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3
/ 2

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刘建贵

遂川县雩田镇中心卫生院 江西省 吉安市 343100

摘要:新时代的发展环境下,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医疗课程,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从目前整体发展环境上来看,我国医生人数紧缺,临床实践教学严重不足,当务之急是要筹建医学课程中心、制定科学考核机制、通过各种人才实践培养模式,提高医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医学老师的授课质量。

关键词:新时代;医疗;专业;质量

目前,我国整体的医务人员素质与医疗水平有待提高,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满足人们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家发改委于2010-2013的三年时间中,在国内各高等院校开展免费定向全科医生培养工作,为我国社会的基层中输送大批医学人才。在这种大发展环境下,各个高校都开始进行了人才模式创新培养途径,本文根据探索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梳理和分析,明确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总结经验去更好的培养全科医学人才。

  1. 明确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在积极探索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式上,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对临床医学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包括保健、康复、预防等基础理论,能够和团队进行高效合作,终身学习的全方位复合人才[1]

  1. 改革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

  1. 构建科学医疗课程体系,体现医疗教学特色

在医疗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课程设置的结构要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人文”原则,构建多学科结合的医学教学模式,使其能够让医学生全面的成长,在课程设计上,一共可以分为十个学期,英语与计算机贯穿在每个学期中,公共基础课程由易到难(集中在一学年和二学年)进行排列,三学年、四学年五学年集中培养临床医学。对医学课程的实践进行强化,另外其余人文类和社会类型的科目,也要进行合理安排,在掌握基础的只是的同时,全面提升自己的中和素质,将专业基础课纳入整体课程的规划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构建临床医学实践模式,提高临床医学实践能力

不仅是在临床医学的课程设计上,在其余的课程设计上,都可以分为实践和实习两大块,医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把握的,对于高校来说,新生在刚入学的时候,要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见习,熟悉学习环境、建立初步医学理念,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除了需要做一些基础准备工作外,高校在教学环节当中,要进行多学科的具体结合,例如临床见习和病区查房相结合、见到病人,根据病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手头掌握的资料,分析出病种,在多学科的集合过程当中,学生的见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会有所提升。除了学校的努力外,学生也要自发进行努力,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自己所在的地方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将学到的知识用在社会生活中。

在其他方面,调高临床医学实践能力和医院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近几年,学校在积极的探索和医院的合作,通过签署人才培养协议,为医院输送优秀医学人才,同时还要加强老师的专业素质[2]

  1. 完善规划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用所学到的医学知识去服务社会,也就是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医学生的学习除了在学校外,还可以将理论课程进行线上(网络)拓展,让师生能够进行数字化学习。学习态度最主要的就是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线上教学或者线上资源的拓展,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去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1. 设立科学人才评定方法,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在高校培养医学人才的过程中,虽然成绩能够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是单看成绩显得过于单一,无法衡量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必须要设立一个客观评价标准,形成以成绩为主,多种评价方式并存的评价制度。具体可以通过课程考核、实习考核、毕业综合考核三个方面进行衡量,这样更能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1. 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中的经验总结

  1. 领导高度重视医学人才培养,基础保障设施准备充足

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领导需要高度重视,在学校的组织架构上必须要设立领导小组,对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使其余项目能够高效的开展。在基础医疗设施的保障上,要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社会各界的捐助,帮助医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去学习医学知识,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

  1. 需要加强教学质量的控制,提高医学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总结中,学校要对课程质量进行把控,拒绝教师水课的现象发生,对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教学环节都要设定一个明确详细的标准。以科学知识为内容,以实践知识为骨架,让老师和学生全面的参与进来,以此双向进行能力的提升[4]

结语:全科人才医学培养的前景和路途,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的进行努力、发展和补充,这与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不开。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领导的高度关注、医学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为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蒋培余,沈志坤,陆永良,卢东民,吴康丽,吴勤生.浙江省首批定向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16,14(19):2121-2124.

[2]黄星.基于CIPP模型的广西高等医学院校订单式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

[3]姚金光,黄忠仕,陆云地,黄政月,黄照河,黄昌盛,黄秀峰.民族地区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06):932-933.

[4]刘学政,王小飞,曲巍,郭喜良,崔洪雨,萧鸿.以服务基层为导向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03):28-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