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融通指向性习作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3

读写融通指向性习作教学研究

宋振广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中心小学 523000

一直以来,教师怕习作,不知如何教好习作,这个难题好像一把枷锁深深的困扰着教师们,所以出现 “阅读教学热热闹闹,习作教学冷冷清清”的现象,成为人们对习作教学的诟病。如何解决这个困惑?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要解决这个困惑,必须依靠课文例子,把学习课文作为教学生习作的例子,真正发挥“例子”的功效和引领、示范作用。正如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所以,在教学中抓住“课文这个例子”的牛鼻子,做到读中悟写,读写通融,迁移写作,拓宽学生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助力学生写作能力整体提升的梯度生长。

一、借助课文写作思路,拓宽习作思路多样性

研究中发现,小学语文95%以上课文与单元写作有密切关系,都是为习作提供有力保障。在细读中发现每一篇课文都有不同的构思和表达方式,既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最好课文,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最好的写作范文。

  1. 学习课文倒叙开头,照应结尾的写作思路

这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思路,有些课文思路是相似的,表达技巧差不多。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课文的结构和思路教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例子的写作思路,重构表达的活力,模仿课文思路转换创新进行写作训练,引领学生写作的高度发展。

例如《梅花魂》这篇课文,开头写作者看到梅花和闻到梅花散发的香味,回忆漂泊于异国,葬身于他乡的外祖父;过程通过写五件赞扬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结尾写外祖父送给的梅花手绢,就想起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眷恋伟大祖国热爱之情。这样的写法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首尾照应,值得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好范文。此外还有《灯光》、《十六年前的回忆》、《少年闰土》等这些课文思路是大同小异,教师归纳写作思路教给学生“倒叙开头——过程回忆一件事或者几件事——照应开头”,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颜值。

2.学习课文将事情的内容分几部分写作思路

我们在习作课经常看到,有的学生写一件事或者一件物体,由于写作思路不清楚,不知从何处落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将写作方法教给学生,引领学生拓展写作思路,让学生下笔如有神。例如教《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写作思路:“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此外,还有很多不同的写作思路课文,如有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思路的课文有《夏天里的成长》,课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作为点明中心开头,统领全文的思路;而《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是以结尾“青山是不会老的”点明中心,结束全文的思路。由此可知,同样是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的课文,虽然写作思路迥异,但是值得学生学习的一种写作思路,成为学生实现思路的创新迁移写作的助推器。

二、借助表达技巧,提高语言精彩性

在习作中经常看到学生的语言词汇匮乏,表达方式单一,这是为什么?可以肯定的说,这是教课文的时候,学生忽视了语言的学习、积累以及运用。所以,教师在课文教学中,不但让学生在掌握主要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表达技巧,在表达中提高语言的运用和语言精彩表达的能力。

  1. 在课文中学习句子的表达技巧

5ee6fe8792334_html_d4d5ba0aee7de6eb.gif

语言是最小的单位,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元素。每篇课文中都有不同的语言表达的技巧,也是语言表达生动形象的情感音符。在小学语文课文有的课文语言表达妙语连珠,词汇连贯,气势雄壮;有的课文的语言表达生动形象,深深的吸引读者;有的课文的语言表达含蓄而婉转,让读者不知不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最好范文。例如《七月的天山》第二段描写天山的景物,语句表达生动活泼,语言的生动有灵性。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读懂句子的意思,理解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化解学生语言表达的难度。虽然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技术含量不高,还是处于依葫芦画瓢的萌发阶段,但是学生只要继续进行写作的训练,何愁学生语言表达的生长力不提高呢?

2.在课文中学习段落的表达技巧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语言描写方法多样性,很有技巧性,有的课文运用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方法表达。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描写语言表达。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以点面结合的语言描写贯穿全文,这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会语言描写表达能力最好的范例。教学时先让学生阅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感情,再体会三个自然段的表达方式有啥不同,学生讨论后发现,每一段开头是总起句,交代谁做什么和主要任务。中间部分介绍五位战士如何英勇杀敌的场面描写,其中场面描写的“面”,主要通过描写五位战士如何杀敌的情景有重点描写;而场面描写的“点”,就是描写抓住班长马宝玉一次一次带领战士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这样的场面描写,运用点面结合的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模仿,运用点面结合表达写法写一段话,请看学生写作片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责任就是行动。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临危不惧,有的夜以续日与病魔作斗争;有的工作累了,困了就在沙发上打盹;特别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的妻子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本来应该照顾妻子,为她斟茶递水,但是,他冲锋在疫情的最前线,诊断过无数感染患者,处理无数个感染突发事件,挽救了无数个感染病人的生命,这种“离亲人,救病人”的精神,用行动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

上面片段,学生主要抓住场面中“面”来写,“面”主要用上“二个有的”把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作斗争的场面写得栩栩如生。而“点”主要抓住院长张定宇离开亲人,奋不顾身到疫情前线救治病人。作者花了很多的笔墨,用了很多的语言,下了很多的功夫,把描写院长“离亲人,救病人”的高大形象,丰满的展示在读者的面前,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不但给人们看到学生模仿是成功的,语言表达的力度千均,直达作者语言表达的深意,给人们的一种奋发向上的正能量。

