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室温调节的供热运行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9
/ 2

引入室温调节的供热运行方式

韩渤然

北京新城热力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1117

摘要: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居民对供热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对能源节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传统供热控制都是对供回水温度的控制,无法实时关注居民用户侧实际温度。这样就使得居民侧温度冷热不均,近端用户热,远端用户冷;热端用户开窗通风,冷端用户不停投诉,供热企业无法彻底解决管网热平衡问题,不得不加大供热力度,对热量造成极大的浪费。现在多数的供暖企业利用室外温度作为参考,通过调节居民管网的供水或回水温度来控制供热量,利用人工测温来检测供暖效果,再通过人为调节管网水流量达到管网供热平衡,实现理想供热。但这种方式并不理想,无法解决管网水利失调问题,,也无法根据居民的实际室温来指导调控,做到按需供热。

关键词:室温调节;供热;方式

1、引入室温参与调控的必要性

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居民用户满意是供热调控的最终目的,而室内温度随供热管网调控实时变化,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室外温度、不同光照强度时,居民对供热的要求也不同。人工测量室内温度存在较严重的滞后性,无法做到实时测温并针对反馈情况进行指导调控。这就使得供热调控普遍存在滞后性和不准确性,因此引入室温调节就显得更为重要。

2、室内温度的采集与处理

室内温度需要通过现有科技进行自动采集,这样可以使数据更加准确,时效性强,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工成本。现在通用的室温采集装置有很多种,可以按照意愿自由设置发送周期,并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通讯,发送到数据中心,节省安装成本和维护成本,并赋予室温数据强大的实用性。

室内温度会受住宅朝向、保温结构和太阳辐射等因素影响,所以需要采集住宅温度时,要将温度采集器放在厅室靠近中间,无光照辐射位置,并且需要将多个温度数据进行筛选计算,得到一个代表室温,用代表室温作为供热效果的参考依据,来指导供热调节。温度数据筛选时,首先要剔除报停热用户、空房热用户和采集器故障的室温数据,然后将剩余的热用户室温数据计算出室温方差(室温方差的公式为:D(X)= E[(X-E[X]) ] ^2,其中X代表室温数据,D(X)为室温数据的方差,E(X)为室温数据的均方差)如果室温方差满足预设定方差值,则将室温的均方差值作为代表室温;如果室温方差不满足预设定方差值,对管网的水流量进行调节,再次计算室温方差,直到满足预设定方差值,得到代表室温。

当所有用户室温趋于一致时,表示二次网已完成管网水力平衡的调节。这种平衡不仅仅简单的水流量平衡,更重要的是对于供热量和热损失量差值的平衡调节,水流量和热量达到平衡才是供热行业要达到的理想平衡目标,才能真正的做到节能降耗。

3、室内温度引入供热控制

主流的供热控制方式有控供水温度方式,控回水温度方式和控供回水平均温度的供热方式。这三种供热方式都以室外温度作为参考,根据室外温度的高低进行适量调节。这种调节方式都只是定性调节,当室外温度变化时,需要调控工人根据实际经验,对设备进行,实现供回水温度升高或降低。但这样的调节方式没有将供热调节上升到定量调节的层面上,调控人员的经验和调控方式不同,最终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们要对供热进行量化,并得到供热量、室外温度、室内温度的对应关系,这样就可以做到精确地供热调节。

当室外温度为TW1,代表室温为TO,设定目标温度为T1时,根据公式Q=Cm(T1-TO)(C为空气的比热容)可计算出所需热量的增量ΔQ,再结合室外温度为TW1所需的标准供热量Qw=K*TW1+B(参数K、B分别为曲线的斜率、截距,取值根据建筑物的保温结构和供暖方式确定),得到 T1时刻的供热量Q1=Qw+K*ΔQ,然后采用PID算法,针对Q1热量计算出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从而完成室温稳定调节。

室外温度TW1逐时变化,设置每间隔10分钟上传一次实时温度;代表室温TO受建筑物保温结构、光照和室外温度影响,变化速度相对较慢,设置为0.5小时检测上传一次;控制器根据室外温度和用户室内温度实时计算所需热量;热表安装在二次管道上,实时采集用户侧瞬时供热量,并采用PID算法得到电动调节阀开度,完成供热调节的定量的控制。

4、供热控制实践

为验证室温引入供热控制的可行性,对供热面积2306.74平米公司办公楼供热系统进行改造,将原有依据室外温度控制的地暖供热系统引入室内温度,并通过喷射泵混水调节来对供热量进行调节,实现办公楼室内温度平稳控制。

图1为办公楼热力管道入口系统图,为电动可调行喷射泵,它作为混水装置,将供水与回水混合,可以根据改变混水温度和流量来调节供热量;为热表装置,可以实时监测瞬时流量和瞬时热量,并反馈给控制器,通过PID算法实现对供热量的调节。

