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利用“课课练”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2
/ 2

浅议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利用“课课练”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

李海媛

合肥市锦绣小学

“课课练”是在体育教学中以针对性的锻炼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教学形式,它既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办法,又是对基本教材的补充,也是体育课素质练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课课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身体的基本素质,增强运动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掌握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奠定基础。小学的体育教育是学生为身体素质打下基础的阶段,体育特长的挖掘、技能的培训与发展都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课课练”。本文通过对“课课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希望能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关键词: 小学 体育教学 课课练 身体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二章“坚持全面发展”中指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这是对体育教学工作提出的具体而明确的要求。由此可见,在当前形势下,体育教学要以提高青少年体能素质为目标,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积极寻求能够增强体能素质的内容、方法、手段,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为全面发展青少年体质做出直接的贡献。“课课练”是指在每节体育课中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做身体素质锻炼,如: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俯卧撑、50米往返跑等。通过这种方式,结合校园设施条件、小学生自身实际素质情况、教学内容要求等,科学安排小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这其中包括耐力、灵活度、力量、速度、柔韧度、敏捷度等基本身体素质的练习。吴键(2010)认为“课课练”是有效解决学生体能素质下降问题的策略之一,呼吁“课课练”回归体育课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重新将“课课练”作为提升小学生体育素质的教学手段,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更是教师提升学生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课堂运动负荷的有效方法。

小学生纪律松散,进行队列练习能从意志力和耐力上对学生做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从而提升自我约束力。体质因人而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体能素质的观察与了解,从学生的体能素质弱项入手,用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从体能素质弱的方面有所提升。

一、小学体育课堂上“课课练”的存在形式

1、队形队列:队形队列的训练是以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自控能力为宗旨,在锻炼学生注意力、耐力和自控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队形队列的整齐有序可以快速调动队伍,节省教学时间,提升教学速率。

2、身体素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保障,从学习的基础性建设练习到生活中的全方位发展,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体魄做支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各项素质锻炼服务于身体素质的锻炼,不仅能保证学生对体育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也能实现坚毅品格的成功塑造。

3、诱导辅助:教学内容上,教材作为书本上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课课练”做适当的补充与完善,为学生的体育课提供诱导性、辅助性的锻炼。这样不仅能对教材知识进行专项训练,也能通过动作的迁移来学习教材。

4、兴趣带动:为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课课练”与奖励性内容相结合,以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为引导,带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和自身体育意识。

二、小学体育“课课练”的具体应用

1、辅助性锻炼:“课课练”可以在改革教材时为教学内容服务。如,在踏跳技术与蹲踞式跳远助跑的结合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课练”内容安排成单起双落的跳跃练习;在快速跑体育教学中,可以将“课课练”安排为主教材教学前进行的原地高抬腿、原地快速跑、原地快速摆臂的锻炼,在快速跑教学后把“课课练”安排为蹬跑和扶墙后蹬跑的训练,锻炼学生的体能,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

2、补充性锻炼: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性原则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指导,发展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课课练”可以作为教材的补充,如教材教学内容是关于跑的,“课课练”的内容选择上就应以上肢力量的发展练习为补充性练习。

3、专门性锻炼:体育技术在一定层面上具有特殊的专业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应针对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专门性的锻炼来增强学生自身体质。如:在球类运动教学中,教学前后对移动的训练;在武术运动教学中,对柔韧性的锻炼等。

4、多样性锻炼: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在实际锻炼中练习密度大强度小,为体现体育课的本质,应适量安排强度大密度小的锻炼项目。如:在翻滚类项目教学中,可以安排接力赛、跳绳等项目,将“课课练”安排在学生身体机能处于激发阶段的时间段,对学生的关节、肌肉都有更好的锻炼和发展,更有利于身体的超量恢复,达到提升体质的效果。

5、奖惩性锻炼:小学阶段的学生胜负欲较强,对奖惩有一定程度上的热情,适度的奖励惩罚会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小组活动的方式,为小组设定活动目标,并进行合理的奖惩体育项目安排,将“课课练”的内容与胜负相结合,能在提升兴趣的同时达到提升身体素质的目的。

小学体育教学中,“课课练”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诉求,在以教学目标要求为基础的教学进程中起到一定的补充完善作用,通过“课课练”的定期定时定强度的有效锻炼,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自身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精神,完善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晓婷.小学生柔韧素质“课课练”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4.

[2]李京诚.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J].体育教学,

2012,07(01):15-16.

[3]赵磊.“课课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运动,2013,19(03):126-127.