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和评估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9
/ 4

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和评估探讨

康明星

民航中南空管局培训中心 广东广州 510407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提出的空中交通安全电子人员基于胜任能力的培训和评估的方法;主要探讨了在民航中南空管局通信导航监视专业的培训中应用该方法的可行性,并给出了一个具体应用的示例。

关键字:胜任能力、绩效、培训、评估

基于胜任能力的培训和评估是目前国际民航组织建议的标准化的培训程序,ICAO/EASA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面向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与评估体系。目前CAAC民航电信人员的培训和评估主要以执照管理方式为主,资质能力排查刚刚起步;虽然培训类型基本上符合ICAO的培训类型,培训要求也基本相同,但是目前国内培训未引入基于胜任力的培训。

本文提出了中南空管通导运行单位对员工开展岗位胜任能力培训和评估时应遵循的原则和程序。主要内容包括胜任能力框架的制定,培训和评估流程,评估和证据指南;并给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和评估的示例。

  1. 中南空管通导人员胜任能力框架

胜任能力框架是岗位胜任能力评估成功开展的基础和关键。本节制定的中南空管通导人员胜任能力框架,应包括中南空管通导专业所有岗位必须具备的胜任能力的合集,运行单位在做不同岗位的胜任能力评估时,应根据岗位说明书及本单位的实际需求,选取其中的部分或全部胜任能力要素即可。

本能力框架包括胜任能力单元CU、胜任能力要素CE和绩效标准PC,如表1所示。中南空管通导人员胜任能力框架包含工程、情景意识、服务提供、协调、管理非常规情况、问题解决和决策、自我管理和持续学习、工作量管理、团队合作和沟通10个CU。每个CU下面包含若干个CE,每个CE对应若干个PC。由于版面限制,表1只给出2个CU的详细实例,表2给出了其余8个CU的定义。

表1 中南空管通导人员胜任能力框架详细示例

CU

定义

CE编号

胜任能力要素

PC编号

绩效标准

可观察到的行为

3.服务提供

确保通信、导航和监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和能力的可用和可靠性

CE3.1

监测系统

PC3.1

有效使用系统监控和诊断能力

CE3.2

分析通信、导航和监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异常

PC3.2

评估通信、导航和监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异常情况或故障的运行后果

CE3.3

实施解决方案以确保服务的持续性

PC3.3

及时地从监控切换到干预

PC3.4

恰当使用规定的运行程序

PC3.5

确保技术干预考虑到空中交通管制运行情况

PC3.6

和其他技术单位、不同的利害攸关方和空中交通管制协调技术干预问题

PC3.7

监测技术干预的执行情况

PC3.8

使用各种方法,有效管理系统异常情况和降级情况

4.协调

管理与运行利害攸关方以及其他受影响的利害攸关方进行的协调

CE4.1

协调整个系统状态和相关资源

PC4.1

和内部利害攸关方进行有效协调

CE4.2

和不同的利害攸关方协调行动

PC4.2

和外部利害攸关方进行有效协调

CE4.3

报告安全关键信息

PC4.3

根据情况,及时选择协调方法

CE4.4

协调移交工作

PC4.4

根据规定的运行程序的要求,使用通用的协调术语

PC4.5

考虑到当前影响技术团队的因素,调整协调时间安排

PC4.6

在换班和移交维修任务时,有效地简单介绍情况

表2 中南空管通导人员胜任能力框架简要示例

CU

定义

1.工程

在系统、网络和设备的开发、修改和整合方面进行合作

2.情景意识

理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当前状态,并预测未来事件

5.管理非常规情况

发现并应对与空中交通管制运行和/或通信、导航和监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和能力有关的突发事件和异常情况

6.问题解决和决策

找到并实施解决已查明的危险和相关风险的方案

7.自我管理和持续学习

展示提高绩效和保持积极参与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个人特质

8.工作量管理

利用可用资源,及时、有效、轻重缓急有序地执行任务

9.团队合作

作为团队成员进行运 行

10.沟通

在所有情况下进行有效沟通

  1. 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和评估流程

中南地区通导人员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和评估应包含以下四个步骤:

a)步骤1——制定中南地区通导人员具体某个岗位的岗位说明书;

b)步骤2——根据岗位说明书制定岗位资质说明书,将培训知识模块联系到岗位说明书中的岗位设置目的;

c)步骤3——将胜任能力单元、胜任能力要素和绩效标准联系到岗位说明书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d)步骤4——制定基于胜任能力的培训和评估计划;

  1. 评估和证据指南

对于通导员工来说,评估提供了激励和动机,并确认已经得到了学习和胜任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评估表明培训目标是否已经达成。评估的唯一目的是衡量培训人员是否已经达到培训目标和相关胜任能力。表3说明用于进行基于胜任能力的评估的原则。

证据指南提供了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观察到的特定胜任能力和绩效标准的实际例子。证据指南提供了胜任能力的评估标准。它确保教师和评估人员对绩效标准作出一致解释,并收集有效和可靠的证据。通常包括:

胜任能力检查单:用于记录在训练期间的不同阶段进行多重观察的证据。应收集足够数量的检查单,以确保培训人员表现出一致和综合的胜任能力。

评估表:详细说明了胜任能力和进行评估的条件。评估结果符合或不符合。

表3 基于胜任能力的评估原则

评估胜任能力的明确标准

这是利用中南地区通导人员胜任能力框架(表1)设定的标准,对该框架作出调整以满足本单位具体岗位的需求。

胜任能力的综合表现

这需要接受培训和/或评估的培训人员显示能与其他人员的能力进行无缝互动。只有所有必要的胜任能力都以综合方式得到展示的情况下,才能评估培训人员是否已经达到所需的能力。

