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急危重孕产妇院内转运中的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9
/ 2

产科急危重孕产妇院内转运中的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

刘丽霞

西峰区人民医院   甘肃庆阳 745000

【摘 要】目的:分析产科急危重孕产妇院内转运中的护理风险,探讨解决对策。方法:自本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需院内转运的急诊高危孕产妇40例作为观察样本,依照硬币法分为甲组、乙组,各20例,甲组分析护理风险后,开展预见性护理,乙组直接开展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甲组比乙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且两组别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和明确产科急危重孕产妇院内转运中的护理风险,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策,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提高转运安全性。

【关键词】护理风险;急危重孕产妇;产科;对策

对产科急危重孕产妇而言,因为病情较为特殊,所以潜在的危险性较大,院内转运过程中,救治效果往往与风险是并存的状态。产科急危重孕产妇之所以会涉及到院内转运,主要是为了更明确的诊断即救治,或受到检测治疗设备的限制性,必须向相关科室转移,而转运期间环境、设备、仪器、人员因素等均会让转运风险增加,危及孕产妇生命安全[1]。成功且安全的完成院内转运工作,对降低急危重孕产妇的转运意外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死亡率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自本院需院内转运的急诊高危孕产妇40例作为观察样本,现给予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自本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需院内转运的急诊高危孕产妇40例作为观察样本,依照硬币法分为甲组、乙组,各20例。甲组:年龄21-38(26.4±2.5)岁;8例产后大出血,2例先兆早产,3例前置胎盘,1例出血性休克,6例脐带脱垂;乙组:年龄22-39(27.5±2.6)岁;7例产后大出血,3例先兆早产,4例前置胎盘,2例出血性休克,4例脐带脱垂。两组的一般资料行比较,差异均衡,P>0.05,可给予此次对比。

    1. 方法

甲组首先分析转运过程中的常见护理风险原因,主要有医护人员因素、转运制度及流程因素、转运前风险评估因素、转运过程中病情变化因素、药品及设备因素等。再制定和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内容如下:(1)转运前做好评估:对孕产妇进行院内转运前需要对其循环、呼吸、神经系统等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对其宫缩、阴道流血、胎心胎动等加以监测,预见性考虑转运的整个过程中潜在哪些风险,提前将准备工作做好,保障母婴安全;(2)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工作:负责护送的人员需要依据孕产妇实际病情,合理安排担架、医护人员,要求转运的医护人员抢救经验丰富、应急处理能力强;以孕产妇实际需求将急救仪器、药品等准备齐全,确保仪器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药品数量、质量符合标准;转运之前需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实际病情、为何转运、途中常见风险、应急方法等,得到家属的签字同意;转运前同接收科室进行电话交流,交代患者的病情,叮嘱科室将准备工作做好,待一起准备好后才可转运;(3)加强转运途中的监护:转运过程中护士必须全程在孕产妇头侧站立,密切关注其胎心、阴道流血、瞳孔、意识变化等,做好记录。转运时确保各管道畅通无阻,禁止折叠或受压,给予孕产妇实时安慰、鼓励,以减轻其不舒适感。出现病情突变的情况需要即刻抢救,向附近科室、急诊科发出通知,请求协助,赢得充分的抢救时间。转运过程中给予乙组的为常规护理,期间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大幅度的颠簸,快速将其送往相应科室。

    1.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院内转运期间供氧中断、管道脱落或阻塞、转运途中分娩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 统计学评析

本次实验中的全部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22.0来完成处理,计数资料行表示所用的为(%),对比予以x2检验,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甲组比乙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两组别在数据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

组别

供氧中断

管道脱落或阻塞

转运途中分娩

不良事件

甲组(n=20)

1(5.0)

1(5.0)

0(0.0)

2(10.0)

乙组(n=20)

3(15.0)

3(15.0)

2(10.0)

8(40.0)

x2

4.8000

P

0.0284

3 讨论

妇产科急危重症孕产妇所表现出的病情特点为复杂多变、进展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高、转运中风险多等,对其进行转运时,负责的医护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风险防范意识,密切进行观察,积极开展抢救,做好预见性护理,以免转运途中高危孕产妇出现意外情况,切实提升急救护理质量[2]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可知,高危孕产妇转运过程中之所以存在较高的风险,同医护人员、转运制度及流程、转运前风险评估、转运过程中病情变化、药品及设备等诸多因素具有密切关系[3]。明确以上因素后,采取预见性护理,于转运前提出急诊高危孕产妇进行院内转运时已经出现或潜在的各种护理安全问题,对护理重点进行确定,积极采取防治措施,有利于防止发生差错事故,确保护理安全。通过预见性护理,可以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促使被动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主动的,及时发现、处理、解决问题,提高急诊救治水平,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缩短转运事件,进而减少转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保障治疗质量[4-5]

本实验发现,甲组比乙组院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即P<0.05。由此表明,分析和明确产科急危重孕产妇院内转运中的护理风险,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策,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提高转运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邱雪薇,徐建辉.妇产科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安全急救与护理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3):149-151.

[2] 黄丽芳.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急救方法以及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3):218-220.

[3] 靳海宏.分析总结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急救方法以及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4):274-276.

[4] 徐春景,李君琴,吴淑芳.产科急危重孕产妇院内转运中的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4,13(09):872-874.

[5] 黎建梅,林丽珊,庄炯宇.风险管理在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8,16(13):1661-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