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知多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8
/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知多少

郑伟

四川省武胜县中心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 6384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这种疾病对于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当它发展到严重的时候,足以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包括肺心病以及呼吸衰竭等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相关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患有慢性阻塞性疾病的人数已经超过了2.1亿,并且根据数据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人群多为40岁以上,并且这些人群的发病率竟然高达9%,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据。对于整个世界而言,包括世界范围内的医学系统来说,这无疑是对呼吸系统研究的一大挑战。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预计在2020年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致死疾病以及第五大致残疾病。除此之外,需要我们格外注意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我国的患病人数和发病率都在逐年递增,成为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第三大疾病。也正是因此,我们更要关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因为这种疾病对于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而且目前的患病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同时,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也在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医疗人员参与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抗击一线上,相信我们能够早日研究出可控制的治疗方式。但截至到目前,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的是世界公认的几种方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可能是多种环境因素与机体自身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 炎症机制 经过研究的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受到免疫系统的影响,包括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以及T淋巴细胞等在内的免疫细胞的重复和进行性激活都会导致慢性炎症,参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过程。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炎症疾病,它发作的病因以及其发作所涉及到的炎症和细胞结构就有很多种,其中包括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是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所产生的反应蛋白,正常情况下,C反应蛋白的浓度比较低,但如果人体处于一种急性炎症的状态下, C反应蛋白的浓度就会迅速的提高。反之也是相同,如果人体的炎症慢慢消失,C反应蛋白的浓度也会快速的下降。也正是因此,C反应蛋白的浓度成为快速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的一种指标。经过相关的医学专家的研究,他们发现C反应蛋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非常大,一场以100例以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实验目标的研究当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都很好的反应出了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感染程度,而医生通过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的浓度也很快的推理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感染状况,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可喜的消息。 第二种是降钙素原。降钙素原大部分是产自人体内部的甲状腺c细胞,如果人体受到了细菌的感染,那么细胞内毒素就会刺激甲状腺细胞,使得降钙素原得到释放、合成。临床上,医学专家经常将降钙素原作为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标志,其中的原因是因为降钙素原是炎症感染的一种指标。医生可以通过降钙素原的情况,以及患者的实际反应判断患者应该服用的药物。这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是非常具有帮助的,大大提高医学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对症下药,缩短患者的康复周期。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生也逐渐发现,降钙素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的降钙素原会明显高于正常人。这是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重症情况下,体内的细菌出现了感染,以及患者身体的炎症影响,导致降钙素原的迅速提高,尽管这其中的具体原因仍然有待考证,但降钙素原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是言之确凿的。 二、 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机制 很多专家在研究后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原因之一是因为患者出现慢性炎症反应之后,身体内部的蛋白酶-抗蛋白酶出现了不平衡的情况,使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逐渐发作。蛋白酶的作用是重塑修复肺部的损伤,而抗蛋白酶的作用是保护血清机制,抑制酶活性。他们二者的作用缺一不可,一旦出现了失衡,就会导致组织结构破坏,产生肺气促。 三、 氧化应激机制 正如上述提到的蛋白酶和抗蛋白酶一样,人体内部的氧化和抗氧化系统也是保持着平衡的,只不过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平时是很难被打破的。但如果真的出现了失衡状况,那么人体的氧化应激就会出现。一旦出现这种状况,人体内部的氧化应激水平提升,这就会伤害到人体的肺部组织。举一个例子,如果人体出现氧化应激增加之后,伤害到了气道上皮纤毛等部位,促进炎症反应,参与多种炎症介质的转录,使得患者的临床病症进一步加重。 四、 肌肉功能障碍 通过的反复实验与研究,医生可以了解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作与人体的呼吸、肢体肌肉功能有着微妙的联系。通过临床的表现,患者身体局部的肌肉功能障碍是由于身体的各项因素相互作用之下产生的,而相关的研究者认为,这种影响是因为香烟的烟雾以及患者身体的炎症、后期营养供给的异常、药物及其合并症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如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出现了肌肉功能性障碍,将会影响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但一些研究人员表示,通过运动的方式是可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并发症的,这也间接说明肢体肌肉功能障碍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作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