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词义演变略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兄”“弟”词义演变略考

彭金桂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6

[摘 要]“兄”“弟”这两个常用的亲属称谓语,古今词义有差异。文章分析了“兄”“弟”的古今词义差别,梳理了二者从古至今指称对象发生变化的过程,并探讨了影响“兄”“弟”古今指称对象变化的因素。

[关键词]“兄” “弟” 词义演变

作者简介:彭金桂(1994年),女,汉族,广西贵港,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读研究生,词汇研究。

一 “兄”的词义演变

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兄的解释为“兄,长也。”由此可知,在汉代以前“兄”是指代长者。《汉语大词典》中称谓语“兄”的义项有4个,分别是“哥哥”、“泛称亲戚中年长于己的同辈男性”、“同辈间男子的尊称”、“古代亦以称姐”;但是“古代亦以称姐”这个义项在当今亲属称谓语“兄”中已经消失了。

早在先秦时期,亲属称谓语“兄”就有“指称亲戚中年长于己的同辈亲属”的意思。例如:

(1)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尚书·康诰》)

(2)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万章上》)

上述例子中的亲属称谓语“兄”都是指称亲戚中年长于己的同辈亲属。由此可知,亲属称谓语“兄”在先秦时期还没有区分指称对象的性别。

西晋时,开始在“兄”的前面添加了“女”字,用“女兄”这一个词语来指称亲戚中年长于己的女性同辈,比单用一个“兄”字来指称年长于己的女性同辈,更能突出“女性”这一语义特征,可见,这时开始隐约要区分亲属称谓语“兄”指称对象的性别,或要凸显其指称对象的性别。例如:

(3)石崇妻,绍之女兄也。(西晋《三国志·魏书·苏则传》)

唐宋时期,“兄”“女兄”都可用来指称年长于己的女性同辈;例如:

(4)是父母没则使卿宁,兄弟不得自归也。(唐孔颖达疏《春秋正义·庄十一年尽二十二年》卷九)

(5)子诠,尚新城公主。诠女兄为韩瑗妻。(北宋《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二·长孙褚韩来李上官》)

元明时期,“兄”“女兄”仍可用来指称年长于己的女性同辈;例如:

(6)郎若娶弟则予必死於郎之前面。娶其兄则必有三美。(元《三国遗事·王历第一》卷第二)

(7)却说宋襄公夫人王姬,乃周让襄王之女兄,宋成公王臣之母,昭公杵臼之祖母也。(明《东周列国志(中)》)

(8)宏从弟编修采,其妻与濠妻,兄弟也。(明《明史·费宏传》)

民国时期,“女兄”还被沿用于指称亲戚中年长于己的同辈女性。例如:

(9)损委鄙无能,入相后毫无建白,母殡不长藏,女兄为尼,殁不临丧(民国《唐史演义》)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从先秦时期到民国时期,亲属称谓语“兄”虽然指称亲戚中年长于己的同辈也可指称亲戚中年长于己的女性同辈;但是从西晋开始亲属称谓语“兄”隐约偏向指称亲戚中年长于己的男性同辈,有摆脱“亦以称姐”这个义项的趋势,但一直到民国时期,还是没能真正摆脱“亦以称姐”这个义项,直到现代汉语里,亲属称谓语“兄”才终于摆脱了“亦以称姐”这个义项,只用来指称亲戚中年长于己的男性同辈。

二 “弟”的词义演变

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弟,韦束之次弟也。”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以次弟之弟引申为兄弟之弟。《汉语大词典》中称谓语“弟”的义项有5个,分别是“次弟”、“称同父母、同父或同母而后生的男子”、“古代亦以称妹”、“泛称亲朋中同辈年幼于己的男子”、“在友朋中谦称自己”。但在现代汉语当中,亲属称谓语“弟”已经不用来表示 “妹”这个意思。

早在先秦时期亲属称谓语“弟”就有“指称亲戚中年幼于己的同辈亲属”的意思。例如:

(10)凡太子之母弟,公在曰公子,不在曰弟。(《左传·宣公十七年》)

(11)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万章上》)