5ef98bfcf218b_html_d244feb9d7a86cd3.gif5ef98bfcf218b_html_d38f4d1b2d2cb332.gif5ef98bfcf218b_html_c66f21dddc1e8096.png

图1 办公楼热力管道入口系统图

图2为办公楼温控测点安装位置,在图中①、②、③、位置安装LORA无线温度采集器,对办公楼的就地温度进行采集,并反馈到控制系统,计算得出代表室温,参与系统控制调节。

5ef98bfcf218b_html_3e094bbe51b6db84.gif5ef98bfcf218b_html_3e094bbe51b6db84.gif5ef98bfcf218b_html_3e094bbe51b6db84.gif5ef98bfcf218b_html_3e094bbe51b6db84.gif5ef98bfcf218b_html_3e094bbe51b6db84.gif5ef98bfcf218b_html_ee81370e89f03ed0.png

图2 办公楼温控测点安装位置

控制系统通过室内温度采集器采集室内温度,并通过LORA无线远传方式送到控制柜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器将采集到的温度进行筛选和计算,得到代表室内温度;室外温度、代表室内温度引入公式Q1= K*TW1+B+ K1 Cm(T1-TO) (参数K、B分别为曲线的斜率、截距,取值根据建筑物的保温结构和供暖方式确定; K1增益参数,C为空气比热容,m办公楼内空气质量,T1为室内温度,TO为设定室温),求得T1温度升/降到TO温度所需热量;控制器通过所需热量和热量表测得的实际热量进行比对,通过PID运算得到喷射泵动作量,并对喷射泵开度进行调节,完成供热控制。

图3为办公楼供热数据曲线。从曲线中可以看出,办公楼的瞬时供热量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整;室外温度在-5℃~10℃平缓交替变化,瞬时热量根据室外和室内温度的变化实时调整,当室外温度快速升高,光照强度增强,导致室内温度快速增加时,喷射泵开度减小,供热量降低;当傍晚光照强度降低,室外温度下降明显时,喷射泵开度增大,供热量增加;根据办公楼的供热需求量,系统控制实时供热量在0~85KW之间变化,保证室内温度在设定温度值(20℃)上下浮动,误差不超过1℃(实际室内温度19.6℃~20.8℃之间变化)。

5ef98bfcf218b_html_e0bd99f1b96052c5.png

图3 办公楼供热数据曲线

由于公司办公楼的玻璃窗面积较大,且公司员工上下班时间固定,所以太阳辐射、人体散热和办公设备散热等因素对室内温度的影响也相对突出。因此可以总结出,在控制系统正常、控制参数准确、控制调节到位基础上、将室内温度引入办公楼供热调控的方式是切实可行的,并将供热以控制供热量的方式精细的展现出来。引入室温调节的运行方式不仅做到了室内温度稳定,还可以根据外在因素的变化进行自主调节,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5、拓展实践

为对比验证将室温引入供热调控的可行性,对办公楼采用多种控制方式,并进行对比分析。

因为多数供暖企业通过控制用户侧供回水温度来实现供热调控,所以将室内温度、室外温度引入公式TP0=KX+B+K’(TN1-TST)(参数K、B、K’分别为曲线的斜率、截距和温差系数,取值根据建筑物的保温结构和供暖方式确定,TST为设定室温,TN1为代表室温),控制器通过公式计算得出供回水平均温度设定值TP0,并通过PID调节方式计算出喷射泵开度,控制喷射泵混水比,调节供水温度;温度传感器采集得到供回水温度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接受反馈信号,完成控制。

图4为拓展实践数据曲线,从曲线可以看出,供回水平均温度随室外温度而变化,当室外温度降低时,供回水平均温度升高,当室外温度升高时,供回水平均温度降低。室内温度变化平稳,基本在18.6℃~20.4℃之间变化(设定温度19.5℃)。

5ef98bfcf218b_html_d5adf32584edf618.png

图4 拓展实践数据曲线

6、总结

在节能降耗的基础上,室内温度的平稳调节是供热行业的最终目的,只有做到平稳才能节能高效。现在科技发展迅速,通讯方式也快捷便利,不少供热企业将室内温度进行采集,但仅作为供热数据参考,很少有企业真正将室内温度参与调控,是因为其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并且环境中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但通过实践证明,室内温度可以经过修正后,引入供热控制系统,并指导供热调控,取得良好的供热效果。

引入室温参与供热系统的调控,不仅可以解决管网热力失调的问题,还能利用居民侧室内温度,对居民是实际用热需求进行量化,反过来指导供热生产,使供热调节精细化,为进一步节能降耗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