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循证护理在血管外科介入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4
/ 2

探讨循证护理在血管外科介入患者中的应用

蔡康艳

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摘要目的讨论血管外科患者实施介入手术时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32例血管外科介入术患者进行研究,对以上患者均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护理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为2例,发生率为6.25%,另外和护理前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护理后的满意度为96.88%,明显高于护理前的81.25%,(p<0.05)。结论: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施以循证护理,保障患者的健康,加速其恢复。降低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临床意义重大。

关键词血管外科介入术;循证护理;临床效果

血管外科介入术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包括动脉造影、支架植入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但该治疗方式也存在一定风险,术后并发症较多,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为探究循证护理在血管外科介入术后的效果,2018年1月-2020年1月间本院血管外科采用循证护理方式护理介入术后患者3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间收治的32例血管外科介入术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患者均经CTA(CT血管造影)或ABI(踝肱指数)等检查证实患有血管外科疾病;患者无相关施术禁忌症,入院后均接受介入治疗;患者无精神、意识障碍,知情且志愿参加本次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1.3±11.6)岁. 1.2方法 1.2.1建立循证小组:由护士长、护理人员组成循证小组,并且医院的相关部门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循证护理理论、操作细节、具体实施流程等相关知识,让小组成员对循证护理模式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护理的顺利实施。 1.2.2 提出循证护理问题

循证护理小组参照循证护理的要求、患者的病历资料、病史以及病情等提出循证问题,包括患者的心理压力大、疾病知识了解少、并发症发生率高等。 1.2.3 寻找循证实证 提出循证问题后,让小组成员积极参加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并能对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数据检索;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循证问题进行对照研究。 1.2.4 实施循证护理

结合患者的病情与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包括:(1)基础护理,护理人员严密的观察和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心率等,强化血氧饱和度监测与心电监护,有异常则及时通过医生。准确的记录患者的各项检测数据,并且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测[2]。(2)治疗前健康教育,术前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介入治疗方法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循证护理方案,保障护理服务的持续性与全面性;方案制定后由患者的主治医师同意后于介入治疗术后开始实施,并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完善;进行介入治疗前开展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介入治疗方案、意义、流程及配合要点,树立患者正确认识,并提高治疗配合度。术后向患者说明护理与观察要点,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提高患者自我防范意识[3]。(3)心理护理,患者在得知自己患者此疾病时,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这时护理人员应分析患者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尤其对年老的患者更要有耐心,态度和蔼,语言使用得当,达到最佳的心理安慰效果,指导患者学会控制情绪,能做到积极配合治疗,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和紧张,调整心态,减轻精神压力,始终保持心理平衡[3]。 (4)治疗前准备,由于术前需要禁食,针对于年龄较大或者较小的患者,会忍受不了长期的饥饿,所以护理人员应视实际情况合理缩短术前患者的禁食时间。实施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给予患者一些半流质食物,给予患者一定营养支持,避免营养、血容量的不足。 (5)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手术情况,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如发现异常要及时的告知医生。(6)术后病情护理,介入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检测患者的血压、心电图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 (7)并发症护理,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疼痛、尿潴留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要定时巡视患者,针对于出现要疼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予以患者腰部按摩,指导其舒适的体位,同时予以其舒缓的音乐、报纸等分散其疼痛感,叮嘱患者要多饮水,加速造影剂的排出,针对于难以排尿的患者,则可予以相应的导尿术进行治疗[4]。(8)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保证患者病房的安静与整洁,定期通风,保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患者受到强光和噪音的刺激,尤其是夜间,应保障患者的睡眠质量。(9)穿刺部位护理,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穿刺部位血肿、出血或发生假性动脉瘤等情况不容忽视。因此需要在穿刺时选择合适的压迫点,同时术后准确评估患者失血量,密切观察患者伤口状况及动脉搏动状况,另外指导患者卧床期间合理使用腹压,如排便、咳嗽时按压伤口,降低穿刺部位压力,避免出血,若患者出现局部血肿,应对血肿情况实施动态观察,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前后患者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患者为2例,其中主要为血管痉挛,发生率为6.25%。 2.2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1.25%,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1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n%)】

时间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护理后

32

17

14

1

96.88

护理前

32

14

12

6

81.25

X2

1.256

P

0.05

3讨论

血管疾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属于循环性系统病症,其发病率逐年递增,死亡率也一直居高不下。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凭借其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利于恢复的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需要注意的是,接受介入治疗患者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治疗及预后极为不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有效护理,帮助患者减少、避免并发症发生,是护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所在[5]。随着近年来护理工作领域的发展与完善,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护理效果。循证护理是新形势下临床医学与护理有效结合的新型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娴熟的护理技能与丰富的疾病知识,以患者病情为基础,结合临床经验、病情特征、评估结果及患者需求制定针对性、预见性护理方案,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治疗安全性[6]。循证护理从临床实践中所产生的护理问题出发,在计划护理方案时,把科研结果、护理需求和临床经验结合,获得实证,将其视为护理根据,保证直接经验以及间接知识的综合利用,能够有效利用资源实施决策,获得最佳的护理结果。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血管外科介入术的临床护理中,可发挥良好效果,对于护士而言,有助于提升其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患者而言,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通过本文研究可得出,护理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为2例,发生率为6.25%,另外和护理前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护理后的满意度为96.88%,明显高于护理前的81.25%,(p<0.05),说明针对于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时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保障其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健康,提高其满意度。

综上所述,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施以循证护理,将护理工作的性质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护理人员通过分析引患者的相关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保障患者的健康,加速其恢复。降低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临床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张建玲.血管外科介入手术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6):301-301. [2] 杨丽娟,田小园,刘晓波,等 .循证护理对经皮冠脉腔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J].河北医药,2012,34(1):151-153. [3] 丁春芬,张霞,蒋华 .循证护理预防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造影剂肾病的意义 [J].临床合理用药,2012,5(5):135-136. [4] 冯淑娴,李琲,张亚娟 .循证护理在预防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J].职业与健康,2011,36(8):941-942 [5] 李鑫,肖向莉,张欣,等.循证护理在预防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 经 反 射 中 的 应 用 [J]护理研究,2015(22):2805-2806. [6] 李玉兰,邓鑫.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3,166(15):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