两汉时期,用“弟”“女弟”来指称“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例如:

(12)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进之楚王。(西汉《战国策·楚策四》)

(13)故大将军乘氏忠候商女,今大将军参录尚书事乘氏侯翼女弟。(东汉《汉杂事秘辛》)

(14)鲁元公主,太后之女,大王之弟也。(西汉《新序·善谋下》)

由此,我们可知用“女弟”指称亲戚中年幼于己的女性同辈,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用“女弟”这一称呼较常见,例如:

(15)成帝赵皇后居昭阳殿号飞燕,以其体轻也,有女弟,俱为婕妤,贵倾后宫。(南北朝《三辅黄图》卷之三)

(16)延从女弟年在孩乳 ,其母不能活之,弃于沟中,延闻其号声,哀而收之,养至成人。(南朝《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

(17)今大将军翼女弟。(唐《通典·礼典》)

(18)双鬓女弟如桃李,早年归我第二雏。(宋黄庭坚《山谷集·送薛乐道知郧乡》)

元明清时期,仍用“弟”“女弟”的称呼。例如:

(19)夫人邢氏,恕之女,居实其弟也。(元《文献通考·经籍考六十五》卷二百三十八)

(20)邢寺论刍纳景王宠姬,大均纳乔贵妃侍儿,及之苦辱宁德皇后女弟。(元末《宋史·志第一百五十三·刑法二》)

(21)后上幸昂第,召昂妾侍寝,昂不可,上怒而起,并昂及女弟俱疏之。(明《万历野获编·佞幸》卷三十一)

(22)宏从弟编修采,其妻与濠妻,兄弟也。(明《明史·费宏传》)

(28)又与女弟征臣奸。(清赵翼《廿二史剳记·史记·汉书》卷三)

民国时期,“女弟”仍沿用。例如:

(23)这王美人忆及同胞,又想到女弟身上,替她关说。(民国《秦汉演义》)

由此可知,从先秦时期到民国时期,亲属称谓语“弟”虽然既可指称亲戚中年幼于己的男性同辈,也可指称亲戚中年幼于己的女性同辈;但是从西汉开始隐约偏向指称亲戚中年幼于己的男性同辈,有摆脱“亦以称妹”这个义项的趋势,但一直到民国时期,亲属称谓语“弟”仍未真正摆脱“亦以称妹”这个义项,直到现代汉语里,才终于摆脱了“亦以称妹”这个义项,只用来指称亲戚中年幼于己的男性同辈。

三 “兄”“弟”古今指称对象变化原因

通过对“兄”“弟”的词义演变探究,可知,二者的词义范围缩小了。

我们认为,社会的发展变化很大程度上是促使其词义发展变化的重要原因。上古聚生群处时期男女不别。《吕氏春秋》说:“昔太古常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远古时期的人们由于聚生群处,亲属称谓语男女之别不明显。秦统一后,中国从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宗法制和封建制度对家庭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封建制度和宗法制对等级的划分有明确的规定,在“长幼有序、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的礼教下,亲属称谓语“兄”“弟”也因此受到影响,在称呼年长于己的女性同辈时用“女兄”则可以更好地区别于称呼年长于己的男性同辈;在称呼年幼于己的女性同辈时用“女弟”则可以更好地区别于称呼年幼于己的男性同辈。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的崩溃,新思潮的传播;“男尊女卑”的思想受到了冲击,亲属称谓语“兄”“弟”也因此受到了影响,这时更加迫切需要专门用来指称亲戚中年长于己或年幼于己的女性同辈的词语,此时“兄”指称亲戚中年长于己的女性同辈的职能就更加明确地让步于专门指称亲戚中年长于己的女性同辈的“姐”,“弟”指称亲戚中年幼于己的女性同辈的职能,也就更加明确地让步于专门指称亲戚中年幼于己的女性同辈的“妹”。

参考文献

[1]陆玖译注.吕氏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词典出版社,2003.

[3]许慎撰, 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许慎撰, 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05页。

许慎撰, 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36页。

陆玖译注:《吕氏春秋》,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7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