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法在四肢损伤患者术后肢体末端血运观察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按摩法在四肢损伤患者术后肢体末端血运观察中的应用

赵秋生

玉生堂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市 海淀区 100083

摘要:目的:研究按摩法在四肢损伤患者术后肢体末端血运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8例四肢损伤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34),一组观察患者毛细血管充盈反应(对照组),另一组展开按摩法(研究组),观察两组术后肢体末端血运情况。结果:研究组观察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摩法在四肢损伤手术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肢体末端血运情况,无创且简单易行,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关键词:按摩法;四肢损伤;肢体末端血运

对于四肢损伤手术患者来讲,观察肢体末端血运情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四肢末梢血液循环不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四肢末端麻木、疼痛等异样感觉,还可能引发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症状,延长患者住院周期。皮肤颜色、毛细血管充盈反应时间以及针刺有无出血等均可以反应肢体末端的血运情况,但是以上方式均会受到皮肤主色以及光源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了解患者肢体末端血运状况,进而展开相应的治疗。本次研究以68例素质损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按摩法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68例四肢损伤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34),一组观察患者毛细血管充盈反应(对照组),另一组展开按摩法(研究组)。对照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3.26±4.12)岁;研究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3.31±4.09)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观察患者毛细血管充盈反应,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按摩法观察患者肢体末端血运情况,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将四肢平放于病床上。以手指为例,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用湿毛巾擦拭手指末端皮肤,操作者以自己的食指指腹顶住患者指甲,并用拇指由近及远多次按摩患者指腹[2]。术后三天内每小时一次,三天后每两小时一次,连续观察一周。

1.3观察指标

主干动脉搏动良好,皮肤出现潮红反应,毛细血管充盈反应正常,则表明血运正常;主干动脉搏动消失,肢体末端皮肤颜色苍白灰暗,皮肤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充盈反应消失或迟缓,按摩后皮肤不出现潮红反应,表明动脉供血障碍;肢体末端皮肤颜色发紫,毛细血管充盈反应增快,按摩后皮肤出现潮红反应,但是很快恢复到紫色,表明静脉回流障碍。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21.0 软件处理,设定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观察准确率为97.1%(33/34),高于对照组85.3%(29/34),P<0.05(X2=8.675,P=0.003)。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交通业以及建筑业的发展,四肢骨折患者逐渐增多。手术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是由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很容易出现四肢血流运行障碍,这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延缓患者住院周期,甚至导致肢体坏死。因此应当于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四肢血运状况,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毛细血管充盈反应是判断肢体末端血运状况的常用方式,但是其会受到患者皮肤颜色以及光源等因素的影响。多光谱成像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以及经皮血气分析等方式也能检测一些客观指标,但是由于个体差异较大,因此结果也只能成参考[3]。按摩法通过对肢体末端皮肤进行适度按摩,可以刺激皮肤组织内的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类生物活性物质,促使小血管扩张,进而出现皮肤潮红反应。依据皮肤潮红反应以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可以准确判断肢体末端血流运行情况。一旦发现动静脉危象,应当立即采取干预措施,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并且按摩法对肢体末端皮肤组织造成的暂时充血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简单易行且安全性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失血过多,这会导致肢体末端血液灌注不足,按摩法可能无法发挥效用。此时应当结合大动脉搏动的方式来判断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情况,避免因大动脉损伤、肢体末端毛细血管充分反应存在而出现的误判。如果高度怀疑患者血管存在损伤,应当采用血管造影手术检查的方式确诊,避免发生意外。本次研究显示,与毛细血管充盈反应相比,按摩法有着更高的检查准确率(P<0.05)。综上所述,按摩法在四肢损伤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理想,可以观察患者术后肢体末端血运情况,且简单易行,可以成为毛细血管充盈实验的补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红,吾尔娜.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损伤组织缺损的护理[J]. 农垦医学,2015,37(04):375-376.

[2]崔佰红,顾海燕. 可监测温度冰敷袋在四肢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上海护理,2019,19(01):63-65.

[3]陈小舒. 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联合开天门穴位按摩法在肩袖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肩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3):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