有效和可靠的证据

记录有待观察的绩效标准和进行这种观察的条件,使不同的评估人员能得到相同的评估结果。

多重观察

必须进行多重观察, 以确定培训人员是否已达到胜任能力标准。

  1. 示例

本节以中南空管通导专业维护维修岗为例,给出应用第2节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岗前实习培训和评价流程的示例。

4.1步骤1——制定维护维修岗的岗位说明书

4.2步骤2——根据岗位说明书制定岗位资质说明书,将培训知识模块联系到岗位说明书中的岗位设置目的

根据岗位说明书中的岗位设置目的,联系到以下预先设定的知识模块,详见表4

表4维护维修岗培训知识模块

岗位设置目的

负责通信导航监视台站设备的巡视、维护维修和故障处置工作,准确及时掌握各类设备运行状态。当设备状态、运行环境发生变化时,及时通报技术主任岗,同时配合技术主任岗完成应急处置及所辖设备故障检修工作,保障所辖设备正常运行。

预先设定的知识模块

岗位培训要求

预先设定的知识模块

岗位培训要求

预先设定的知识模块

岗位培训要求

信息通报

设备管理

仪表着陆系统/测距设备

监控巡视

安全监督

卫星导航地面设备

故障处理

台站管理

一二次监视雷达

应急管理

信息网络技术支持

多点相关定位系统

重要保障

对外信息服务

场面监视设备

安全隐患排查

设备巡检

自动相关监视系统

危险源管理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

运行风险管理

设备数据统计分析

动力系统

设备维护

甚高频地空通信

网络安全

沟通协调

语音交换系统/记录仪

数据中心

运行分析与决策

自动转报系统

辅助信息系统

手册管理

卫星通信

对外信息服务

设备维修

数据通信

数据管理

规划建设

信息网络

大数据应用

设备更新改造

全向信标/测距设备

飞行校验

无方向信标/指点标

4.3 步骤3——将胜任能力单元、胜任能力要素和绩效标准联系到岗位说明书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将维护维修岗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联系到表1中南地区通导人员胜任能力框架中的胜任能力单元和要素,见表5(仅以CU3“服务提供”和CU4“协调”示例)。

表5维护维修岗胜任能力单元和胜任能力要素

工作职责和任务

维护维修岗胜任能力单元

服务提供

协调

日常运行

3.1

3.2

3.3

协调通报

4.1

4.2

4.3

4.4

台站、设备管理

3.2

3.3

4.2

4.4

重要保障

4.1

4.2

4.4

然后将绩效标准联系到上述胜任能力要素,见表6(仅以CU3和CU4为例)。

表6维护维修岗胜任能力要素与绩效标准的对应

胜任能力要素

绩效标准

CE3.1

PC3.1

CE3.2

PC3.2

CE3.3

PC3.3 PC3.4

CE4.1

PC4.1 PC4.3

CE4.2

PC4.2 PC4.3

CE4.3

PC4.4

CE4.4

PC4.6

4.4 步骤4——制定岗前实习培训的培训和评估计划

根据上述4.2步选择的培训知识模块制定培训计划,根据上述4.3步选择的绩效标准设计岗前实习培训的评估计划。

下面的“表7培训内容表”,展示了根据“表4维护维修岗培训知识模块”编制的培训课程。

表7培训内容表

知识模块

课程名称

提供者

知识模块

课程名称

提供者

知识模块

课程名称

提供者

信息通报

设备维修

全向信标/测距设备

监控巡视

规划建设

无方向信标/指点标

故障处理

设备更新改造

仪表着陆系统/测距设备

应急管理

飞行校验

卫星导航地面设备

重要保障

设备管理

一二次监视雷达

安全隐患排查

安全监督

多点相关定位系统

危险源管理

台站管理

场面监视设备

运行风险管理

甚高频地空通信

自动相关监视系统

设备维护

数据通信

动力系统

沟通协调

评估计划详细描述了通导人员在培训结束时,是否具备胜任能力的评估事件和工具。下面的“表8证据指南”显示了在培训结束后,所有胜任能力应以综合方式展示的可观察可评价的证据。

下表以CU3“服务提供”胜任能力单元为例展示证据指南的制作。证据指南是以上述表6中确定的维护维修岗的绩效标准为依据,根据一线运行单位的管理经验,来描述可观察可评价的能力标准。

表8证据指南(维护维修岗CU3)

CU3—服务提供

PC(绩效标准)

CS(能力标准)

PC3.1

有效使用系统监控和诊断能力

能熟练操作台站本地各类监控系统,能利用监控系统快速判断台站设备的可用性。

PC3.2

评估通信、导航和监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异常情况或故障的运行后果

能判断故障类型,故障影响范围和影响后果。

PC3.3

及时地从监控切换到干预

能及时协调可用资源,弥补故障造成的影响。

PC3.4

恰当使用规定的运行程序

能按照运维手册,熟练进行周期维护;

能按照应急手册,熟练执行应急操作;

    1. 结束语

    国外的实践表明,基于胜任能力的培训和评估能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能将培训成果最大化转化成员工岗位绩效指标的提升,提升培训成果转化率,确保在运行、管理和保障未来的航空运输系统中,有足够的具备资质和胜任能力的航空专业人员。

    本文提供了一种在中南空管通导专业实施基于胜任能力培训和评估的方法,为空管及民航其他单位的培训提供了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