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

曹迎春

广西恒晟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广西桂林 541199

摘要:现阶段,在自然灾害中伤害最大的是水土流失,这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文章从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着手,分析水土保持的现状,对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水土保持的措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关系

引言

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最根本的保障就是生态环境资源。国家已把水土保持列为重点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将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充分融合,对保护水土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有重大的意义。

1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土保持是通过原生态资源及科学合理的技术,对人为破坏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实施防止和整顿的应对措施。导致水土流失有多重因素,依照诱发因素的不同,整顿的措施应多元化。生态环境是人类、自然生物共同构成的、互相影响的总能量。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进步发展的有利保障,而水与泥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与此同时,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水和土壤密不可分。伴随人们生产生活逐步发展,水土资源被肆意破坏、索求,诱发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加重。水土流失问题会直观影响地面的整体结构,导致土壤再生能力降低,致使土地出现沙漠化及硬化,增加了干旱、半干旱等灾害的出现概率,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同时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众多地区的地质结构极其不稳定,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较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的平稳发展。从整体而言,水土保持是构建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

2水土流失现状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成为了全球重点问题,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很多大型的全球会议中都被重点提及。同时,我国在进行经济建设的时候,将环境保护立为了一项基本国策,要求在对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时,也必须要重视环境的保护。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整个环境保护中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向民众灌输正确的环境保护知识,让每一个人都能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他们的环境白虎意识得到有效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环境的保护,才能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水土流失问题是破坏环境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要想更好的保护环境,必须要加强对水土流失问题的防治。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黄河底部每年都会增高4到10厘米,而这就代表着大量的黄土面积流失,给黄河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以及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做好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减少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

3水土保持的建议对策

3.1强化监督管理和综合治理能力

政府部门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将相关的政策和服务体系进行完善和改进,同时利用到水土保持的治理和监管工作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目前,经济社会的建设给水土流失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不合理的采矿和工业垃圾的排放,都给水土流失带来严重的影响。在进行水土保持工作过程中,要采取差异化的形式,将预防和监管相结合的综合治理,针对产生的水土流失现象要及时处理和解决。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们的水土保持观念。针对大量的闲置用地,要加强植被的种植,防止水土流失;针对一些旅游地区,在旅游淡季的时期要给植被采取修复,将所在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大大提高。

3.2加大投入力度

现阶段,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很多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没有得到重视,缺乏水土保持的意识,出现恶性循环现象,水土流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造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无法有效处理。因此,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要在政策上予以充分的支持,要先给予水土保持相关工作足够的资金,充分落实和实施相关政策,对不同地域要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提升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能力,而且要与人工治理相融合,充分落实水土保持工作。对于部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要利用实行绿化环境的活动,发展生态环境产业化形式,有效拓展水土保持工作。同时,要利用合理、完善的策划设计,根据当下具体需求及标准予以协作调整。而且,要对水土保持的相关工作者强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陆续补充新内容、新知识,设立研发专项组,落实并发展水土保持工作。

3.3加强水土保持宣传

为了使上述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得到更加有效的实施,还应当加强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都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意识;需要对新时期水土保持建设方针进行明确;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水土保持政策规定,并加大该方面的投资力度;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监督,防止人为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此外,还应当不断探索与开发新型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从而使水土保持的治理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3.4加强管理监督及整体治理能力

政府部门承担相应的责任,充分整理和完善相关政策及服务体制,并将其运用到水土保持工作中。当前,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给水土流失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不科学合理地开采及工业垃圾无序排放,造成水土流失日益加重。在实行水土保持工作中,要把防治及监管相融合,出现水土流失的状况要及时迅速整顿处理。与此同时,要加大宣传普及度,深化广大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对于大量闲置土地,要增加植被的种植范围,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对于部分旅游区域,在旅游淡季时要加强植被修复和整理,最大程度地提升植被覆盖率。

4水土保持工作对环境的影响

水土保持工作,是环境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是我国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实践证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治理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据我国第二次水土流失普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65万km2,其中水蚀面积高达165万km2,风蚀面积191万km2,水蚀风蚀交错带26万km2,有很多地方还存在大量的重力侵蚀。

结语

水土保持指的就是防止水土流失问题发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都是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手段,两者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为了更好的实现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国家需要做出相应的措施,出台有利于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并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或部门。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充分意识到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才能掌握更加全面的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知识,从而推动我国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鹏,靳文.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战略机遇与挑战[J].人民长江,2018,49(19):1-5.

[2]金虎山.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8(12):241.

[3]何赟洁.浅析农村水土保持对生态建设的作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4):112+107.

[4]李宗杰,田青,宋玲玲,等.基于水土保持的甘肃省生态安全评价[J].生态学杂志,2015,34(5):1420-1426.

[5]贾敏,王海波.水土保持对生态建设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3,33(7)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