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临床护理对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分析临床护理对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山花,李春梅 * (通讯作者)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分析危重症患者在临床护理中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中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所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 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50例,给予临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抢救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抢救情况中的抢救等待时间、抢救时间、检查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所用的时间,P<0.05。同时观察组的患者总满意度比对照组的总满意度高,P<0.05。结果: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中采用临床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等待时间、抢救时间以及检查时间,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抢救效率,让临床抢救工作更便利,能有效的促进临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 危重症患者 护理质量 影响效果

临床护理既能有效的制定出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护理模式,还能对特定的疾病和手术做出标准的护理方法。这样的护理模式能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使护理人员能合理有效的分配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同时还能让护理人员能积极主动的了解护理对象、护理过程,从而有效的制定相应的护理任务及目标[1]。因此,本文将临床护理应用于危重症患者护理中,通过对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了解临床护理对危重症患者护理的重要作用,从而利于临床护理能更好的应用于危重症患者护理中,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践帮助,累积实践经验。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在22-70岁,平均年龄为(38.45±7.56)岁;其中脑出血11例、脑梗死19例、心肌梗死12例、急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观察组50例,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在25-74岁,平均年龄为(42.13±5.98)岁,其中脑出血13例、脑梗死16例、心肌梗死21例。两组数据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在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中均>10分。②均为本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同意后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②患者疾病无法明确。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入院前的相关疾病教育宣传。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给予相关的护理指导。观察组则采用临床护理进行治疗干预,对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其中包括:①记录患者基础病情状况、定期检查情况、治疗护理措施、用药指导以及健康教育情况。②根据患者基础情况制定详细的护理目标,对患者的具体护理方法做详细的步骤制定计划表。③详细记录患者在临床中病情的变化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与干预措施。④协助医生完成患者信息的采集与体格的检查,完善患者的基本病例。⑤与患者积极沟通,辅助患者交代病情,并将相关的诊疗结果和治疗意见详细的讲解给患者。⑥按照相关医嘱,执行相应的护理治疗,并结合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结果评估。⑦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阶段性康复护理,并定期检查相应的常规检查。⑧对能出院的患者要重点进行医嘱说明、用药指导、特殊护理指导以及复诊的时间、地点。⑨对不能出院的患者,要将其原因及继续治疗的方案记录在病例上,并要主动向患者解释不能出院的原因,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

1.3观察指标

通过两组患者的抢救等待时间、抢救时间、检查时间进行记录,并进行比较,其时间越短,护理效率就越高;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差表进行调差,对患者在接受护理中的服务质量、医疗技术及环境设施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评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进而计算总满意度。其评分越高,满意度越高,护理质量就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进行分析。通过计量资料(t)进行检验,采用(5ee6caee32398_html_196f47490d8bbb79.gif ±s)的表达方式,用计数资料(X2)进行描述,采用(n,%)的表达方式。P<0.05则表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的抢救等待时间、抢救时间、检查时间的参数均低于对照组的使用时间,其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1两组患者抢救情况的比较5ee6caee32398_html_196f47490d8bbb79.gif±s

组别

例数

等待抢救时间(min)

抢救时间(min)

检查时间(min)

观察组

50

4.12±0.2

15.67±3.1

10.13±0.87

对照组

50

10.32±2.3

28.51±4.3

24.46±1.56

t

-

18.990

17.128

56.729

P

-

0.001

0.001

0.00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在进行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的服务质量、医疗技术及环境设施方面的评分的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度,其数据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 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满意度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护理总满意度

观察组

50

28(56.00)

20(40.00)

2(4.00)

48(96.00)

对照组

50

16(32.00)

19(38.00)

1(2.00)

35(70.00)

X2

-

11.688

17.308

0.687

23.955

P

-

0.001

0.001

0.407

0.001

3讨论

临床护理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护理质量管理及持续性的护理质量改进的护理方式[2]。通过提前制定有计划的、合理的、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治疗方案对不同护理类型进行护理,有效预防不良的护理行为发生,在护理中能够有效改进不良护理方式,进而找到最优的护理效益。同时在进行临床护理的护理方式,能够帮助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解决,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的护理服务,对患者在临床中的不良情绪有引导作用。

本研究就将临床护理应用于危重症患者中,通过观察患者在临床中的抢救等待时间、抢救时间、检查时间的记录中,表明观察组的患者所用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所用的时间。并且患者在出院后的总满意度中,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6%高于对照组的70%(P<0.05),由此可看出,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临川护理中的抢救效率较高,对愈后的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非常高[3]。这样的评分和口碑能一定程度反映出传统的护理方式落后于现在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患者在治疗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好。

综上所诉,临床护理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且在进行临床护理中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避免护理中的不良风险的发生。对于医院来说,开展临床护理有利于实施更高效的抢救行为,避免护理风险,在治疗中能有效的进行护理干预,对提升医疗资源的配置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静,李玲玲,高菲,临床护理路径对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A].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0(6):101-103.3

  2. 曾涛,江丽洪,陈开容,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6,37(16):2519-2520.

  3. 熊宝玲,杜仕林,新国标评审期间患者满意度量表的信效度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7):67-70.

通讯作者:李春梅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邮箱:3149450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