三、借助课文布局谋篇,助推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最难教是习作,习作最难教是布局谋篇。所谓布局谋篇就是在写作之前进行全方位考量,清晰、完整勾勒出文章的整体轮廓,引领学生搭建写作的框架。但是,由于学生习作能力不够强,教师必须依靠着课文例子,教会学生做好习作前的布局谋篇,由“模仿布局谋篇——半运用布局谋篇——完全创新布局谋篇”三个阶段进行习作训练,实现阅读教学与学生习作融通,写作思路与布局谋篇相通,布局谋篇与写作水平的全面拨节生长提高。

第一个阶段、模仿布局谋篇,让学生初步学会方法进行习作

例如教《北京的春节》时,先要求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渗透布局布篇渗透的方法,再掌握课文的布局谋篇,开头——除夕——年初一——正月十五——结尾,然后引导学生掌握布局谋篇,最后让学生根据布局谋篇框架进行《快乐的春节》习作训练。 请下面这位学生习作《欢乐的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们又迎来了一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春节。

除夕真热闹啊!白日里各家各户在大扫除。看! 爸爸站在梯子上擦风扇,灰尘落下来犹如一只只灰色的蝴蝶在飞舞,我和妈妈贴对联和年画;哥哥抹桌子,拖地板。到了傍晚,除夕的重头戏开始——年夜饭。哇!整整一大桌子菜呢!有鸡、鸭肉、鹅肉、鱼肉、猪肉……各种各样的菜肴,色香味俱全。晚饭后,一家人一起守岁,看春晚,迎接春节到来。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正月初一,无论是小孩子,还是上初中的大孩子,都穿着各自的新衣服,背着各自的小包包,跟随着父母到亲戚和朋友家中讨红包。走在大街上,看见街上那一串又一串红彤彤的灯笼在半空飞舞,好漂亮啊!我们来到了乡村里,各家各户传出一阵又一阵的笑声,所到之处,听到鞭炮声不断,到处都是红通通的,一片节日的浓浓气氛。

元宵节上市了,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来了。元宵,在南方称之为汤圆,球形,有馅,用糯米粉做成,煮着吃,是元宵节的应时食品。听老一辈的人说,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吃过元宵后,从此一家人都会团团圆圆的。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除了吃元宵,还会去赏花灯、猜灯谜。看!这里的花灯好漂亮呀!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彩布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彩绘《红楼梦》、《西游记》的故事,深受人们喜爱,各式各样、数不胜数、整条大街热闹极了。

人们常说:“不过正月十五,不算过完年。”正月十五过完后,我们就又长大了一岁,要在一条全新的跑道上奔驰,这也许会困难重重,但我坚信暴风骤雨过后,一定会出现彩虹。

上面这位学生,通过学习《北京春节》课文后,将学到布局谋篇的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大作《欢乐的春节》训练中,结合家乡的特点,将如何过春节的盛况呈现给读者,这是一篇布局谋篇严谨,思路清晰完整,详略得当的好习作。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学习后模仿课文布局谋篇,然后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是成功的,是有效的,只要教师深入挖掘课文布局谋篇和读写融合点以及表达的灵活点,就不断在训练中提高写作能力。

第二个阶段、半构建布局谋篇,鼓励学生梯度提高写作能力

当学生掌握教师教给布局谋篇的方法后,学生学写习作了,但是写作的方法和表达的技巧不够牢固,必须让学生进行多次的写作练习,因为学生是依据教师教给课文布局谋篇的方法进行写作,大多数学生是浅层次的模仿性迁移,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写作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引导学生由原来的模仿写作的转变为半创新布局谋篇写作的攻坚战阶段,这时,教师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而是半放半扶,当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为学生指点迷津,牵线搭桥,打通写作最后一公里这个颈瓶束缚,鼓励学生推陈出新,

标新立异创新写作。在原来写作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重新写作,第三次开发改造,重新构建,甚至第四次创新改造升级,最终实现学生学会自我写作的能力。

第三个阶段、完全创新布局谋篇,鼓励学生

升级重构写作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鼓励学生摆脱原来教师教给布局谋篇写作方法,实现写作方法的创新重构运用,推进表达方式的创新高级写作思维的发展,引领学生走向写作思路特独指向性发展的快车道,让学生写作能力如百花齐放释放出来,鼓励学生创新写作。这时,教师完全放开手,让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训练,对学生的写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准用原来的布局谋篇的方法,要求学生创新布局谋篇进行写作,鼓励学生以锐利的眼光,深度挖掘思想内涵,以独特的构思,轻快的笔触,一气呵成,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整体习作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文读写结合,融会贯通,将习作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与重构,整合与创新,探索符合学生生命节律的阶梯式习作教学模式,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水到渠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