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2
/ 2

初中体育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郑翔

乌鲁木齐市第十五中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6

摘要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体育课程培养的基本目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塑造。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背景,分析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并探究教学培养策略,结合体育与德育的结合、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家校合作的构建、养成教育的实施,提供教学培养建议,以期对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教学实践;培养策略

引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兼顾学生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形成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体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其中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初中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构建教学培养策略:

一、坚持体育与德育相结合,促进学生体育品德发展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即在加强身体训练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心理的磨炼,以及情感价值的引导。但是一直以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接触与理解停留在强身健体的层面,而难以在情感价值层面实现协调。针对此,教师应根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强调学生体育品德的发展,将体育与德育实现有机融合。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完善体育教学目标,结合体育品德的培养要求,渗透德育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意志品质、情感价值、心理素质的构建:挖掘体育项目中的德育元素,结合运动项目培养的不同阶段对学生的情感价值提出要求,以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熏陶;设计多元化教学形式,采用情急引导、游戏教学、比赛竞争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利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引导学生在体育端来那种塑造正确的“三观”。

二、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渗透体育核心素养理念

体育课堂是渗透核心素养理念的主要场所,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体育项目,创新教学指导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运动氛围中实现全面发展。例如在“障碍接力跑”教师采用男女混编的方式,引导学生全体参与,并平衡各组力量,同时利用游戏比赛,提升障碍接力跑的竞争性、趣味性,促使学生在好奇、竞争中完成训练。在这一训练过程中,教师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学生运动参与的全过程,即教师通过男女混编的异质分组的方式,肯定了女生在体育课中被忽视的状态,从心理上给予学生认可,激发女生参与比赛活动的自信,以营造公平的教育氛围;在游戏设计中,教师将匍匐前进、连续跨跳、双脚跳跃、快速跑动等内容组合,巧妙地展现障碍接力跑的要求,提示学生的运动方法,促使学生在紧张的比赛氛围中激发潜能,掌握运动技能、方法;在游戏过程与比赛评分中,规则是最关键的横向尺度,各组学生需要在障碍接力跑中发挥团队精神,协同合作,同时也应该严格遵守比赛规则,教师作为监督者对各组学生的违规行为做出裁决,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这样才能激励学生主动合作、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实现体能、智能与品德的综合发展,契合体育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

三、渗透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

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它需要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全面衔接,这样才能将健康知识转化为健康行为,实现在运动中的自我发展。养成教育是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方式,教师应从初中生日常生活、学习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健康知识,认识到健康行为的重要意义。例如从学生的生活细节出发,引导学生知道我们的手上、身上以及周围物品上附着许多细菌、病毒,一不小心就会进入体内,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整日埋头苦读,甚至以挑灯夜读为荣,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而教师应从健康行为的塑造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增加体育训练,做到劳逸结合;在体育运动中应提高安全意识,遵守技术规范,减少运动损伤,提高安全运动能力。

四、展开家校合作,注重学生体育能力与运动习惯培养

体育核心素养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提出教学培养要求,终身体育的发展需要体育能力与运动习惯的支持,因此,单纯通过学校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必须要参与其中。基于此,学校因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学生自觉将体育能力运用到日常运动中来,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体育家校合作中,教师应该与家长积极沟通,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共同构建体育训练内容,确保训练项目既能够在课堂开展,也能够适应家庭教育环境;共同关注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尤其是对家庭运动项目的选择,更应该强调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在自主锻炼中形成习惯;教师应注重运动项目的难度,考虑家庭教育环境,对某些体育活动进行适当改进,提高其在家庭教育中的可行性;教师应调动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体育学习,如一同观看NBA篮球比赛,观看中国女排的经典比赛,进行羽毛球、乒乓球运动等,在运动中拉近亲子关系;教师应扮演好专业指导的橘色,引导学生、家长改进家庭运动环境,丰富运动场地与运动器材,促进体育课程在家庭教育中的延伸,提高家校合作效果。

五、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体育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发展中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塑造。因此,教师应深入分析体育核心素养内容,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调整优化教学指导策略,促使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全面塑造。

参考文献

[1]李荣.浅析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8):161+163.

[2]吴康.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4):37.

作者简介:郑翔(1983.7-),男,汉族,河南郑州人,乌鲁木齐市第十五中学教师,研究方向:初中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