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李亚光

中船重工第七一 0 研究所 湖北省 宜昌市 443000

摘要:全球市场环境竞争日益激烈,在面临前所未有的降低成本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管理,尤其是与成本相关的管理。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质量成本是企业总成本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某些行业,质量成本甚至远远超过企业的利润总和。基于此,以下对企业质量成本管理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引言

近年来,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众多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工作中,重点关注的是一些比较“明显的”成本和费用。譬如:降低零部件购买价格,节省办公费用,降低行程管理,降低差旅标准,控制业务招待费用等等。而对那些不是显而易见便可降低成本的工作过程则很少考虑。譬如:消除工作中部门间的壁垒,减少工作失误,提升工作效率,改善不良的重复性发生,降低客户抱怨等等方面。

1质量成本的定义

质量成本是企业为确保其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满足规定的要求所付出的费用以及没有满足规定要求而引起损失的总和,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成本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提出一个质量成本特征曲线的基本模型,表明企业的质量成本与其质量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关系。通常,随着质量水平提高,预防成本和检查成本增加,内部不良成本与外部不良成本降低。因此,总质量成本是曲线向上弯曲的二次曲线,其具有最低点,并其相应的质量水平是最合适的质量水平。在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有必要通过质量成本分析,找出最合适的管理和控制直线水平。通过质量成本的结构比分析,明确外部不良成本、内部不良成本、检查成本及预防成本各自的百分比,重点改善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成分。在不同的质量成本结构下,应采取不同的对策,一般有以下规则:1.当内部和外部不良成本大于75%且预防成本低于5%时,改进重点应放在加强预防控制上,提高预防成本可以降低内外部不良成本,从而降低质量总成本;2.当内部和外部不良成本接近50%且预防成本接近10%时,重点应放在维持和控制现有产品的质量水平上;3.当内部和外部不良成本低于35%且检测成本大于50%时,工作重点应该是巩固过程控制的结果并减少检查和验证的程序。

3企业在推行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3.1数据统计严重失真

该问题容易集中发生在质量成本中内、外部损失成本统计过程中。根据质量成本中内外部损失成本的定义及统计科目可以得知,对于损失成本的统计多集中统计已发生的费用。但是对于软件产品生产过程中处理产品质量问题,处理成本主要体现在问题评审费用、返修费用、测试设备使用等方面,这部分费用主要是软件编制人员、测试人员工时费以及测试实验设备费用,按照传统的质量成本统计方式,这部分成本很难直接反映到公司的财务报销过程中。另外,由于公司员工日常工时分配、劳动效率基础管理数据统计不够详实等因素,极易造成部分内外部损失成本错误的统计入公司鉴定成本之中,导致公司鉴定成本偏高。

3.2缺乏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目前,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质量成本核算体系。缺乏有效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难以将公司的质量状况如实的反映出来,这使得企业质量成本核算工作无法有效开展。由于对质量成本的定义、科目的设置存在不恰当之处,加上质量成本数据存在失真的现象,致使难以有效地开展质量成本管控工作,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不成体系。

3.3鉴定成本偏高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负担

按照质量成本管理模型进行质量成本统计,软件生产企业极易发生企业鉴定成本过高的问题。这是由于软件产品与传统的硬件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过程差异导致的。不同类型企业虽然对于预防成本、鉴定成本的投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需要通过体系、制度以及检验测试人员对于产品质量进行控制,但质量问题处理花费却有很大的不同,软件产品的质量问题处理花费要远少于硬件产品的花费,为了达到不断降低质量成本的目标,对公司鉴定成本进行控制就成为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4质量成本管理工作问题的解决措施

4.1打造全面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与全面预算管理等理念相同,质量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的工作,其管理责任不仅集聚在质量监察小组、财务等部门,企业内部每一位员工都有责任承担起自己所应承担的质量成本管理任务,通过团队合作保证产品于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实现质优与低耗的双重目标。具体而言,一是营造全面质量成本管理氛围,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的质量成本管理参与感。在员工培训的过程中将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知识及准则进行简要的概述,阐明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使生产、设计、销售等部门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将质量成本的管理考虑在内。二是建立完善岗位分工和责任体系。完善的岗位分工与责任体系是保障企业公平薪酬发放、绩效考核的前提。该体系将每个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行详细说明,使得每个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都有相应的工作准则进行指导,减少设计、生产等各环节业务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因产品质量不合规引起损失时可及时找到损失发生的原因和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同时考核相应的部门领导。在此环境下,各部门进行产品质量检测、遵守标准开展业务的自觉性大大提高。

4.2实施企业信息化系统

既然质量成本核算和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有所分歧,那么如何才能平衡并整合相关信息呢?实践表明,实施企业信息化系统是解决该问题最有效的方法。首先,实施企业信息化可以系统梳理公司的业务模式和流程,从而在客观上有助于明确质量成本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其次,信息化系统可打通质量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整合相关信息,实现自动取数,从而提升质量成本核算的效率,及时在企业整体会计系统内传递相关质量成本信息;再次,通过预设质量成本报表的分析模板,可全面及时分析质量成本发生的状况、趋势并提出改善建议;最后,企业信息化系统为绩效考核提供了客观全面的数据基础,规避了员工不同的理解,客观上更有利于公司质量管理战略的实现。

4.3提高测试效率,减少直接鉴定成本的环节

应提高测试效率首先应提高测试人员能力。测试部门应明确测试内容、方法,重视作业指导文件的更新维护工作,确保文件的可用性。定期的培训与学习,开展测试工作经验的交流与培训,做好作业指导文件的宣贯、培训及掌握情况考核工作,确保测试人员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公司质量制度应对测试流程进行规定,明确各种测试手段开展的时机及方法,提高测试活动对不合格问题的检出率。引入自动化测试工具,提升测试效率、降低测试人工成本。

结束语

自质量成本管理面世以来,其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但我国质量成本管理的起步相对较晚,相关理论基础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够严密,很多企业在经营的各环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物资浪费,质量成本支出较大,质量成本的经济性不高。企业必须要意识到做好质量成本管理的必要性,从产品生命周期的各环节入手,做好质量的把控工作,协同组织中的各个部门,打造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凌.试论企业质量成本管理[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75-76+79.

[2]张瑞.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分析[J].四川水泥,2018(08):223.

[3]段远刚.企业战略质量成本管理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4]张浩.关于企业质量成本管理问题的研究[J].农家参谋,2018(0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