、安全规程和运维管理等各种规程制度,熟悉所辖变电所典型操作、现场运行规程;掌握所辖变电所一二次设备运行方式和主接线情况;掌握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运维、维护、倒闸操作及注意事项,并能根据设备运行和巡视情况;掌握设备健康状况、缺陷和薄弱环节;能正确、迅速地完成各项倒闸操作任务,熟知操作目的,掌握各种设备操作要领和技巧,简单处理操作中出现的异常;发生事故和异常时能根据相应规程制度和后台监控报文、光字牌、继电保护、故障录波器的动作情况正确判断故障范围,并能做到迅速、正确地处理事故.

1.2 培训的常见形式

反事故演习是由技术员组织,根据设备实际运行情况提出,结合季节性特点和班组生产任务,针对设备可能要发生的异常或事故进行处理,模拟演练,每季开展一次.目的是提高运维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好事故预想,检验值班员对有关设备事故情况下的保护动作情况、故障隔离、恢复正常供电的熟悉程度;检验运维人员对运行方式和相关设备操作熟悉程度;检验运维人员在操作和事故处理过程中执行规章制度的规范情况.

事故预想是由当值值长组织,根据设备状况提出针对设备可能要发生的异常或事故进行处理的方法.每月由技术员对事故预想情况进行点评,发现问题,及时讲解.技术问答每人每月1题,由班组成员相互提问解答;规程考试每季一次,内容包括现场运行规程、调度规程、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等;由于现在推行计算机开票,手工开操作票每季至少一次.在职自学主要以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操作技能、生产规章制度和运行规程等为主要内容,方式比较灵活.

2 变电运维班组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运维站所辖变电所运行年份跨度大,设备种类繁多,一次设备从传统的AIS逐步被集成化的PASS、GIS所替代,传统电磁、电容式CT、PT也向光电式互感器发展;操作方式上也实现了由手动操作向电动操作、遥控操作及程序操作的进步;保护监控系统既有智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也有常励磁继电器保护变电站;防误装置也与JS程序锁和微机防误装置并存;在一段时期内班组技术培训所需要涵盖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培训工作量大.

班组成员的年龄跨度大,业务技能层次参差不齐.一个年龄层次合理的运维班,既有新进单位的大学生,也有五十岁左右的老同志,还有四十岁左右的业务骨干.学历层次有全日制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有技校毕业的,也有高中和初中毕业的.业务水平方面,老同志运行经验丰富,但对数字化变电站、GIS设备等新知识接受能力弱,对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低;新进单位的大学生理论素养高,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适应性好,但实际动手能力弱.开展无差别培训,由于针对性不强,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企业实现集约化管理需要员工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效能.随着“三集五大”的推进,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使得员工生产压力剧增,工作量加大使得员工空余时间被大量压缩.教育培训、竞赛考试纳入同业对标也使上级培训考试安排明显多,工学矛盾十分突出.在班组技术培训中由于师资力量匮乏,教材、设施短缺,培训手段单一,使得伪造培训资料和记录时有发生,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3 变电运维班组技术培训改进

针对变电运维班组结构、人员年龄层次、文化层次、主观意愿、培训的知识面、生产压力繁重等特点,班组培训应补短培优,重实践,求实效.按照木桶理论,一个班组整体业务技术水平的高低由业务水平最低的员工决定的,因此为了确保班组安全生产年度目标,必须提高班组成员中的短板.变电运维培训点多面广,每个人的个人素质、文化、家庭情况不尽相同,参加培训既要花时间,又要花精力,故不可能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为精英.因此在培训中,对求知欲强、主动性好、接受能力强的成员,倾斜培训资源,工作中多压重担,尽快把他们培养成为班组业务骨干.目前班组培训中卓有成效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3.1 “师带徒”培训重实效

“师带徒”培训是一种常见的传统培训手段.由于没有明确师徒职责和义务,往往留于形式,完成师徒结对后师徒均没有履行各自的责任.班组的专家人才是班组最优秀、经验最丰富的员工,明确班组专家人才必须开展“师带徒”培训,与新进大学生签订《师徒结对协议》,规范传统的“师带徒”培训方式,由师傅制定徒弟的培训计划,定期检验培训成果.通过专家进行传、帮、带,使新员工在短时间内掌握该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完成从学生到电力工人的角色转变.

3.2 灵活运用多种培训方法和形式

反事故演习密切结合班组月度、季度生产计划,以班组大型操作和改扩建工程、电网重大风险检修模式作为演习的题材,通过演习查找特殊运行方式下系统的危险点和薄弱环节,提前进行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与应急演练结合,宜采用“无脚本”方式,校核事故处理流程和人员事故处理能力。

3.3 差异性制定培训计划

从年度培训计划制定抓起,不搞培训内容和形式一刀切.培训计划制定结合班组年度生产计划和工区、局年度培训计划,根据班组年度检修计划合理编制班组的技术培训内容,培训工作为生产服务,培训内容重生产现场.培训计划量的编制结合班组的月度生产任务和外出培训量,错峰进行,尽可能不占用大家休息时间.同时培训计划分类编制,对培训对象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定制群体培训套餐.老同志培训重实用性;新进大学生培训重系统性,发挥其年轻、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潜在的技术骨干培训重全面性,让他们担任改扩建、新建工程现场启动负责人,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

3.4 建设变电运维实训基地

确保倒闸操作安全是保证企业生产安全至关重要的环节.倒闸操作作为变电运维班组的核心工作,本质上要求运维人员实际操作行为符合规范要求,对操作流程和各类设备元件的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不是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同时为构建集约高效的现代电网生产管理系统,企业提出了由变电运行人员实施运维一体化项目的目标.为保证运维一体化项目安全有序推进,必须对原有变电运行岗位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变电运维一体化各项工作,实现变电运维岗位角色的转换.变电运维一体化各项工作其培训核心在于提高变电运维人员的动手能力,在注重理论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岗位实训得到有效提高.

4 结 语

抓好班组成员的技术培训是班组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证.通过高效、实用、丰富多彩的班组培训,切实提高班组成员的业务水平,规范大家的行为习惯,有效杜绝各类误操作的发生.电力系统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培训中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涌现,唯有不断探索和寻找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和手段,才能切实做好班组的技术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曾之贵.基于电网变电运维风险与技术检修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4,1:69-70.

[2]李博.变电运维中隐患风险分析与应对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4,2:461.

[3]邓建成.变电运维工作的安全风险分析与管理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3,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