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与途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9
/ 2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与途径研究

江培雄

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劳动的价值、歌颂了劳动的伟大,指出要加强对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与途径探寻,结合“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等教育理念,并在劳动教育中采取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劳动分享等教学模式,以此全面达成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目标定位;发展途径

一、前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关注着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中小学劳动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通过劳动教育的开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魄,还能够使学生们克服“娇”“骄”二气,进而养成学生正确的劳动的态度、习惯和观念,形成一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劳动精神。因此,中小学校应当重视劳动教育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劳动的平台与机会,使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进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二、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

(一)理解劳动内涵与内容

部分人会将劳动教育当作解决学生愿意劳动的一种手段,其实不然,劳动教育的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新时代劳动的内涵与内容,体会到多种劳动的实际意义,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精神[1]

(二)培养生活经验与技能

心理学者会将技能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动作技能,二是心智技能。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能够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职业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为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简单来说,劳动教育不仅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同时也利于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能够接受到良好的职业启蒙教育。

三、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途径

(一)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中小学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需要先进行课堂导入环节,在带领学生参与到具体劳动实践活动中之前,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想要立刻加入到劳动活动中[2]。例如,教师进行劳动教育《锄地劳动实践》时,可以先创设相关的劳动情境,“在作物生长中,土壤起到什么作用?”,启发学生发散性思考,从而得出“固定作物、根系生长、供氧、供水、供肥”等答案。“怎样才能让土壤具备保水、保肥、促进根系生长的能力呢?”,如海绵体,吸水时既可保持原来形状又能吸住水份,引导学生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土壤具备这样的功能呢?“结构?” ,是的,土壤良好的结构可以保持一定的水、肥、氧,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生产效果,并防止水肥流失污染环境。土壤形成良好的结构,需要人类对土壤进行锄地、松土。当学生了解锄地的意义之后,促使学生劳动的主观能动性生成,使学生形成浓厚的参与兴趣,进而主动加入到锄地活动中。

(二)运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果蔬以及粮食等农作物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必需的生活资源。多数中小学生对农作物的认识不多,对农作物为什么需要施肥,施什么肥料更知之甚少,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参与到相关的作物施肥活动中,能够使学生领会有机肥对于农作物生长、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农耕劳动的艰苦,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珍惜劳动成果、尊敬劳动工作者[3]。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同学们分组进行劳作。例如,在开展劳动教育《作物施肥》活动中,当学生对抬不好粪水而信心不足时、学生不想承担更多的劳动任务而拖拉时,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教师及时公布每个小组的施肥桶数,抓住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特征,激发其挑战自我,挑战纪录的兴趣,从而在自我的激励下完成劳动实践,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合作意识,还可以使学生明白劳动成果得来不易,形成一定的担当意识。

(三)注重活动评价,增强学生劳动体验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使学生在启发中感悟到劳动教育的涵义,进而显现出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凸显劳动教育的融通性。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劳动的整个过程,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劳动情况进行评价与总结,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与魅力[4]。例如,当劳动教育《摘木瓜活动》把木瓜送到食堂结束后,教师需要总结学生的劳动情况,抓住闪光点去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小组互评或者是自评的方式,调动活动的氛围,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后,教师让所有学生回忆摘木瓜的部分劳动场景,让学生畅谈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并从中感悟劳动快乐,增强学生的劳动情感体验,在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精神。

四、结论

总而言之,新时代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十分重要,对于中小学生的品质培养以及人格塑造有着直接的作用。因此,中小学应当了解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积极为学生们创造劳动的机会,使学生感受的劳动者的良好精神,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以及价值意义。同时,中小学在开展劳动教育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爱好,选择符合学生发展的劳动内容,使学生的劳动精神以及奉献精神得到提升,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为学生今后成为高水平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清涛.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化: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教育导刊,2020(04):21-27.

[2]沈小碚,王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演进及其未来展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4(03):79-93.

[3]张贺丽.菏泽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效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20,42(01):53-57.

[4]应斌,林杰.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0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