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慢性骨髓炎并骨不连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慢性骨髓炎并骨不连的临床研究

徐 鼎 梁 伟 杨 颇 季 亮 秦 杰 李青松 通讯作者

贵州省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1

【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骨髓炎合并骨不连采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慢性骨髓炎合并骨不连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1%,高于对照组的71.1%;住院治疗总时间和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仅有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7例;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骨髓炎合并骨不连采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迅速减轻疼痛,缩短治疗和恢复时间,使治疗总有效率提高。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骨不连;Ilizarov外固定;有效率

胫骨慢性骨髓炎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胫腓骨在受到严重的创伤后常见的一种症状,也可能是在经手术内固定治疗后并发产生[1]。本文研究慢性骨髓炎合并骨不连采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慢性骨髓炎合并骨不连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患者骨髓炎病史1-9个月,平均3.2±0.5个月;骨不连发生时间1-17天,平均5.2±0.9天;男性23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19-75岁,平均39.7±4.6岁;治疗组患者骨髓炎病史1-11个月,平均3.4±0.6个月;骨不连发生时间1-19天,平均5.4±0.8天;男性25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19-72岁,平均39.6±4.4岁。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① 对于伴随存在皮肤缺损的骨髓炎患者,需要首先采用皮瓣或肌皮瓣对创面实施覆盖,待确定皮瓣已经成活且保持稳定状态,对于骨髓炎仍然存在窦道的患者,手术进行期间需要实施彻底的清创处理,将死骨完全清除,发生病变的骨质要进行切除。对出现骨不连情况的患者,在手术进行过程中需要将骨不连区域的瘢痕和硬化骨清除,直至骨断面出血较为活跃,将两断端髓腔打通。然后于胫骨结节以下的位置实施骨膜下截骨,安装Ilizarov外固定架,一期闭合创面,术后5天实施骨搬移延长,直至确定骨的缺损断端完全对接。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总有效率;(2)住院治疗总时间和骨愈合时间;(3)不良反应情况;(4)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

1.4 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临床治愈:骨髓炎症状消失,病变骨达到完全愈合状态,没有任何并发症出现;有效:骨髓炎症状减轻,病变骨的愈合程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没有任何并发症出现;无效:骨髓炎症状没有减轻,病变骨仍然没有任何愈合迹象,或出现相关并发症[2]

疼痛程度:在治疗后当天和治疗后七天,分别采用VAS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分值设定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疼痛最为严重[3]

1.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数、计量资料分别进行X2和t检验,后者以(5ee70819c0708_html_6a5fbe5689beb935.gif ±s)的形式予以表示。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组总有效率更为理想,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治疗总有效率数据统计[n(%)]

组别

例数(n)

临床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8

9(23.7)

18(47.4)

11(28.9)

27(71.1)

治疗组

38

13(34.2)

22(57.9)

3(7.9)

35(92.1)*

注:与对照组比较*X2=4.53*P0.05

2.2 住院治疗总时间和骨愈合时间

治疗组住院治疗总时间和骨愈合时间相对较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住院治疗总时间和骨愈合时间数据统计(d)

组别

例数(n)

住院时间

骨愈合时间

对照组

38

17.84±4.26

48.52±12.38

治疗组

38

12.23±3.51

21.26±7.39

t值

14.751

35.962

P值

<0.05

<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仅有1例(2.6%)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7例(18.4%),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

两组手术后七天VAS评分低于手术后当天,组内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当天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七天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3 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数据统计结果()

组别

时间

VAS

对照

手术前

7.91±0.56

手术后

5.10±0.42

t1值

12.881

P1值

<0.05

治疗

手术前

7.35±0.49

手术后

2.37±0.26

t2值

14.973

P2值

<0.05

t值

12.834

P值

<0.05

注:t、P两组手术后组间比较,t2、P2治疗组手术前后组内比较,t1、P1对照组手术前后组内比较

3 讨论

骨髓炎合并骨不连患者往往经多次手术治疗失败、反复的大剂量应用抗生素类药物,仍然无法达到完全治愈的程度,进而形成窦道,反复出现流水流脓的情况,患者会因此受到长时间的折磨[4、5]。通过进行本次研究可以说明,慢性骨髓炎合并骨不连采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迅速减轻疼痛,缩短治疗和恢复时间,使治疗总有效率提高。

参考文献

[1] 史继红, 邢跃刚, 姚士祥,等. 探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经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J]. 医学信息,2015,8(41):291-291.

[2] 宋财, 梁西俊, 刘向阳, 等.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修复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5):5663-5668.

[3] 丁清和, 张弛, 周阳升, 等. 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成因分析及其手术治疗[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10):1043-1044.

[4] 宋财, 梁西俊, 刘向阳,等. 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修复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0(35):5663-5668.

[5] 杜全红,丛海波,史永安,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开放植骨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28(5):562-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